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卜天的38種譯作

2023-10-09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張卜天的38種譯作

從2001年、22歲著手翻譯柯瓦雷的《牛頓研究》起,他再沒中斷學術翻譯這項枯燥冷清、報酬並不豐厚的工作,將自己的業餘時間盡數投入。至今,40齣頭的張卜天譯有50餘部著作;20年寂靜光陰里,這位年輕學者如埋頭修行的苦行僧,以平均每年兩到三本的速度,把古希臘至科學革命後科學發展的諸多經典陸續引介。

多少了解學術翻譯是怎麼回事的人,都難免為之驚訝。有人稱讚張卜天以「一己之力」為學術傳播做出重要貢獻。有人說張卜天關注的東西不夠現實,他微露笑意,「天天忙掙錢、忙各種世俗的東西就叫現實嗎?突生重病和臨終時的人最清楚什麼東西真正現實,最現實的是跟人的生命離得最近的那些事。」

張卜天,北京大學科技哲學博士,西湖大學終身教授,研究方向為西方中世紀和近代科學思想史。精通科學史與哲學史翻譯。

小編整理了一下,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張卜天譯作已經達到了38種分享給大家。

張卜天譯作推薦

掃碼一鍵購

「漢譯名著」 12種

  • 《生命是什麼?(外一種:心靈與物質)》

  • 《天球運行論》

  •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 自然與希臘人 科學與人文主義

  • 《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

    (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 《文明的滴定: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

    (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 《世界圖景的機械化》(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 《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

    (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 《牛頓研究》(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 《幾何原本》(介紹詳見「其他單行本」)
  • 《科學史革命的編史學研究》(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 《我的世界觀》(介紹詳見「世界科普名著譯叢」)
  • 《西方科學的起源——公元1450年之前宗教、哲學、體制背景下的歐洲科學傳統(第二版)》
  • (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生命是什麼?(外一種:心靈與物質)》

《天球運行論》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自然與希臘人 科學與人文主義

《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

(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文明的滴定: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

(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世界圖景的機械化》(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

(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牛頓研究》(介紹詳見「科學史譯叢」)

1.《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觀(外一種:心靈與物質)》

[奧] 薛丁格 著

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關於科學與人的思考

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薛丁格的兩篇著名演講

《生命是什麼》&《心靈與物質》

《生命是什麼》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之一,作者在書中致力於將生物學與量子力學協調起來,儘管寫於1944年,但書中關於生命、分子生物學、心靈等主題的評論今天看來仍十分有趣,極具啟發性。

《心靈與物質》是薛丁格另一本哲學論著。在這篇演講中,薛丁格探討了意識在生命演化中占據著什麼位置,以及人的心靈發展在道德問題中扮演著什麼角色。薛丁格結合東西方古代哲學思想對此作了常識性的回答,大膽新穎且頗具啟發性。

2.《天球運行論》

[波蘭]哥白尼 著

與《物種起源》《釋夢》並稱為

「導致人類思想革命的三大經典作品」

近代科學革命的開山之作

對西方近現代世界觀的形成

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尼古拉•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劃時代的偉大科學家,1473年出生於波蘭。40歲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 《天球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曾長期被教會列為禁書。這部偉大著作,是唯物主義對唯心主義鬥爭的偉大勝利。

3.《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

物理學科中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介紹了相對論的理論基礎和主要思想

深入淺出地講述精彩的科學理論

多年來一直印行不輟

4.《自然與希臘人 科學與人文主義》

[奧]埃爾溫·薛丁格 著

薛丁格闡釋其科學史與科學哲學思想的最著名的講演集

在《自然與希臘人》中,薛丁格對20世紀的科學世界圖景做了全面的歷史論述,從現代科學追溯到西方哲學思想的最早階段;在《科學與人文主義》中,他提出了幾個基本問題,如科學研究的價值是什麼?現代科學成就如何影響了物質與精神的關係等等。反映了一位大思想家的深邃思想,直到今天仍不過時。

