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這家「老康燒餅」,已經悄悄火了47年了!

2019-05-30     萬能生活王

早上6:30的阜陽,靜謐又安詳。空氣中微微泛著涼意。對習慣晚睡的人來說,早晨叫醒我的除了鬧鐘,那便是早餐了。小編早早起床,去探訪一家阜陽四十多年的老味道!


老闆:這屆顧客太難帶


印象中的早餐店,一般是顧客匆匆而來,買了早飯匆匆而去。被城市快節奏帶著走的食客們,店也只是店。但是來到這家早餐店,小編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顧客逼老闆收徒弟

我們去到時是早上7:30,門口倒不見大排長隊的光景,但每隔兩三分鐘,就會新冒出四五個人頭。

不大的門面,甚至連門頭都沒有,卻是這條街上最熱鬧的地兒。我們今天要拜訪的主人公便是被眾人圍在中間的這位老人。


一個簡易的案板,一個老舊的烤爐,一個忙碌的老人。來吃的大都是附近居民,來到後總會習慣先問一句:

「這鍋可有了,老康?」

「沒了,只能等下鍋了。」

「好吧」,顧客似乎習以為常,順手拿起一個饃簍子站在旁邊,邊和周圍鄰居敘話,邊用餘光追著老人


有上班等不及,買倆燒餅打包匆匆帶走的,還有端著碗麻糊直接守在爐子旁,邊吃邊等燒餅的。


在飯點想剛來就能吃到這一鍋燒餅,幾乎不可能。這一鍋還沒出爐,下一鍋就已經被你兩個他三個提前預定出去了。我們在現場一個半小時,人流就沒有間斷過。


吃不著還不想走,等著又急人的很。」於是便有了顧客向老闆發出靈魂三問:

「你啥時候收徒弟?」

「你怎麼還不收徒弟?」

「生意這麼好,管收個徒弟了!」



顧客親自上手

8:00,人流量越來越多,老闆顯然有些吃力,招呼不過來,這時,一位等候的大哥見狀乾脆上去幫忙刷糖稀。




(老闆感謝一笑)


旁邊做生意的老闆娘,嘴裡嫌著「想吃個燒巴子等恁長時間,耽誤我做生意」,手裡卻麻利地扯過塑料袋幫忙裝起來,「你幾個,這是他的,這幾個是我的」,然後瀟瀟洒灑,揚長而去~



還有位阿姨直接端著自家的碗來了,因為不喜歡吃芝麻,自己拿勺子盛,邊盛邊和老闆娘敘話,熟絡非常。



正宗清真回民燒餅


傳統酵子發麵

老闆告訴我們,這是從洄流集拜師,真正傳承老阜陽味兒的正宗清真回民燒餅。還在使用酵子發麵,面揉成團後放置一會兒,阜陽人俗稱「醒」一會兒,等面醒發了,再加上蘇打粉,中和酵子發麵帶來的酸味兒。


燒餅有兩種,一種咸燒餅,一種甜燒餅。老闆會先把發好的面在案板上來回地揉,直到揉的表面光滑為止。再把揉好的麵糰搓成長條,揪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放在案板上備用。不得不說,這面劑分量真大呀~


然後是關鍵的一步,分口味。咸燒餅是將面劑擀成長條,抹上事先調好的醬料,捲成卷;而圓燒餅則是將面劑先壓個窩兒,倒入白糖,慢慢旋轉捏成圓球使白糖完全被包裹其中並收口包攏。

