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高雨桐)日前,IPF亞洲、大洋洲和非洲力量舉錦標賽在南非舉行。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陶鋒代表中國,首次出征該項賽事。經過激烈角逐,這位南開「大力士」教授摘得裝備力量舉比賽公開組冠軍、裝備力量舉臥舉專項賽大師組冠軍和最佳運動員獎盃。「接連三次站在領獎台上,看著五星紅旗在賽場上冉冉升起、高高飄揚,國歌在耳邊縈繞的那一刻,我無比驕傲、無比自豪!」陶鋒激動地說。
力量舉運動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國家,分為裝備和經典兩大類。與大眾熟悉的奧運會競技舉重不同,力量舉包括蹲舉、臥推舉、硬舉三個單項,可以說是最多樣化的舉重運動之一。國際力量舉聯合會(IPF)是奧林匹克運動認可的唯一國際官方組織。目前,力量舉已被列入2025年世界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陶鋒教授在領獎台上。學校供圖
陶鋒小時候體弱多病,為了強身健體,高中時他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跑步,一跑就是十幾圈。「正是高中打下的基礎,讓我愛上了體育。」在清華大學求學時,陶鋒就曾獲得清華十佳運動員和馬約翰獎。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參與力量舉運動的選手,陶鋒以非體育特長生的身份入選第一屆中國大力士國家隊,取得全國大力士比賽第8名、北京「全國力量舉公開賽」82.5KG以上級季軍等成績。
因為工作原因,陶鋒近10年沒有再參加相關比賽,直到去年才開始恢復訓練。裝備力量舉是一項對運動員要求很高的超負荷極限運動,因為需要穿上特製裝備舉起比平常更重的重量,在最初幾個月適應裝備的過程中,陶鋒的胸部、手臂、大腿都會被勒破,十分辛苦。但對陶鋒來說,力量舉不僅可以強壯體魄,還可以鍛鍊意志品質。
經過主動向IPF中國代表處申請,陶鋒成為中國首位參加裝備力量舉比賽的運動員。由於裝備力量舉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在外比賽時,陶鋒一個人就是一支代表隊。雖然一個人參加比賽會遇到很多困難,成績也經常難以突破,但陶鋒樂在其中,「我是拋磚引玉,通過自己實踐和嘗試,讓更多人了解參與這項運動。希望有更多人和我一起去代表中國參加比賽,畢竟團隊的力量更強大。」
不只是運動,在學術研究上陶鋒也走在最前沿。2017年,在德國訪學的陶鋒關注到人工智慧跨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率先提出了「人工智慧美學」這一研究方向,如今已經獲得國內外學界的認可。從2018年起,陶鋒在南開大學開設「人工智慧美學」課程,從AlphaGo到ChatGPT,他帶領學生們緊跟技術變革研究與美學相關的問題。以南開大學與貴州省南猛村共建的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為依託,人工智慧美學教學實踐基地正式成立。今年暑假,陶鋒還帶著學生們一起在貴州省南猛村舉辦了人工智慧美學賦能鄉村振興藝術展,讓傳統文化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下有了現代化的全新表達。
在陶鋒看來,哲學是愛智慧的學科,但是在人工智慧時代,僅僅只有精神層面是不夠的。「希望南開的學生們能夠在智力和體力上全方面發展,不要做一個單維的人。更高、更快、更遠,不僅是奧林匹克運動精神,也可以是我們人生的目標,更可以是人類的追求——更高的太空、更快的效率、更遠的星辰,以及更精彩的人生。」
作者:陳欣然 高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