「科學史譯叢」21種

第一輯

  • 《文明的滴定》

  • 《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 《新物理學的誕生》

  • 《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

  • 《牛頓研究》

  •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互動》

《文明的滴定》

《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新物理學的誕生》

《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

《牛頓研究》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互動》

第二輯

  • 《西方神秘學指津》

  • 《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

  • 《世界圖景的機械化》

  • 《聖經、新教與自然科學的興起》

  • 《西方科學的起源》(第二版)

  • 《鍊金術的秘密》

《西方神秘學指津》

《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

《世界圖景的機械化》

《聖經、新教與自然科學的興起》

《西方科學的起源》(第二版)

《鍊金術的秘密》

第三輯

  • 《重構世界》

  • 《世界的重新創造》

  • 《無限與視角》

  • 《人的墮落與科學的基礎》

  • 《近代科學在中世紀的基礎》

  • 《近代科學的建構》

《重構世界》

《世界的重新創造》

《無限與視角》

《人的墮落與科學的基礎》

《近代科學在中世紀的基礎》

《近代科學的建構》

第四輯

  • 《希臘科學》

  • 《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

  • 《現代科學的誕生》

《希臘科學》

《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

5.《人的墮落與科學的基礎》

[澳]彼得·哈里森 著

首部深入研究現代科學的產生及其複雜的神學背景的著作

「這是我所接手的最難翻譯的書之一(張卜天)」

本書顯示了16、17世紀研究自然的新方法如何受到了關於人的墮落以及心靈和感官所受破壞的神學討論的直接影響。本書認為,科學方法最初被設計出來乃是為了減輕人的原罪所造成的認知損害。現代科學在誕生之初被理解成一種重新獲得亞當曾經擁有的自然知識的方式。神學上的考慮對於新科學方法的構建至關重要。

6.《無限與視角》

[美]卡斯滕·哈里斯 著

把視角當成視角來思考

就意味著一種超越,一種無限,一種解放

只有理解了現代世界的正當性

我們才能開始理解和面對其非正當性

人們往往把現代世界的興起與科學態度在16、17世紀的出現尤其是哥白尼聯繫在一起。然而,要想理解現代世界的興起,就必須理解它在中世紀的開端。全球性的現代文化是中世紀基督教文化自我演進的一種產物,其先決條件是人的自我理解的一種轉變,這種轉變與對上帝、上帝與人、上帝與自然的關係的不斷變化的理解密切相關。

文藝復興時期對透視法的興趣是理解這種發展的一把鑰匙,阿爾貝蒂的《論繪畫》對此作了簡潔表達。但與此興趣密切相關的是關於上帝無限性的神學思辨,庫薩的尼古拉的工作特別清楚地反映了這種關聯。現代的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必然籠罩著虛無主義的陰影,後現代思想已經對現代世界的發展提出了質疑。然而,只有理解了現代世界的正當性,我們才能開始理解和面對其非正當性。正是本著這一精神,本書最後呼籲一種或可稱為後後現代的(post-postmodern)地心說。

7.《世界的重新創造:現代科學是如何產生的》

[荷]H.弗洛里斯·科恩 著

2008年科學傳播最佳著作獎

——尤里卡圖書獎

本書打破了學界關於「17世紀科學革命」的流行敘事方式,以寬廣的視野對不同文明的自然認識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比較,極具原創性地把科學革命歸結為六種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關的革命性轉變,即從「亞歷山大」到「亞歷山大加」或「實在論的-數學的」自然認識、從「雅典」到「雅典加」或「運微粒的哲學」、從自然條件下的觀察到「發現的-實驗的」系統研究、用微粒擴充數學自然認識、培根氏混合和牛頓的綜合,從而解釋了現代科學為何能在歐洲持續下去這一問題,觀念令人耳目一新,論述極具說服力。

8.《近代科學的建構:機械論與力學》

[美] 理察·韋斯特福爾 著

一部科學史經典

論述了在機械論哲學的影響下

各門科學在17世紀的發展概況

本書通過兩大主題的互動,簡明扼要地敘述和分析了17世紀科學革命:柏拉圖主義-畢達哥拉斯主義傳統以幾何方式來看待自然,確信宇宙是按照數學秩序原理建構起來的;而機械論哲學則設想自然是一部巨大的機器,並試圖解釋現象背後所隱藏的機制。科學革命的完全實現要求解決這兩種主導潮流之間的張力。

9.《近代科學在中世紀的基礎》

[美]愛德華·格蘭特 著

一部經典的科學史著作

看中世紀如何孕育科學?

