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競選搭檔被挖「黑歷史」!「無孩愛貓女」惹了誰?

2024-08-02     國際金融報

最近一段時間,「無孩愛貓女士」的話題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討論,還牽出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競選夥伴萬斯。

事情的起源還要追溯到萬斯在2021年發表的評論。當時,他向福克斯新聞(Fox News)主持人塔克·卡爾森表示,美國由民主黨人、企業寡頭和「無孩愛貓女士」管理,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和所做的選擇感到痛苦,所以也想讓這個國家的其他人也變得痛苦。

當時的萬斯還是個「政治素人」,因而這一言論最初並未得到太多關注,但自從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後,萬斯的「黑歷史」也被翻了出來。

連日來,不僅許多親民主黨、女權人士開始多次重發、轉發萬斯的言論,抨擊其「不尊重女性」,呼籲「愛貓女」們給民主黨候選人哈里斯投票;一些共和黨人也面臨著萬斯是否適合做特朗普競選搭檔的質疑。

人們探討的範圍從批判共和黨言論到生育自主、女性自由,一些人紛紛應援哈里斯,一些人則開始討論「為什麼美國人現在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

被翻舊帳

2021年夏天,萬斯還在競選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為了贏得支持,萬斯表示,自己對民主黨、企業寡頭和一群「無孩愛貓女士」統治美國的現狀感到不滿,並點名了哈里斯、民主黨「網紅」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以及美國首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

三年後,「民主黨人」「企業寡頭」等字眼尚未引起反彈,「無孩愛貓女士」卻觸碰了民眾的神經。「無孩愛貓女士」影射範圍非常廣,幾乎人人身邊都能找到這樣一位女性,她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也可能是一位頂級政客。

7月30日,一群寵物愛好者和「無孩愛貓女士」通過線上會議齊聚一堂,為哈里斯應援。這場電話會議由南希·佩洛西的女兒、政治顧問克里斯蒂娜·佩洛西(Christine Pelosi)和佛羅里達州民主黨主席妮基·弗里德(Nikki Fried)主持。其間,南希·佩洛西作為驚喜嘉賓出場,她告訴觀眾,活動的目的是表達對女性自由的支持,即「愛她們想愛的方式,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南希·佩洛西稱,萬斯給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團結。

捍衛墮胎權一直是民主黨人爭取選民的利器。去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作出「墮胎不再是聯邦憲法保護的權利」的歷史性裁決;眼下,生育自主議題也已成為2024總統大選的焦點話題之一。

而隨著美國大選已經進入100天倒計時,哈里斯競選團隊獲得的捐款也越來越多,其中絕大部分款項來自首次捐款者。

在此背景下,萬斯的昔日言論得罪了不少女性政客和選民,勢必將迎來更多批評。

哈里斯的競選發言人Sarafina Chitika7月30日表示,萬斯過去的言論「清楚地表明,他和唐納德·特朗普並不支持組建家庭,他們是反女性的」。

對此,特朗普在次日出席活動時為萬斯辯護,稱「他堅信組建家庭的重要性」。

萬斯的執著

事實上,萬斯已不止一次因「貓咪」和「沒有孩子」的言論引發爭議。

2020年11月,萬斯在一個保守派博客上表示,沒有孩子的美國人,尤其是處於「領導階層」的美國人,比有孩子的人「更反社會」,更讓國家「不穩定」。

2021年8月,萬斯在回應上述言論時辯稱,自己的言論不是批評沒有孩子的人,而是專注於政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項分析發現,在近幾年裡,萬斯在談論沒有孩子的人時使用了類似貶低性的詞彙,這些詞彙通常是在針對民主黨官員。

2021年9月,對於一份關於氣候變化降低生育率的報告,萬斯在推特上評價到:「愛貓女士......是時候結束了!」

一個月後,萬斯在另一條推文中寫道:「我們國家的低出生率使許多精英成為反社會者。」

萬斯發言人泰勒·范柯克(Taylor Van Kirk)在給CNN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正如(萬斯參議員)明確指出的那樣,他談論的是民主黨左翼政客,媒體大可以隨心所欲地報道,但在倡導保護父母權利和鼓勵人們多生孩子的政策時,他不會退縮。

在2019年的一次演講中,萬斯表達了他對兒童、社會和個人生活的積極信念。他說,他對兒童和社會的許多看法都源於一個父親的角色,這個角色可以讓年輕人從「無所事事」轉變為「有根基」的社會成員。

類似的言論表明,萬斯認為,「孩子」等詞彙是他與民主黨角力的趁手工具,所以值得反覆強調。

得罪者眾多

去年,福克斯新聞評論員阿什利·聖克萊爾(Ashley St.Clair)這樣描述不生孩子的美國人:他們只願享樂,整夜喝酒,去看碧昂斯的演唱會,對自我愉悅的追求取代了擁有一個家庭的滿足感。

生育率已經成為許多已開發國家頭疼的問題,也容易觸碰到大眾敏感的神經,這也是民主共和兩黨始終揪著「孩子」不放的原因之一。

《紐約時報》7月31日援引專家的話表示,放棄生育的決定並不意味著美國人變得更加享樂主義。首先,整個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都在下降。其次,這反而映襯了更廣泛的社會現實,例如兒童保育成本上升、住房成本越來越高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情緒下滑。

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嬰兒潮」結束以來,美國的生育率持續下降,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進一步加速下跌。新罕布夏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的人口統計學家肯尼斯·詹森(Kenneth Johnson)稱:「每個人都想晚幾年生孩子,等到時候經濟重振時,一切都會好起來。」

去年,美國生育率下降至歷史最低點,調查數據顯示,許多年輕人希望在生孩子之前達到一定經濟基礎,因為他們可能想要買房子,償還學生債務或輕鬆地負擔兒童保育費用。

特朗普也是「多生娃」的堅定支持者,為了鼓勵美國人多生孩子,他還提出了提供「嬰兒獎金」的想法。萬斯主張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稅收減免,甚至表示要修改制度。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家庭人口統計學家凱倫·班傑明·古佐(Karen Benjamin Guzzo)表示,生育率下降是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結果,解決學生貸款、住房、育兒假等更廣泛問題的立法將更有幫助。

不過,對於目前的萬斯來說,他需要做的是為自己的話有邏輯地找補,因為他的話得罪的並不只是社會中的少數群體,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無孩愛貓女士」可能是周邊任何一個人。

記者:周秭沫

編輯:王哲希

責任編輯:畢丹丹

—— / 好文推薦 / ——

  • 巴黎的奧運經濟帳
  • 中國電信子公司擬剝離互金業務
  • 華為手機,放下身段?
  • 董宇輝離職
  • 美國製造業正調整策略
  • 上海迎來「二次元」時間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b03686902d0e1ae64fb9ae1a8e06d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