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上線!
人人都有一張火鍋必點菜單,肉類我必點肥牛和毛肚,蔬菜的話,必須有貢菜!
中午的時候跟朋友吃火鍋時談起一個問題,咀嚼貢菜,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就很想知道,到底貢菜是用什麼蔬菜做成的?
雖然貢菜不是新鮮蔬菜,但是卻有一種讓人著迷的口感,極度結實緊緻的質感,讓它擁有獨一無二的韌勁兒,嚼起來咯嘣脆的,於是我進一步查詢資料了解它!
貢菜,在國內的栽培歷史就大約兩千年,一般被製作成脫水菜乾。看貢菜的外觀,我也曾猜測它可能是用萵苣製成的,但這隻對了一半。
貢菜和咱們平常吃的萵筍,其實都同是萵苣屬,通俗一點說就是「親戚」。但是萵筍適合鮮吃,而萵苣屬中還有一個「變種」,它適宜製作脫水蔬菜,人們稱它為「脫水萵筍」。
相對普通萵筍來說,「脫水萵筍」長得比較細長,普通萵筍一般高度約70cm以下,而脫水萵筍則能長到130cm左右。
製作貢菜的方法其實就是脫水而已。秋季取其菜梗剝皮,削成細條曬制而成。貢菜在江蘇邳州尤其盛行。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己製作貢菜。
中國的貢菜不止在國內受歡迎,還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地。大棚可以一年四季種植,如今都是機器切片,機器烘乾脫水處理。
貢菜又叫響菜和苔干。有傳說記載,三百年前,貢菜源自一個叫「張秀樓」的村莊。一開始人們稱它為「秀樓苔干」。
後來,由於貢菜的風味獨特,在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還被當作貢品送入皇宮。這就是貢菜一名的由來了。
在六十年代還被周恩來總理形象地稱之為「響菜」。除此之外,亦有人稱之為「山蜇菜」。
貢菜清脆爽口,色澤鮮綠卻味若海蜇,沒錯,口感還真是跟海蜇很相似,難怪日本人稱貢菜為山クラゲ。
クラゲ就是海蜇、水母的意思,而山クラゲ意指「山海蜇」。但是,山上怎麼會有海蜇?我想,其實就是指它的口感似海蜇吧。
日料店裡有一道名叫「芥末章魚」的下酒菜,裡面除了章魚和新鮮現磨的山葵之外,還有貢菜。又嗆又辣又鮮又脆,味道層次豐富,口感複雜。我總是很喜歡翻它的牌子。但是又不是得說,小小一碟子,要價還挺貴的。
當然,貢菜除了適合搭配山葵和章魚之外,還有很多吃法。既可單獨成菜,也可拼成小吃拼盤,燒菜燴湯,甜咸葷素皆宜。
貢菜獨特的口感,除了原料選用了適宜的脫水萵苣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它的製作過程,這種脫水再吸水的加工過程賦予了貢菜脆韌的口感。
火鍋配料,有人貪慕牛羊肉的鮮嫩,有人喜歡應季蔬菜的清甜,這些我都愛,但我也沉迷於貢菜的口感,不能自拔!
今天分享的「火鍋必點菜,這種咯嘣脆的「山海蜇」,到底是用什麼蔬菜做成的?」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