元春省親點了四出戲,脂批說伏黛玉之死,八十回後發生了什麼?

2023-11-03     少讀紅樓

原標題:元春省親點了四出戲,脂批說伏黛玉之死,八十回後發生了什麼?

《紅樓夢》文本繁雜而又精密,堪稱巧奪天工,幾乎所有的「草蛇灰線」,都能在「千里之外」找到它的歸宿。根據文本和脂批,我認為佚稿中脂批所謂的四「大過節、大關鍵」,最有可能是如下情形一一

關於黛玉之死,其實黛玉所作的《葬花吟》(第二十七回)、《代別離 秋窗風雨夕》(第四十五回)和《桃花行》(第七十回)具有詩讖的性質,詩中既寄寓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又暗示了她的結局。

特別是《葬花吟》,更是三首詩的重中之重。寶玉從聽《葬花吟》中所預感到的,首先是「黛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然後才推及他人、自身、大觀園花柳等等,可見此哀音之作與黛玉之身世遭遇密切相關。

「三月香巢初壘成」,很可能暗示賈母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終於開言,准予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婚姻,讓賈府上下都認定的必將是一對好夫妻的二人,有情人終成眷屬;「梁間燕子太無情」暗示,聲勢上揚的非正統一方的陷害,使賈寶玉被迫離家,經過漫長等待終於近在咫尺的幸福,卻像秋天南飛的燕子無情地帶走春天一樣,被殘酷地剝奪。她日夜悲啼,牽掛生死未卜的心上人,哀嘆「花魂鳥魂總難留」,祈願自己「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最終「冷月葬花魂」,流盡了最後的一滴眼淚[注1]。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文本中幾次重複,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他年葬儂知是誰」,與前面「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對應,又可知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於十分悽慘寂寞的境況之中;「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則暗示「一別秋風又一年」,賈寶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賈府,但見怡紅院已「紅瘦綠稀」,瀟湘館更是一番「落葉蕭蕭、寒煙漠漠」的淒涼景象,「蛛絲兒結滿雕梁」,也結滿了心上。心愛的人已然不在,痛徹心扉的賈寶玉「對景悼顰兒」。

因此,在黛玉誤解賈寶玉而悲吟《葬花吟》後,兩人好不容易和解,黛玉曾對寶玉說過:「阿彌陀佛,趕你回來,我死了也罷了」,其實這話也是讖語。

《代別離》與《秋閨怨》、《別離怨》等,在樂府中從來都有特定的內容,即只寫男女別離的愁怨。文本中黛玉「不覺心有所感」作《代別離》,剛寫完詩擱下筆,寶玉就進來了,黛玉先說寶玉像漁翁,接著說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因而羞紅了臉,即暗示自己與賈寶玉的姻緣如戲、畫一般虛幻,對此「深知擬書底里」的脂硯齋也指出:「妙極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說出夫妻來,卻又雲『畫的』,『扮的』,本是閒談,卻是暗隱不吉之兆,所謂『畫中愛寵』是也。誰曰不然?」因此,《代別離》暗示賈寶玉和黛玉離別即訣別,當黛玉為蒙冤落難的心上人流盡最後一滴眼淚時,兩人之間的愛情婚姻也就成為了前塵舊夢的「木石前盟」。

關於《桃花行》,文本描寫道:「寶玉看了,並不稱讚,卻滾下淚來,便知出自黛玉」,並且借對話點出這是「哀音」,暗示《桃花行》專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預作象徵性的寫照。

第二十五回,賈寶玉寄名的乾娘馬道婆作法,寶玉和鳳姐被魘魔中邪,奄奄一息。一僧一道擎了通靈寶玉持頌一番,二人病癒。脂批指出:「通靈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見,何得再言?僧道蹤跡虛實,幻筆幻想,寫幻人於幻文也。壬午孟夏,雨窗。」但是,通靈寶玉還有「療冤疾、知禍福」之功效,相信佚稿中應該有關於這方面的情節。

「堪嘆時乖玉不光」,賈寶玉被迫離家,即是「運敗時乖」之時,「知禍福」的「通靈寶玉」在賈寶玉被迫離家之前應該已經發出了預警信號——黯淡無光,即「玉不光」。

黛玉夭亡,賈寶玉相當於失去了他的命根子——「通靈寶玉」,呈現在「表里皆有喻」的文本中,應該有癩僧、跛道讓「通靈寶玉」消失的情節。第十二回,跛道口稱風月寶鑑「專治一切冤業之症」,冤業即冤孽,而賈寶玉和黛玉等就是文本中所謂的「一干風流冤孽」,他們的相逢即「冤孽相逢」。賈寶玉因為黛玉夭亡,悲傷過度,奄奄一息,就是所謂的冤疾。癩僧、跛道將「通靈寶玉」又轉交到甄寶玉手中,而後「甄寶玉送玉」,「通靈寶玉」就會像第二十八回「除邪祟」一樣為賈寶玉「療冤疾」。