本書考察了中世紀科學的成就,並從哲學、宗教、體制等方面令人信服地表明,與流行的看法相反,近代科學並非源於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而是植根於古代和中世紀。有四種關鍵因素使中世紀歐洲為新科學做了準備:

(1)希臘-阿拉伯的自然哲學著作於12、13世紀被譯成拉丁文;

(2)中世紀大學的發展;

(3)基督教面對世俗學問所作出的調整;

(4)亞里士多德自然哲學的轉變。

10.《重構世界:從中世紀到近代早期歐洲的自然、上帝和人類認識》

[美]瑪格麗特·J.奧斯勒 著

概述了近代早期歐洲人的

自然認識發生的巨大轉變

展示了古代的瓦解

  • 歷史上的過去是異國他鄉。我們這裡不是要追溯過去以尋找現代科學的起源,而是要尋找近代早期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我們不是要發現自己所關注的事物在過去得到了哪些扭曲反映,而是要試圖理解這個異國他鄉的居民的語言和習俗。

  • 然而近代科學並沒有立即跟上所有這些發展,儘管學者們用「科學」一詞來描述任何個別學科,但他們尚未用「科學」這個一般範疇來涵蓋所有這些東西。

  • 無論在內容上還是方法上,新的自然哲學和獲取知識的新方法都取代了亞里士多德主義。

歷史上的過去是異國他鄉。我們這裡不是要追溯過去以尋找現代科學的起源,而是要尋找近代早期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我們不是要發現自己所關注的事物在過去得到了哪些扭曲反映,而是要試圖理解這個異國他鄉的居民的語言和習俗。

然而近代科學並沒有立即跟上所有這些發展,儘管學者們用「科學」一詞來描述任何個別學科,但他們尚未用「科學」這個一般範疇來涵蓋所有這些東西。

無論在內容上還是方法上,新的自然哲學和獲取知識的新方法都取代了亞里士多德主義。

11.《西方科學的起源》(第二版)

[美]戴維·林德伯格 著

首先文字的發明是古代世界能夠發展出哲學和科學的先決條件。

其次,哲學和科學在古代世界的繁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字系統的有效性(拼音文字比所有其他文字更有優勢)和傳播範圍。

本書是論述近代以前西方科學的權威教材,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科學史讀物。它結合歐洲科學傳統的哲學、宗教和體制背景,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從古希臘到中世紀晚期各個方面的科學成就,竭力避免從今天的科學觀點出發來理解古代成就。1992年本書第一版問世後好評如潮。2007年,作者對該書做了重要修訂擴充了大量內容。本書根據新版譯出。

12.《鍊金術的秘密》

[美]勞倫斯·普林西比 著

研究鍊金術史的世界級權威

勞倫斯•普林西比的最新著作

為你揭開西方鍊金術的神秘面紗

為了破解古代鍊金術文本的秘密

作者親自做了許多實驗

完美再現了古人的鍊金術過程

追溯了鍊金術從希臘、阿拉伯時期、

中世紀、現代早期直至現代的完整歷史

該書考察了鍊金術從希臘化時期至今的發展與演變,揭示了鍊金術在科學以及文學、美術、戲劇和宗教等人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己的實驗室里重現了許多著名配方,使讀者能夠近距離接觸鍊金術的實際工作。

13.《西方神秘學指津》

[荷]烏特·哈內赫拉夫 著

國內引進的首部系統闡述西方神秘學的著作

被譽為「圖書館必備書目」

靈知主義、鍊金術、占星術、

魔法、玫瑰十字會、唯靈論……

被主流科學、哲學、宗教的正統所排斥的知識

現代學術研究中最大的未知領域

牛頓,作為物理科學領域的巨人,曾投入了近30年的時間,從事長生不老藥和貴金屬提煉的研究和實驗,而他留下的有關鍊金術的手稿竟超過100萬字。

事實上,神秘學傳統可謂西方思想文化中足以與「理性」、「信仰」三足鼎立的重要傳統,與科學技術傳統有著密切的關係。不了解神秘學傳統,我們對西方科學、技術、宗教、文學、藝術等的理解就無法真正深入。

