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幼童總是大吼大叫,還敢直接對爺爺動手,母親卻仍選擇維護?

2019-09-25     話梅的媽媽

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我們每個人不出意外的話,都會當一次父母,小時候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而長大了也要養育一個新生命,而養起來可就沒那麼簡單了,今天就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一位老人妻子去世後就一直住在兒子家,有個四歲的孫子讓老爺子疼愛極了,小孩的名字叫六六,六六平時非常活潑,由於家人過度的溺愛,使得他的脾氣非常大,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幾乎都是他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在外邊玩的時候,就算是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他看上了也要搶過來,慢慢的小孩子也不喜歡六六了,甚至老師和鄰居們也開始討論起來。

問題在於六六的父母都不在意,這樣的熊孩子不教還覺得是別人的問題,爺爺倒是比較開明,私下裡偷偷的教導孫子,可這個孫子不聽話呀,還吵著爺爺大吼大叫。爺爺心理雖不是滋味,但也明白這習慣不是一天養成,也不能一天改變。

到了爺爺的七十歲生日,擺了一桌宴席,還沒有到切蛋糕的環節,卻因為六六想吃蛋糕,媽媽直接就把蛋糕給切了,還切了最大的一塊給六六,爺爺開玩笑的說:「今天爺爺是壽星,最大的一塊給爺爺吃好不好啊?」,沒想到六六直接激動的動手打爺爺了,幾個女兒們紛紛阻止並斥責六六,但他媽媽卻反過來說爺爺這個老頭還跟孫子搶蛋糕吃,很顯然爺爺的心裡不好受,他不由自主的眼眶紅了。

這樣的故事不只是看到六六的行為非常不妥當,其實更應該反思的是六六的父母。孩子皮可以理解,他們還小不太懂,但大人不起示範作用,就是沒有盡到責任了。所以要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點:自己做榜樣

孩子從出生到進入社會獨自生活,待的時間最長的接觸最為密切的不是老師不是學校而是家裡,所以家長也就是孩子最大的老師,孝是我們民族的美德,首先父母在這一點上要做好,你是怎麼對父母的孩子都看在眼裡,這些教養都是潛移默化的,從小就要給孩子灌輸。

很多人覺得老人很麻煩,做事很慢又做不好,所以對他們的時候脾氣就很不好,那麼孩子看在眼裡之後,想當然會有一種念頭,我以後也是這樣對我的父母的。這就是給自己挖坑了,每個人都會老去不是嗎?

第二點:樹立觀念、規矩

像是尊老愛幼就是很重要的,比如說在公交車上,可以把作為讓給行動不便的老人們,這種觀念一開始的小寶寶是不知道的,所以需要去幫助他們養成這樣的觀念,比如說比自己更小的小孩喜歡自己的玩具,也是可以讓給他們玩耍,懂得分享也是很重要的,而規矩同樣重要,雖然規矩條條框框不太舒服,但是小孩的叛逆是難免的,及時的改正對孩子可有很大的好處,還能夠使得孩子變得更加自律,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三點:及時指出缺點

很多家長覺得指出毛病會打擊還是的自信,所以一味的縱容,實際上早點指出能夠早點改正,不然到社會上了都是代價。

孝順是美德,父母應該起帶頭作用,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不知道你家的小朋友對待長輩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呢?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成長知識、兒童教育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Q6Kam0BJleJMoPMlKo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