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訪網財經(朱婷婷)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上門服務驟減、員工復工困難,讓所有行業承受考驗,疫情之下,上門服務供需兩側都遭重創,行業遇危機。近日,有消息稱58到家將推遲赴美IPO。
58到家母公司到家集團的CEO陳小華表示,如果在一兩周後,新冠疫情的新增數量大規模下降,那麼對未來就有樂觀的預期。而若疫情持續影響兩三個月,家政行業規模或僅存原來的10%到20%。
在O2O上門服務領域,目前的58到家涉足了多個領域,包括美業、家政、保姆、月嫂、搬家、洗衣等服務,可以說是一家名副其實的上門服務大平台。截止2019年9月,58到家集團員工達6000多人,提供的服務已覆蓋6個國家及地區、400多個城市,上門服務人員有360餘萬人,可以說算得上是行業標杆。
懶人經濟催火了家政o2o,也讓其備受資本市場熱捧。截至目前已有多種模式,在不同城市,從多角度切入點出發進入家政o2o市場,在網際網路介入後,家政o2o領域顯現出類似「淘寶」走平台複製的輕模式以及「京東」式自建門店、簽約阿姨等自營性質的重模式。
但就目前主流分類方式來看,O2O平台主要分為到家和到店兩類,目前58到家算是本地生活服務到家門類里的老大。
不過,即便經過行業大洗牌占據了領先位置,58到家的接下來的旅程,似乎並沒有想像得那麼美好。在進行過頻繁的試錯工作之後,58到家的業務重點終於聚焦在了家政+同城貨運這兩個市場中,但它目前仍然還在面臨著巨大的盈利壓力與競爭壓力。
儘管58到家在國內到家服務門類里的確做到了行業第一,但它在該細分領域的想像力卻一直飽受質疑。兩大主營業務中,家政到家服務市場面臨著眾多中小企業的瓜分,整合難度大,行業網際網路化前景似乎從未得到證明;而同城貨運業務又有像貨拉拉等這樣的更加專業的競爭對手直接競爭。
基於此,58到家不僅要想方設法解決自身的盈利問題,還要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怎麼想都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持久戰。再加之58同城一直以來所遭遇的大量質疑與口碑問題,作為「58系」企業的58到家想要在LBS本地到家業務中取得突破就顯得更加難辦。
近幾年的網際網路就像是走馬燈一樣變化多樣,一些熱點行業興起時,很多公司就紛紛轉戰這個行業,很多企業盲目擴張導致裁員,一些小企業僅僅維持幾年甚至幾個月就開始走向崩潰,投入的人力資源以及經濟資源都變成了負擔,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裁員成為了最常見的辦法。
資本的寒冬也愈演愈烈,對於那些習慣了資本運作模式的經濟體,資本寒冬的來臨,對於他們無疑是一劑毒藥,因為缺少了資本的支持後,他們的發展舉步維艱,不僅在資本風生水起的時代積累起來的優勢會蕩然無存,在未來的發展中優勢也不再。
但是持續虧損的58到家,在如今這個資本寒冬期間,要想獲得投資人和投資機構的持續認可,著實不是一件易事,於是上市便成為它最好的選擇。
對58到家而言,上市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明智。
58到家的上一輪私募融資是在2015年進行的,當時從阿里巴巴、KKR&Co.和平安集團等投資者那裡獲得了3億美元。據母公司58同城的年報顯示,前者持有該公司68.8%的股權,但沒有將該部門的財務狀況合併到自己的業績中。
在騰訊支持下,它正在與美團大眾點評等財力更雄厚的競爭對手以及電商領軍企業阿里巴巴運營的業務展開競爭。這些公司都在瞄準被在線技術顛覆的實體按需服務市場份額。
上市除了可以正常為企業融資外,還可以通過增發、配股等多種渠道融資,這對於企業的經營活動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天公不作美,如今的金融市場整體低迷,尤其是網際網路領域,多家上市巨頭股價呈現出了較大的起伏,網際網路股市整體走勢偏低。
實際上,在中國人的腦海里,只要一提起家政行業,條件反射般想到的都是樓下底商中黑乎乎的小屋子,一台電腦+幾個阿姨的標準草根公司模式,類似的企業在中國有70萬家之多,但能夠讓人不用想就叫得出名字的公司幾乎沒有。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創業門檻被降低了,許多非專業的創業者遇到了非專業的投資機構,形成了一波非理性的繁榮。回歸到行業正常的發展問題,創業並不適合大眾創業,絕大部分人會以失敗告終。
也許現在我們還不能對O2O上門服務的未來做出明確的判斷,但O2O上門創業的這些過山車式的江湖故事,卻可以無時不在地提醒著從業者們,要回歸創業的本質、初心,只有堅守初心、匠心,才能探尋到未來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