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連考十次終於中狀元,憑書法讓後人記住,網友:圓了文徵明的夢
熟悉文徵明的朋友,一定知道他是個十足的「笨小孩」。藝術史上不缺年少成名的天才,但小時候像文徵明那麼笨的,也確實不多見。史料記載他五歲以前甚至不能行走,十歲以前不能流利說話,十二三歲時才能勉強認字。在當時的人看來,這孩子一生多半就是坐吃山空,等著父母養活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文徵明愣是依靠優越的家世和個人勤奮,實現了「逆襲」。在吳寬、李應禎、沈周和父親文林的共同教育下,他成了繼趙孟頫之後,又一位全能文人。不過可惜的是,文徵明始終沒有在科舉上面博得功名,他的父親、兒子、孫子都鎩羽而歸。
文家是非常傳統的文人家庭,「學而優則仕」是他們的信條。雖說文徵明性格淡然,甘心與書畫相伴,但從他去世後親友私自給他上諡號「貞獻」來看,他心裡始終是有遺憾的。不過,在文徵明去世63年後,他的曾孫文震孟,圓了文家的科舉夢。
文震孟,字文啟,號湛持,明萬曆二年(1574年)生於南直隸長洲(今蘇州),他是文徵明的曾孫,文彭之孫。受家學影響,他自幼遍覽全書,而且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文震孟的科舉之路也不順,從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起,直到天啟二年(1622年)為止,他先後考了十次,最終高中狀元。
文震孟為官期間做了不少好事,還上書直言應除閹黨,人人稱讚他有氣節。不過,文震孟還是以收藏家和書法家的身份被後人銘記。文震孟、文震亨可以說是文家最後兩位書法大師了。震孟諸體皆能,以行書、草書尤精,他起初是學文彭、文嘉和文徵明,漸漸突破家法,從趙孟頫、「宋四家」,進而直追晉唐。
文震孟傳世作品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他的字筆法豐富,藏露逆順處理自然,用筆細膩,行筆乾淨利落,延續文徵明秀氣雅致的書風,但又無文徵明晚年書法的老辣之氣,精熟秀媚頗得趙子昂風采。從筆畫的絞轉,筆勢方圓交替,以及一拓直下的處理,可以看出文震孟對「二王」帖有細緻的研究。
他的字結體舒展,左右開張,向右上傾斜,穩中求奇,頗似蘇東坡。字形大小對比明顯,點畫斷連自然,由上至下連綿不絕,一氣呵成,各種調鋒、使轉無不體現深厚的功力。文震孟書法在當時頗受推崇,據《文氏族譜》記載:「(文震孟)書跡遍天下,一時碑版署額與待詔埒。」請他題字寫碑的人非常多,火爆程度不輸曾祖父文徵明。
文震孟的人品、書法沒有辱沒家風,科舉上的成就更是光耀門楣,如果文徵明還在,將倍感欣慰。
大家對文震孟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