——張卜天(譯者)

14.《世界圖景的機械化》

[荷蘭]愛德華·揚·戴克斯特豪斯 著

享譽世界的經典科學史名著

曾獲荷蘭國家文學獎霍夫特獎

鉤沉從畢達哥拉斯到牛頓的兩千多年的歷史

大部分內容不為國內學界所熟知

對科學史和哲學史研究極有價值

自然科學對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但科學的世界觀並不總是符合人對自身生存的理解。戴克斯特豪斯極力倡導用科學史來彌合科學與人文之間的鴻溝。

本書以機械論觀念的產生和對自然的數學描述為主線,細緻而深入地探討了從古希臘到牛頓兩千多年的數理科學思想發展,鞭辟入裡地分析了使經典物理科學得以產生的各種思想脈絡和源流。

15.《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

[美]埃德溫·阿瑟·伯特 著

科學思想史領域的經典名著

既是科學史著作,也是哲學史著作

為什麼認識論問題會成為近代哲學的中心問題?

為什麼近代思想的主流是這個樣子?

本書對哥白尼、開普勒、 伽利略、笛卡兒、霍布斯、吉爾伯特、波義耳和牛頓等16、17世紀「哲學家-科學家」的方法和形上學預設做出了精彩的分析,解釋了近代世界觀的成功和局限性。

16.《聖經、新教與自然科學的興起》

[澳]彼得·哈里森 著

研究科學與宗教關係的頂尖學者彼得·哈里森

帶你考察聖經在科學興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深入理解西方近代科學的興起

在這本書中,作者考察了聖經在自然科學的興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顯示了聖經的內容,尤其是它被詮釋的方式,對公元3世紀到17世紀的自然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代科學的興起與新教處理文本的方法有關,這種方法宣告了中世紀象徵世界的結束,為科學地研究自然和用技術開發自然確立了條件。

17.《新物理學的誕生》

[美]I.伯納德·科恩 著

科恩從力學、天文學等幾個主要方面勾畫出亞里士多德自然哲學到近代物理學的轉變,在同類著作中綱目最為清楚。

——陳嘉映

1543年往往被視為近代科學的誕生年。那年出版的兩部重要著作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自然觀和宇宙觀:一本是波蘭教士尼古拉·哥白尼所著的《天球運行論》,另一本則是荷蘭人維薩留斯的《人體結構》。

「它還會落回來嗎?」這幅取自笛卡爾通信的古老木版畫,展示了伽利略的同時代人和梅森神父所提出的一個檢驗落體行為的實驗。

最古老的行星符號的起源已不可考,但通常的說法均來自於希臘羅馬神話。

18.《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

[法]亞歷山大·柯瓦雷 著

科學思想史學派的創始人

一部充滿常識卻不賣弄學問、清晰卻不過度簡化的作品

柯瓦雷是科學思想史領域的泰斗級大師,在本書中以宏富的學識刻畫了人類一個基本觀念的轉變過程。

——陳嘉映

本書認為,人類的思想在16、17世紀曾經歷了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框架和模式,使古代那個秩序井然、有限封閉的世界(cosmos)最終變成了均一無限的宇宙(universe),也使價值世界同事實世界完全分離開來。近代科學和哲學既是這場革命的根源又是它的成果,近代科學史和哲學史必須相互參照來研究。

19.《牛頓研究》

[法]亞歷山大·柯瓦雷 著

關於17世紀科學革命和牛頓的經典研究

科學思想史學派的領袖人物

亞歷山大·柯瓦雷生前審訂出版的最後一部著作

牛頓是無與倫比的科學巨人,同時,正是經由牛頓,近代科學從根基上與哲學離異。柯瓦雷的這部著作深入刻畫了思想史上的這一巨變。

——陳嘉映

  • 我們所有人,或幾乎所有的人,都已經把牛頓的世界機器當成了宇宙的真實圖景和科學真理的體現,這是因為在200多年的時間裡,它一直都是近代科學以及經過啟蒙時代洗禮之後人類的共同信條和常識。