釵黛一體,黛玉夭亡之後,寶釵也傷心不已,等賈寶玉病癒後,早已註定的「金玉良姻」也將兌現。其實,第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寫的是小生藕官和小旦菂官、蕊官之間的悲歡離合,卻「全是指東擊西、打草驚蛇之筆」(第三回脂批),就已經暗示了二玉關係和二寶關係的最終結局。藕官先是與菂官常在戲裡做夫妻,卻假戲真做,你恩我愛,後來菂官一死,她悲悼不已,每節燒紙祭奠。後來補了蕊官,她倆也一樣你儂我儂。藕官還有她的大道理,比如男子喪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只要不忘舊情,續了弦,既全了大節,又讓死者心安。

第五回《紅樓夢曲》[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暗示永失黛玉的賈寶玉,雖然擁有寶釵這樣完美的妻子,但還是因人世間「美中不足,好事多魔」而「意難平」。

第三十回寶黛發生激烈口角之後,黛玉在(賈)寶玉百般俯就之下,終於回心轉意。文本有如下描寫——林黛玉道:「我死了。」寶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在「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文本中,賈寶玉一定會因為黛亡「意難平」而出家。

第二十五回脂批指出:「三次鍛鍊,焉得不成佛作祖?」,暗示賈寶玉除了第二十一回道悟和第二十二回「悟禪機」外,還有兩次鍛鍊。第三十二回,襲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氣不來死了倒也罷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別人不知怎麼樣,我先就哭死了。」寶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襲人笑道:「你老實些罷,何苦還說這些話。」林黛玉將兩個指頭一伸,抿嘴笑道:「作了兩個和尚了。」因此,賈寶玉還會因襲人夭亡而再次出家。

因此,賈寶玉因黛亡而出家是第一次出家,第一次出家後,塵緣未了的他回歸俗世,這樣才會有第二次出家,寶釵的詠菊詩中,「誰憐為我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憶菊》,「莫認東籬閒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畫菊》),暗示第一次出家的賈寶玉會像冬天凋零的菊花有重新盛開的來年重陽一樣,還會回來。

第七十回,賈寶玉沒有作自己抽中的《蝶戀花》,卻去續探春的《南柯子》:「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同樣暗示第一次出家後的賈寶玉牽掛著寶釵,將會如同蝴蝶戀花,於下一年回歸,再續與寶釵未滿的塵緣,「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即是對寶釵的寬慰之語。

因此,他還會回歸俗世,但是,賈寶玉回歸俗世,正統與非正統之間此消彼長的態勢愈發加劇。第二十八回脂批指出:「(蔣玉菡)後回與襲人供奉玉兄、寶卿得同終始者」,日益艱困的賈寶玉和寶釵落魄到不得不依靠襲人夫妻度日,而襲人是在寶玉和寶釵成婚之後、第一次出家期間,在非正統一方壓迫之下,不得不離開她一直陪護的賈寶玉和他的新婚妻子,另嫁蔣玉菡。

正統與非正統之間此消彼長的標誌性事件,就是脂批所謂的四「大過節、大關鍵」之「元妃之死」。元妃拉開了正統之象徵一一大觀園的「三春」的序幕,當「虎兕相逢」,元妃「大夢歸」,正統之「三春」就徹底結束了,此時,王夫人、賈政很可能也前景不妙[注2]。

因此,賈寶玉回歸是在春天,春天過後不久,「虎兕相逢」,元春即被迫奔赴黃泉路。導致元妃「大夢歸」的「虎兕相逢」,其實只是同時也隱喻皇家的賈家茶壺裡的風暴。但在用「賈雨村言」敷演的「甄士隱」之文本中,外化為北靜王和忠順親王之間的明爭暗鬥,「虎兕相逢」就是雙方之間決一雌雄的終極決鬥,敗北的當然也是代表正統的北靜王一方。

「桃紅又是一年春」,花襲人的最後一個「春天」也即將結束,在元妃奔赴黃泉路之後不久也被害身亡。「花氣襲人知晝暖」,正統之「白晝」結束了,非正統一方完全掌權的暗夜開始了,賈珍、賈蓉、賈環、趙姨娘、賈赦、邢夫人等在末世里狂歡,但喪鐘也已敲響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賈家之敗也迫在眉睫。

