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觀丨移風易俗 鄉村文明底色足

2023-11-27     蘭州日報

原標題:金城觀丨移風易俗 鄉村文明底色足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是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今年以來,蘭州市持續深入開展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挖傳承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改善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全面提高鄉村治理文明程度,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推進強省會行動、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鄉賢反哺 澤被桑梓促發展

「在直播時,客戶可以點擊平台的商品連結來選購我們新鮮的百合……」近日,在七里河區西果園鎮草源村,該村致富能手李正龍在向種植戶傳授百合的網上銷售經驗,幫助村裡的小微經營群體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探尋百合、中藥材等產品的線上銷路。

七里河區西果園鎮是聞名遐邇的「百合之鄉」,百合產業是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在鎮黨委和行業部門的指導幫扶下,該村成立了金橋百合專業合作社,李正龍擔任合作社負責人。在他的帶領下,拓寬了百合的銷路,農戶在家門口端穩了飯碗,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當談及為什麼要做全村致富的「領頭羊」,李正龍坦言「由於以前銷售渠道單一,鄉親們身背肩挑賣百合的場景畫面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深深觸動了我,因此我暗下決心要幫助鄉親們拓寬產品銷路。」他向其他地區的先進商戶學習銷售經驗,同時對接省內外銷售渠道,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統一加工、集中銷售,為百合種植戶提供便捷的銷售方式,大幅提升了農戶收入。此外,他還積極推廣百合優良品種,邀請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農戶種植百合,使其掌握最新的百合科學種植技術。

「落葉要歸根,我始終沒有忘記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和家鄉父老,儘管我的能力有限,但我要回報家鄉和社會,讓村裡人都過上好日子。」這是李正龍心心念念的事,他以實際行動帶領村民奔走在致富路上。前不久,李正龍還被評為蘭州市第三屆「新時代最美鄉賢」。

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新鄉賢榜樣示範作用,教化鄉民、凝聚人心、構建和諧鄉村,圍繞發揮新鄉賢的平台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資金優勢、職能優勢、文化優勢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以優秀企業家、知識分子、道德模範等為代表的新鄉賢力量正在廣袤鄉村快速成長。

在榆中縣夏官營鎮高墩營村,有這樣一位無人不曉的名人,他就是高墩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錢其峰。作為一名已有24年黨齡的老黨員,錢其峰攻堅克難、敢想敢拼,深入一線踐行新時代農村「當家人」的責任和使命,是老百姓交口稱讚的好黨員、好乾部。他曾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夯基礎、興水利、建學校、壯產業,一改高墩營村落後面貌,使之一躍成為全國文明村。

這幾年,村裡的鄉村治理、產業振興、黨的理論宣講等,錢其峰都沖在第一線。農閒時節,他更是抓住機會與群眾聊天宣講,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各項惠民利民政策等深入人心。錢其峰先後榮獲全國「愛老敬老助老」先進個人、全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全省「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先進個人、甘肅省第一批「最美人物」、首屆「蘭州好人」、首屆蘭州市「新時代最美鄉賢」等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新鄉賢文化的薰陶下,我市各地越來越多的鄉賢回鄉創業、反哺桑梓,推動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紅白理事會 「理」出文明新風尚

走進永登縣民樂鄉漫水村村委會,迎面就能看到懸掛著的一塊「村民公約」牌,其中嚴禁大操大辦紅白事,抵制高價彩禮的條文很是醒目。

漫水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火東雲介紹,以前漫水村受傳統陋習的影響,高中畢業、孩子滿月、「暖房」、結婚等都要待客,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壓力,一年賺的錢有時候大部分都用於「搭禮」,而且禮金也是越來越高,村民們不堪重負。如今,在漫水村紅白理事會成立後,不僅對村裡的紅白事鋪張浪費和陋習進行干涉,而且對高價彩禮的行為進行抵制,逐漸形成了簡樸和諧的文明新風。

之前,漫水村村民李國慶在女兒出嫁時提出要10萬元的彩禮,而男方當時只能拿出五六萬元,眼看因彩禮金額高而導致這段婚姻告吹。得知這一情況後,村紅白理事會上門勸說李國慶,告訴其男方即使借錢給出10萬元彩禮,他的女兒嫁過去還是要小兩口一起還,經過四五次上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調解,李國慶終於接受了紅白理事會的調解,彩禮要了5.8萬元,而後將女兒高高興興地嫁了過去。