  • 對於同時代的年輕人,特別是對於後世來說,牛頓似乎是一個超人,他已經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宇宙之謎。

我們所有人,或幾乎所有的人,都已經把牛頓的世界機器當成了宇宙的真實圖景和科學真理的體現,這是因為在200多年的時間裡,它一直都是近代科學以及經過啟蒙時代洗禮之後人類的共同信條和常識。

對於同時代的年輕人,特別是對於後世來說,牛頓似乎是一個超人,他已經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宇宙之謎。

20.《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互動》

[美]I.伯納德·科恩 著

科學革命的一個成果是:

人們開始設想一種研究政府

個體行為和社會的社會科學

其運作方式能與新興的自然科學相媲美

以科學史的眼光重新審視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通過豐富的歷史細節展現了現代自然科學在概念和方法上對社會科學產生的巨大影響,並引發我們思考二者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李猛

  • 自亞里士多德時代以來,自然科學和醫學一直在為政府研究、憲法分類和社會分析提供類比。

  • 人們認為,方法有一種共通性,在物理科學和生物科學中一直管用的方法也能把社會科學推向前進。

自亞里士多德時代以來,自然科學和醫學一直在為政府研究、憲法分類和社會分析提供類比。

人們認為,方法有一種共通性,在物理科學和生物科學中一直管用的方法也能把社會科學推向前進。

21.《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澳]彼得·哈里森 著

「科學」與「宗教」概念是晚近三百年的發明

何為宗教?何為科學?

宗教阻礙了科學發展嗎?

科學與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嗎?

「科學」和「宗教」是否適用於一切地域和民族?

對世界的科學解釋根本上是無神論的,但科學為什麼偏偏從基督教籠罩的歐洲誕生?科學發展與宗教和道德原來千絲萬縷地編織在一起。

——陳嘉映

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西方人就嘗試系統地描述世界,理解自然現象背後的基本原理,為宇宙中運作的原因提供自然主義解釋,但我們將會看到,這些過去的做法與現代科學之間的相似性微乎其微。

……17世紀的自然志和自然哲學負有一種使命,要為新的命題式宗教提供一些一般理由。

對於文化的演進,一種常見看法是,宗教代表著人類發展的原始階段,註定要被一個更加開明的科學時代所取代……現在,「科學」成了社會自然進步所指向的目的或目標。

本書是科學與宗教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它極富原創性地分析了「科學」與「宗教」這兩大領地漫長的形成過程,繪製出西方科學與基督教之間關係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圖景,顛覆了我們對科學與宗教的許多簡單化理解。

22.《文明的滴定: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

[英]李約瑟 著

一次影響世界的自問自答

李約瑟本人對「李約瑟問題」的回答

「李約瑟問題」:

「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或印度)文明中發展,而只在歐洲發展出來?」以及「為什麼從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5世紀,在把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於人的實際需要方面,中國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荷蘭著名科技史家弗洛里斯·科恩(H.Floris Cohen)評價說,在20世紀的學術史上,鮮有一個樸素的問題能夠引出如此壯觀的成果。

中國人天生就傾向於場論,這種偏愛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人很早就形成了關於海潮原因的正確觀念。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人說過,沒有遠距離物理接觸的超距作用是可能的。

中國數學的思想和做法永遠是代數式的,而不是幾何式的。

公元8世紀初,當一行和梁令瓚第一次發明這種時鐘時也有同樣的情形出現,這比帶有立軸橫杆式擒縱機構的第一批歐洲機械鐘早了6個世紀。

那麼,李約瑟本人對於這個思索了一生的問題給出了何種答案呢?可以說,他對此問題的最完整表述都包含在了這本《文明的滴定》中。

23.《希臘科學》

[英]傑弗里·勞埃德 著

一本勾畫希臘科學的經典著作

本書是劍橋大學著名科學史家傑弗里•勞埃德爵士討論希臘科學的兩部經典著作《早期希臘科學》和《亞里士多德之後的希臘科學》的合訂本。

《早期希臘科學》通過畢達哥拉斯學派、前蘇格拉底自然哲學家、希波克拉底學派、柏拉圖、公元前4世紀的天文學家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追溯了希臘科學的發展歷程。《亞里士多德之後的希臘科學》利用亞里士多德之後更為豐富的文學和考古資料,繼續討論希臘對科學的重要貢獻。

