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驚慌失措,31年前攔截一艘貨船,讓中國擁有了擊沉航母的能力

2024-10-24     利刃號

美國軍方驚慌失措了,這可不是國內媒體在「王婆賣瓜」,而是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在10月20日的最新報道,當天這家美國媒體接連發表了2篇與中美航母的報道,表示中國航自己的航母艦隊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擁有了擊沉美軍航母的能力。

2012年之前,中國連一艘航空母艦都沒有,而美國則實現了航空母艦與潛艇的完全核動力化,航空母艦數量常年維持在10艘以上。然而在短短12年時間裡,中國航母艦隊的發展速度完全超過了美國人的想像,多出了3艘航空母艦、近40艘現代化驅逐艦,從過去面對美國海軍毫無勝算,變成了如今能夠在第一島鏈附近海域與美國航母艦隊過招了,要是再給中國12年時間,美國人真不知道自己能剩下幾分勝算。所以美國軍方驚慌失措了,害怕的不單單是中國海軍現在的實力,而是中國表現出來的恐怖發展速度。

航空母艦一直是美國軍事霸權的圖騰,在地球上,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全世界,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就已經是公認的稱霸大洋的最高效武器,蘇聯曾經試圖用核潛艇與反艦飛彈來挑戰美國的航母,但是最終失敗了,蘇聯到了上世紀80年代也不得不選擇發展航母,結果為時已晚。

航空母艦幫助美國打贏了二戰與冷戰,自然讓美國人越來越痴迷、依賴這種大型戰艦,並圍繞航空母艦來制定繼續稱霸大洋的戰略,這種做法並沒有錯,唯一的問題是,航空母艦已經變成了維持美國軍事霸權的根基,美軍的航母一旦有所閃失,直接動搖的是美國的軍事霸權。這就導致在與大國的軍事衝突中,美軍的航空母艦很容易變成「人質」,美軍首先要想的不是利用航空母艦打擊強敵,而是如何讓航空母艦在強敵的打擊中存活下來,甚至要做到毫髮無傷。美國《國家利益》網站認為,一旦衝突爆發,中國會毫不猶豫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因為中國人清楚航空母艦一旦被擊沉,將帶給美國人民多大的心理震撼。

此外,亞太地區的地理環境也決定了,美軍在該地區的兵力投送,主要依賴大型船隻,一旦美國無法完全控制亞太地區的制海權,任何軍事行動都無法發起,一邊是需要「保船」來維持美國的軍事霸權根基,另一邊卻是需要航空母艦去控制亞太制海權。現在的美軍,完全陷入了「一根筋兩頭堵」的狀態。航空母艦是美國最大的優勢,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樣也是美國最大的軟肋,美國承擔不起航空母艦被擊沉的後果,就好像俄羅斯承擔不起自己的核武器失靈的後果。

可是想要擊沉美國航母,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難度可要比向月球發射探測器大多了,世界上已經有好幾個國家將自己的探測器送到了月球,可有把握擊沉美國航母的,似乎只有中國。事實上,擊沉美軍航母這件事,在30年前的中國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蘇聯解體後,在美軍的視角里,全世界已經沒有了能夠威脅到自己航母的國家。

當時的中國是什麼實力呢?雖然經過韓戰後,美軍一直對中國陸軍保持敬畏,但是中國海空軍在美國眼裡就相當於「戰五渣」了,海軍沒有區域防空能力,裝備點防空飛彈的軍艦不超過10艘,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不到5000噸,核潛艇更是被美軍嘲笑為「在基地剛啟動,美國在關島夏威夷的聲納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至於空軍,中國雖然從俄羅斯那裡買來了蘇-27,但是1996年的台海危機期間,中國手裡只有26架蘇-27,甚至在「聯合96」演習籌備開始前,對空軍的摸底中發現,26架蘇-27因為備件短缺、維護複雜等原因,再加上俄羅斯那邊因為經濟改革而陷入混亂,無法及時向中方供應備件與維護指導,導致解放軍只有9架蘇-27能飛。最後只能緊急對俄採購零件,加派人手對飛機進行集中維護,最後在演習開始前,將可用的蘇-27數量提升到了22架。

然而即便是22架蘇-27,也僅僅相當於美軍航母一半的艦載戰鬥機數量,美軍隨時可用從日韓基地抽調數量在100架以上的F-15。而常年與蘇聯超音速轟炸機「鬥法」的美軍航母艦載機聯隊,對付亞音速飛行的轟-6自然更加得心應手,當時的轟-6還沒有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只能攜帶亞音速反艦飛彈飛到距離美國航母100千米左右的位置發動攻擊,這個距離完全被美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覆蓋,轟-6很難有機會突防到這個位置。

以當時中國的軍事實力,想要擁有擊沉美國航母的能力,必須付出相當大的人力財力與時間,甚至用舉國之力來建立完善的作戰體系。有人可能就會質疑:花那麼多錢就為了擁有擊沉美國航母的能力,這不是窮兵黷武嗎?