接下來再用擀麵杖擀成皮兒。咸燒餅是長條,甜燒餅是圓形。老闆手速很快,鏡頭下甚至出現了虛影。



刷上糖稀,撒上芝麻,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用的糖稀是用紅薯熬的,很費功夫。



最後一步就是貼燒餅,烤爐溫度很高,小編稍靠近一點就能感受到熱氣騰人,但是看老闆卻像是沒感覺,手不斷伸入伸出

我沒有問老闆燙不燙,事實上又怎麼會不燙呢?你看他額頭上滲出的汗珠以及那明顯異於常人的被烤成古銅色的膚色就知道。


糖稀在高溫作用下漸漸給麵皮染上了顏色,甜燒餅里的白糖,也耐不住熱「噗嗤噗嗤」往外冒。


甚至不需要計時間,老顧客只要聞著味兒就知道這爐燒餅快烤好了。那是一股濃郁的麥香味兒,絲絲纏繞在我們鼻子左右。



9:00,顧客大軍開始逐漸散去,小編摸著餓得咕咕響的肚子,迫不及待開始嘗了起來。

咸燒餅

燒餅表面沾滿了飽滿的芝麻粒兒,像遙望夜空滿天的星斗般密密麻麻。餅殼兒烤的焦黃脆亮,光是看著就特別有食慾。


內里的調料是由大茴香面、蔥、鹽、十三香,菜籽油混合而成。


掰開後,芝麻粒兒撲簌撲簌往下掉,忙不迭的往嘴裡送,趁著熱乎咬下一口,一股熱氣泛著蔥香的復合味瀰漫開來,芝麻散碎口中,越嚼越香。


外面焦脆,但內里卻很鬆軟,泛著絲絲的甜,這滿屏的誘惑力~


再蘸上店裡自己榨的辣椒油,有點香,有點辣,卻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甜燒餅

香脆可口的甜燒餅很受小孩子喜愛,趁熱咬的那一口多熱都不捨得吐出去,只能一邊哈著熱氣,兩隻手左右倒騰才拿得住



甜燒餅的肚子鼓鼓的,撕開一片,還能依稀見到糖稀,用饃皮蘸一下送入嘴裡,能一直甜到心底里。


麻糊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飢腸轆轆的清晨,燒餅搭配麻糊,是再美妙不過了!




裡面的佐料很豐富,有豆皮、麵筋、豆泡、芝麻鹽、還有炒過的和沒炒過的花生。加上粉面子勾芡,很是濃稠!



它陪伴幾代人慢慢變老

47年的老味道

說起賣燒餅的經歷,老闆似乎有很多話想說,上個世紀70年代,二十來歲的下放知青,干過建築工地,吃過很多苦,卻依舊一貧如洗,連媳婦都沒著落。

後來聽人介紹,跑去洄流集學回了這做燒餅的手藝。然後在中南現代城那邊擺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中間陸陸續續換過幾個地方,在商廈時代廣場西門對面干過十多年,最後就是一年前,搬到了這裡,才算真正安定下來。


每天3點半就要起床,燒水、和面、和麻糊,然後6點開始出攤,客人都習慣了這個時間點,往往第一鍋還沒出爐,人就來了



之前是上午下午都乾的,最近幾年年紀大了,身體受不住了,便改成只在上午賣。就那一天也要用掉1到2袋面,50斤到100斤左右


這些年陸陸續續也帶了很多徒弟,「大概有二三十個吧,也有好多是從外地過來學成回去的。阜陽也有,好多現在都不幹了。」賣燒餅的很多,好吃的很多,但要論阜陽老燒餅,傳統的好像也只有這家了。


真的是就懷念這個味兒,顧客有從二里井、東關、火車站、二院,各個地方趕來吃的,還有要出遠門的年輕人一次來買幾十個帶走的


愛錢但不只愛錢

燒餅已經從剛開始的五分、一毛,到現在的兩塊一個。老闆也已經成了家,有了一對兒女,連小外孫都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

按說69歲,近古稀的年紀,可以歇歇享清福了,老闆卻不願意:

那不能歇,還得掙錢給俺兒娶媳婦、蓋房子呢

再說,天天吃飽了也沒事做,(賣燒餅)就當鍛鍊身體了

而且,他們都吃慣了我做的燒餅,我不做,他們就吃不著了

店裡目前只收現金。老闆說,摸著錢就感覺很開心,頗有些財迷的感覺。



歷經生活的艱辛,他比我們更知道掙錢的重要性,如此爽快談錢、大膽愛錢、踏實掙錢的人,我們真的一點兒也討厭不起來。

反倒是,年少時為了家庭拼盡所有,年老時卻又不願拖累家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份天底下父母對子女的心,讓人感動,令人敬佩。



這家倍兒好吃的燒餅店,看起來其貌不揚,藏在民間的犄角旮旯,沒有老司機帶著很難找到。但是只要你知道「對接暗號」——老康燒餅,去到附近直接問人就行了。



地址:潁州區二院旁五岔路口向南100米路西邊

營業時間:6:00——11:00

文章來源:吃喝玩樂在阜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OTRCmwBmyVoG_1ZmC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