24.《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

[荷]H.弗洛里斯·科恩 著

一部系統考察科學史家

關於科學革命觀點的百科全書式著作

本書是唯一一部關於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著作,出版後即確立了其經典和權威地位。它如同一部百科全書,系統地考察了自19世紀以來科學史家們關於科學革命的實質和原因的大約60種觀點,並對其特點和不足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書不僅涉及如何解釋和看待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等人的科學成就,而且也涉及科學革命根植於哪些哲學、宗教、社會土壤,如何永遠改變了我們理解自然界的方式,以及為什麼科學革命發生在17世紀的西歐而沒有發生在古希臘、中國和伊斯蘭世界等諸多議題,從而大大有助於我們對近代科學的思想、社會和文化起源的理解。

25.《現代科學的誕生》

[意]保羅·羅西 著

輕鬆讀懂現代科學如何誕生

深刻理解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本書展示了16至18世紀(從哥白尼到牛頓),早期現代科學在歐洲社會政治歷史背景下誕生的複雜而詳細的過程。保羅·羅西在本書中打破了科學"枯燥"、脫離文化的錯覺,探索了產生科學的傳統與價值體系之間的強大衝突,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人們對價值體系的調整和重新認識。

本書廣泛考察了現代科學誕生的背景,為我們呈現各種傳統思潮及價值體系間的複雜互動,如何在17世紀孕育出現代科學。書中描述了現代科學的種種特徵,呈現了這種獨有的知識究竟「新」在何處,詳細介紹笛卡爾、伽利略、牛頓等重要推動人物的影響,糾正了「科學是枯燥的」、「科學與文化互不相關」等偏見。

科學史譯叢 全套購買

「世界科普名著譯叢」6種

  • 《從一到無窮大》

  • 《物理學的進化》

  • 《生命是什麼?(外一種:心靈與物質)》

    (介紹詳見「漢譯名著」)

  • 愛因斯坦晚年文集》

  • 《現代數學的概念》

  • 《我的世界觀》

《從一到無窮大》

《物理學的進化》

《生命是什麼?(外一種:心靈與物質)》

(介紹詳見「漢譯名著」)

愛因斯坦晚年文集》

《現代數學的概念》

《我的世界觀》

26.《從一到無窮大》

[美]喬治·伽莫夫

世界科普經典著作

領略科學奇蹟奧秘

探索宇宙總體圖景

將現代科學中最有趣的事實和理論收集起來

從微觀和宏觀方面將今天科學家

所看到的宇宙的總體圖景展現給讀者

主題簡要地涵蓋了整個基礎科學知識領域

沒有留下什麼死角

即使外行讀者不會碰到太大的困難

希望你們通過閱讀這本書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科學的精神,並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科學素養,更好地認識世界、把握未來。

——清華大學校長 邱勇

27.《物理學的進化》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波]利奧波德·英費爾德 著

面向普通公眾

避免使用任何數學公式

清晰生動解釋物理學基本觀念

堪稱愛因斯坦最優秀的科普著作

《物理學的進化》介紹了物理學從伽利略、牛頓時代的經典理論到現代場論、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發展演化歷程,引導讀者思考其背後涉及的哲學思想和觀念的變化。它面向普通公眾,避免使用任何數學公式,對物理學基本觀念的解釋非常清晰和生動。

28.《愛因斯坦晚年文集》

[美]愛因斯坦 著

《我的世界觀》續作

愛因斯坦眼中作為科學家、哲學家和人的自己

這是一本能夠給人帶來靈感的論文集,收錄了愛因斯坦從1934年至1950年間的文章共59篇,分為「信念與信仰」「科學」「公共事務」「科學與生活」「名人」「我的民族」等六個主題,展現了作為科學家、哲學家和人道主義者的愛因斯坦對科學研究、宗教、教育、自由、相對論、物理學、戰爭、猶太民族等諸多問題的思考。