在紅古區紅古鎮旋子村,今年10月26日,村民張先生的父親因病去世,由於張先生的家族長期經商,兄弟姐妹家庭條件都比較富裕,張先生原本計劃拿出20萬元操辦父親的喪事。村紅白理事會成員聞訊後,立即與張某和其兄弟姐妹進行了溝通,從村規民約等方面進行了勸說,張某同意了理事會的建議,精簡儀式,沒有鋪張浪費,最終整個喪事僅花費了一萬餘元。

皋蘭縣水阜鎮砂崗村發動黨員、退職村幹部、鄉賢、具有威望的村民為代表成立紅白理事會,建立起「村『兩委』+紅白理事會」的自治管理模式。據砂崗村黨總支部書記季雅梅介紹,該村還設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紅黑榜」,對帶頭推進移風易俗、孝老敬親、鄰里和睦、注重節儉、勤勞致富的人員和家庭選入「紅榜」名單,將存有不孝行為、賭博敗家、紅白事大操大辦的村民列入「黑榜」名單,「紅黑榜」名單與各項優惠政策結合,讓德者有「得」,失德者受懲戒。

一直以來,我市把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作為提升鄉風文明、推進移風易俗的重要抓手,引導村民破除陳規陋習,樹立和諧社會新風尚。各村鎮以規立德,將移風易俗的內容和要求納入村規民約,讓移風易俗有章可循,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已成為大部分人的共識,鄉村煥發出文明新氣象。

探索「文明實踐+」 賦能和美鄉村

沿著整潔乾淨的水泥路一路向前,民居錯落有致,水磨臨水而建,手繪彩色文化牆體沿著主村道活靈活現,獨具特色的「二十四孝」長廊,最美庭院、孝善文化牆……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愛老敬老濃郁的文明鄉風撲面而來,這是榆中縣城關鎮分豁岔村的真實寫照。這裡,正是省級「孝善文化」文明實踐示範點,是榆中縣孝善浸潤文化底蘊的和美鄉村樣板村。

分豁岔村緊鄰國家4A級旅遊景區興隆山,走進這裡,猶如走進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聽蛙聲、看水磨、品野菜,體驗農耕文化,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如今全村人民的美好生活更加殷實、幸福、可感。該村先後獲得「省級美麗鄉村」「省級衛生村」「市級衛生村」「民風建設紅旗村」「美麗鄉村紅旗村」「精神文明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分豁岔村將孝善文化和基層治理互融互促,挖掘提煉「以孝治村、以善惠民」內涵,使得孝善文化成為鄉村振興最厚重的一抹底色。「孝善文化已成為村裡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風尚,老人們逐漸從養老走向『享老』,穩穩地托起了幸福『夕陽紅』。」分豁岔村黨支部書記漆曉萍說。

文明村鎮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文明村鎮並不是簡單的環境綠化與基礎設施改善,其意義更多於群眾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淳樸鄉風的塑造,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深切期待。

蘭州市不斷擦亮鄉風文明「底色」,真正讓文明村鎮啟迪農民群眾心靈、惠及百姓生活,描繪出蘭州新時代文明鄉村美麗畫卷。目前,我市累計創建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609個,建成省、市級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工程示範點93個。

永登縣苦水鎮是有名的文化名鎮,因盛產玫瑰而得名,歷經多年的栽培,形成了聞名遐邇的「苦水玫瑰」品牌,苦水鎮也因此享有「中國玫瑰第一鄉」的美譽,被評為甘肅「省級生態鄉鎮」「農業特色小城鎮」,還曾獲得「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在每年玫瑰園裡花蕾含苞待放的時候,梨花也開得正盛,很多遊客慕名而來賞花遊玩,不僅帶動了當地的消費,促進了村民的增收。」苦水鎮苦水街村黨支部書記薛自紅切身感受到發展旅遊給村民帶來的實惠。

近年來,苦水鎮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以花為媒,做強「美麗經濟」,傾情打造出永登苦水玫瑰、冬果梨、軟兒梨等特色產品。同時,還注重鄉土特色和活態傳承,致力於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深挖豐富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創新宣傳形式,結合「二月二」龍抬頭社火表演、蘭州玫瑰節等大型活動,把黨的創新理論編成老百姓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非遺展演、宣傳畫冊、歌舞表演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理論做成最對群眾胃口的「農家菜」。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薛自紅說,不僅要讓村民「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通過深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內外合力來構建鄉風文明,增強鄉村的吸引力,持續擦亮苦水鎮的這塊「金字招牌」。

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多措並舉統籌推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文明培育,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同時積極引導農民在參與中提升幸福感、在奮鬥中增強獲得感,用鄉風文明「軟實力」築牢鄉村振興「硬環境」。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南永濤 文/圖

編輯丨馬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a67c1bb9ec3dc3f60d4747e34713d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