第二十一回脂批指出:「此回'嬌嗔箴寶玉'(襲人)……後文'薛寶釵藉詞含諷諫',……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箴與諫無異也,而襲人安在哉?寧不悲乎!……人世之變遷,倏忽如此!」

當襲人受非正統一方迫害而死,更加艱困的二寶夫妻「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人非境換,「有情極之毒」、回歸時已經處在頓悟邊緣的賈寶玉,從中悟透了萬境歸空,也更加清楚自已的使命,於是他跳脫自身的幸福,最終成為「情不情」的情僧[注3],是為了廣施大愛於人間,當然不會再像此前一樣聽進寶釵的諷諫。

因此,賈寶玉的再次出家,即「懸崖撒手」,將如夢幻文本中時隱時現的癩僧跛道一樣,盡力「點明迷情幻海中」(第三回脂批)的芸芸眾生,而寶釵只能「珍重芳姿晝掩門」、「雨打梨花深閉門」,在「處處風波處處愁」的艱難困頓中,安分從時,堅守著不與世同流合污的底線,詮釋了「花香襲人之正意」(脂批)。

賈寶玉頓悟也經過了漫長的歷程,第七十一回寶玉勸探春不要總聽那些俗話,想那些俗事,只管安富尊榮才是,似乎寶玉「一心無掛礙」,其實至少在第七十回,前身貴為神瑛侍者的寶玉已經看破了無可如何的結局——大觀園「第三春」在黛玉令人撕心裂肺的《桃花行》中拉開帷幕,而且已是暮春,下一迴文本馬上進入大觀園「第三秋」。寶玉看過《桃花行》後,並不稱賞,反而滴下淚來,而脂批指出,玉兄的眼淚是不容易有的。

「好知運敗金無彩」,賈寶玉不再回歸、寶釵獨守空閨的薄命結局,只是因為「時乖運敗」。二寶作為正統重要成員,他們的「時乖運敗」就是因為正統一方完敗。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於賈母去世之後,可謂意味深長。第四十七回,賈母說:「我進了這門子作重孫子媳婦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孫子媳婦,連頭帶尾五十四年,憑著大驚小怪、千奇百怪的事也經了些,從沒經過這些事」,賈母堪稱「九十春光寓言」里的活化石,幾乎見證了賈家盛極而衰的全過程。賈母死了,夢該醒了,一切都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注1、第三回脂批指出:「補不完的是離恨天,所余之石豈非離恨石乎。而絳珠之淚偏不因離恨而落,為惜其石而落。可見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乎?所以絳珠之淚至死不幹,萬苦不怨。所謂'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眼淚流盡了,但心中仍有千千結,因此,「絳珠之淚至死不幹」。

第六十四回,脂批指出:「《五美吟》與後《十獨吟》對照」,此時黛玉很可能分詠十個不與世同流合污、惸獨不群的古人,來寄託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對「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的心上人的情思。

注2、史湘雲的酒令「雙懸日月照乾坤」,出自李白詩,是關於唐玄宗和唐肅宗李亨及楊貴妃之間的愛恨情仇。馬嵬坡之變,太子李亨被認為是主謀,唐玄宗殺掉了楊貴妃,最終卻是李亨稱帝,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就此成為政治死人。在假借意在「使閨閣昭傳」的文本中,也以楊貴妃暗喻廢太子胤礽;在「寫假則知真」的賈家中,王夫人惑奸讒抄檢正統之象徵——大觀園,後又剝奪鳳姐的權力,最終獲利的卻是賈環、趙姨娘、邢夫人、賈赦等,與「雙懸日月照乾坤」背後所隱含的歷史故事相似,又藉此隱喻作者心中的清史——康熙、胤礽和雍正之間的愛恨情仇。

注3、「情不情」的情僧,即以入世之心出世,與薛寶釵的以出世之心入世其實是相通的,但更具哲學的、宗教的高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寶釵是可以親近的大地,而賈寶玉則是護佑大地的天空。

本篇拙文本中所引用的觀點大部分來自於此前的《「行」走紅樓》系列拙文,由於篇幅所限,無法一一詳細展開,也無法一一註明,敬請諒解!各位朋友,如有興趣敬請關注此前系列拙文的相關文章!特此註明!

作者:郭進行,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b386924ddd67e016b25562ec0f3f5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