文集由迄今為止尚未發表的講演、論文、書信、呼籲等各類文章組成,原書成書時幾乎未做任何編輯上的修改,力圖保留愛因斯坦作為一個滿懷良知、思想深刻且富有同情心的人的點點滴滴。

29.《現代數學的概念》

[英] 伊恩·斯圖爾特 著

領會數學的本質

數學並不容易,但卻值得學

數學領域要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豐富得多

無需任何高等數學背景

便可讀懂本書的大部分內容

不是一本「現代數學手冊」,而是對現代數學的目標、方法、問題和應用的描述,是數學家的日常工具箱。

當讀者讀完這本書時,會對現代數學家如何看待數字、函數和公式有一個更清晰的理解,並懂得對「新數學」背後思想的牢固掌握將如何影響對數學本質的真正理解。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科普經典中,著名英國數學家斯圖爾特用清晰流暢、幽默風趣的語言闡明了群、集合、子集、拓撲、布爾代數等「新數學」的基本概念,他認為理解這些概念是把握數學真正本質的好途徑。此外,作者還對函數、對稱、公理學、計數、拓撲學、超空間、線性代數、實分析、機率論、計算機、現代數學的應用等主題作了發人深省的討論。

讀者無需任何高等數學背景,只需對代數、幾何和三角學略知一二,便可讀懂本書的大部分內容。讀罷此書,你會更清楚地理解現代數學家對圖形、函數和公式的看法,以及「新數學」的基本思想如何有助於領會數學的本質。

30.《我的世界觀》

[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

1934年首次出版

先後再版數十次

修訂經愛因斯坦本人首肯

著名學者張卜天翻譯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平主義、良師益友和世界觀。

這本獲愛因斯坦本人首肯的小書收錄了他關於人生、科學、政治、宗教、教育、猶太人、經濟、和平等問題的文章。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愛因斯坦的人生態度、敏銳的洞察力和對人類命運的深摯關切。

「科學人文名著譯叢」1種

  • 《天球運行論》

    (介紹詳見「漢譯名著」)

《天球運行論》

(介紹詳見「漢譯名著」)

其他單行本8種

  • 《我的世界觀》(介紹詳見「世界科普名著譯叢」)

  • 《長青哲學》

  • 《西方的智慧》

  • 《心靈和宇宙:對唯物論的新達爾文主義自然觀的詰問》

  • 《科學哲學的歷史導論(第四版)》

  • 《金花的秘密》

  • 《幾何原本》

  • 《分道而行:卡爾納普、卡西爾和海德格爾》

《我的世界觀》(介紹詳見「世界科普名著譯叢」)

《長青哲學》

《西方的智慧》

《心靈和宇宙:對唯物論的新達爾文主義自然觀的詰問》

《科學哲學的歷史導論(第四版)》

《金花的秘密》

《幾何原本》

《分道而行:卡爾納普、卡西爾和海德格爾》

31.《長青哲學》

[英] 阿爾道斯•赫胥黎 著

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長青哲學」是人類一直在思考和探究的問題一種貫通物理、心理、倫理、哲學的綜合學問一種貫穿古今、永葆青春與活力的學問

《長青哲學》是一部神秘主義經典選集,融合了各家各派的觀點,書中摘錄有埃克哈特大師、魯米、老子以及《薄伽梵歌》、《西藏度亡經》、《金剛經》、《奧義書》等選段,作者按照若干主題將這些經典選段串在一起。作者認為,「長青哲學」存在於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傳統知識中,其成熟的形式則出現在每一種較為高級的宗教中。

在這本《長青哲學》中,赫胥黎旨在揭示為一切信仰所共有的「神聖實在」,他以驚人的智慧和洞察力,考察了大量信仰形式,包括禪宗、印度教、道教、基督教神秘主義和伊斯蘭教,研究了各種宗教傳統中的精神信仰,並解釋了這些信仰是如何統一在人類渴望體驗神性這一共同的願望之下的。