其實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窮兵黷武,不是看他在軍事方面花了多少錢,而是要看他的經濟實力與軍事投入是否匹配。一個GDP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如果每年拿出500億美元用于軍隊建設,那只能說這個國家在軍隊建設方面摸魚了;可如果是一個GDP總量不到1萬億美元的國家,每年卻要拿出500億美元來建設軍隊,那就是窮兵黷武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費開支常年維持在GDP總量的2%以下,雖然軍費開支高居世界第二,但依然算不上窮兵黷武。

另外,並不是中國想擊沉美國航母,而是美國一直逼著中國在提升反航母能力。中國也想跟美國保持友好,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尤其是作為貿易出口大國,海外貿易線不斷對外延伸,美國作為海洋霸主,號稱是「世界警察」,本應維護中國的海上貿易利益,可是美國是怎麼做的呢?明目張胆的威脅中國的海外貿易線。1993年的「銀河號」事件,正是促使中國下決心發展航空母艦、提升反航母能力的重要原因。當年中國的「銀河」號貨輪攜帶600多個貨櫃,準備前往波斯灣的杜拜港卸貨,結果美國卻無中生有的指控中國利用「銀河」號向伊朗運送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要求「銀河」號返回出發地或者接受美國人的登船檢查。美國還派出軍艦與直升機徘徊在「銀河」號周邊,並要求周邊國家不得向「銀河」號開放港口。

當時中國海軍的實力,不足以為遠在中東地區的「銀河」號提供保護,最終在多輪政治交涉後,只能由中國、美國、沙特三方派出代表,對「銀河」號上的全部貨櫃進行檢查,最後美國確認「銀河」號貨輪上未載有化學武器原料。

這件事對中國的刺激很大,因為中東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美國今天能在中東地區扣押「銀河」號貨船,明天就能封鎖向中國運輸石油的油輪,後天就能封鎖中國全部貨輪,哪怕中國經濟再發達,美國隨時擁有打壓中國經濟發展的能力。美國強大的海軍不僅不會維護中國的海上利益,反而隨時準備損害中國的海上利益,再加上1996年台海危機帶來的影響,中國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海上利益,只能自己來守護,不能指望美國「守規矩」。

從那之後,中國開始了漫長的軍事實力提升,1997年從烏克蘭買到未完工「瓦良格」號航母正式啟程回國,並從俄羅斯那裡訂購了現代級飛彈驅逐艦、蘇-30多用途戰鬥機。進入21世紀後,國產新型戰鬥機開始服役,第五代隱身戰鬥機項目正式啟動,同時,反艦彈道飛彈的技術也取得了突破。

2010年之後,中國迎來了武器裝備方面的大爆發,2012年遼寧艦正式服役、2013年能夠發射遠程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轟-6K服役、2014年052D驅逐艦服役、2015年東風-21D與東風-26反艦彈道飛彈正式亮相、2017年殲-20服役,同年055型驅逐艦下水、2022年福建艦下水。

在如此多新型武器裝備服役的背後,則是中國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作戰體系,對美國航母艦隊形成了不對稱優勢。比如美國航母艦載機哪怕性能再優秀,相較於岸基航空兵始終存在局限性,當中國抹平了與美軍飛機之間的代差,艦載機相較於岸基飛機的性能劣勢就開始顯現出來了,比機動性,美國海軍最先進的F-35C可不是殲-20的對手,比載彈量,美國哪怕是將F/A-18大幅度升級,依然沒辦法跟轟-6K相提並論。

而東風反艦彈道飛彈、紅旗-9防空飛彈、反隱身雷達、遠程偵搜無人機、大型預警機的組合,則讓美國航母艦隊既攻不破解放軍的防禦,又防不住解放軍的反擊。根據五角大樓數次兵棋推演結果,美軍在台海衝突最樂觀的評估是慘勝,需要付出至少2艘航空母艦被擊沉的代價。所以目前美國政府在台海問題上的態度,是「維持現狀」,因為美軍沒有必勝的把握,又不想因為拒絕「出兵保台」而遭到質疑,索性就希望台灣問題就這麼拖下去。

除了在家門口擁有擊沉美國航母的把握,中國也已經開始在遠洋有了跟美國海軍掰手腕的資格。最近央視的《面對面》欄目,專門對055型驅逐艦「大連艦」上的女兵進行了專訪,期間透露在2023年遠赴西太平洋海域訓練的時候,遭到外軍艦載機的滋擾。

而根據此前官方公布的消息,「大連艦」於2023年10月跟隨山東艦航母在西太平洋訓練,當時美國海軍兩艘核動力航母也位於西太平洋,這次大機率是「大連艦」主動前出,單槍匹馬直面美軍兩艘航空母艦。「大連艦」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055型驅逐艦具備強大的防空與反艦能力,能夠發射某型高超音速飛彈,在美軍艦載機作戰半徑外對美軍航母發起攻擊。而「大連艦」主動前出直面美國兩艘航母,明面上遭到了美軍艦載機的滋擾,但其實「大連艦」恐怕也在拿美軍航母「練手」,模擬對其進行反艦攻擊。

僅僅一艘驅逐艦就敢跟美國的兩艘航空母艦硬拼,這才是美軍驚慌失措的真正原因,中國海軍還沒完全成長起來,就已經具備如此強大的能力,若是再等幾年,美國海軍連直面中國海軍的勇氣恐怕都沒有了。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就是31年前的「銀河號」事件,耀武揚威的美國海軍當時怎麼也不會想到,昔日他們瞧不起的對手,如今已經擁有將他們送入海底的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a1c77dcb573dca7de2d8a85974cc3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