32.《西方的智慧》

[英]羅素 著

一部導論性的哲學著作

敘述了從泰勒斯

到維根斯坦的西方哲學

並介紹了其中所涉的歷史背景

書中還收錄了大量精美的圖片

涉及到書中所講述的人物、地點和文件

並儘可能選自所屬時代

增強了文本的說服力

如作者伯特蘭·羅素所說,本書是一部不同於其名著《西方哲學史》的全新作品,其問世出於兩個理由:一,為讀者提供一部兼顧簡明和全面的哲學史著作;二,心懷敬重地回到哲學史中去,回顧往昔那些大思想家們賦予我們的思想恩惠,藉以把握今天的哲學問題。

33.《心靈和宇宙》

[美]托馬斯·內格爾 著

從心靈到宇宙中間隔著多少個達爾文主義?

當代傑出哲學家托馬斯·內格爾的心靈哲學經典力作

作者用看起來精短的篇幅討論了一個科學哲學中最基本而又繁複的大問題——人類的心靈,或者我們日常所講的「主觀世界」,所有的情感、思想、道德,與之相關的感受力、判斷力、思辨力,其「起源」究竟是什麼。

34.《科學哲學的歷史導論》(第四版)

[美]約翰·洛西 著

為科學哲學的不同觀點

提供了歷史闡述

圍繞「如何正確評價科學」

給出精當的陳述和分析

《科學哲學的歷史導論》為科學哲學的不同觀點提供了歷史闡述,特別是圍繞「如何正確評價科學」這一長期存在爭論的問題,對不同歷史時期、派別的重要哲學家和科學家的觀點給出精當的陳述和分析。此新版結合科學哲學的當代進展,包含了關於理論評價、實驗活動、科學實在論爭論以及生物學哲學的新近工作。

35. 《金花的秘密:中國的生命之書》

[瑞士] 榮格 [德] 衛禮賢 著

榮格說

中國用樸素的語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

帶來了金花的優雅芬芳

使西方人對於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

本書為榮格對道家經典《太乙金華宗旨》的長篇評述,為東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經典著作。20世紀20年代,德國著名漢學家衛禮賢將《太乙金華宗旨》譯成德文,榮格讀後大為讚嘆,聲稱此書幫他解決了研究集體無意識過程中遇到的困境。

36.《幾何原本》

[古希臘]歐幾里得 著

歐氏幾何的奠基之作

深刻影響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巨著

世界上最著名、最完整且流傳最廣的數學著作

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中系統地總結了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及智者派等前代學者在實踐和思考中獲得的幾何知識。歐幾里得建立了定義和公理並研究各種幾何圖形的性質,從而確立了一套從公理、定義出發,論證命題得到定理的幾何學論證方法,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幾何學。

37.《古代美學 (美學史·第一卷)》

[波蘭]塔塔爾凱維奇 著

「一部不朽的美學史。」

《古代美學》探討西方美學史的起源及其早期發展,是塔塔爾凱維奇作者三卷本《美學史》的第一卷。作者將羅馬帝國滅亡和文藝復興這兩個標誌性的事件,視為歐洲文化史上的兩個轉折點,據此將整個西方美學的歷史分為三段:古代、中世紀和現代。

38. 《分道而行:卡爾納普、卡西爾和海德格爾》

[美]麥可·弗里德曼 著

審視了20世紀歐陸哲學與分析哲學的分裂

1930年代以來,哲學分裂為兩大陣營:在英語世界盛行的分析傳統和在歐洲大陸流行的歐陸傳統。本書通過一個關鍵性事件考察了這一分裂的起源:1929年在瑞士達沃斯,卡西爾和海德格爾之間的爭論。參加這一分水嶺事件的還有邏輯實證主義的代表,維也納學派的卡爾納普。作者解釋了哲學分歧是如何與政治事件交織在一起的。海德格爾和卡爾納普都將他們的哲學努力與個子的激進社會觀相聯繫。卡爾納普屬於左派,海德格爾屬於右派,而卡西爾則屬於自由派的共和主義者。

每日一書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每日一詞

《新華成語大詞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a53ea7a0983e4d03cb83fdc1bc1e1d0.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