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老師
自新高考改革以來,各個選科組合一直爭議不斷,絕大部分學校都已經開始了選科工作,幾天高老師就收到幾位家長的求助留言。
對於高一學生來說,選科是頭等大事。科目組合選得好,
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考出更好的成績,如果選得不好,就會成為學霸奪分的"墊腳石"。
孩子選科這件事,就是在解一道難題:綜合考慮自己的各科成績,得出選科組合的最優解。
選擇科目的策略有哪些呢?一般來說,建議孩子根據以下這幾個原則選科。
有的孩子偏文,擅長記憶和理解,希望用文藝的事物展現自己;有的孩子偏理,很理性,思考問題的邏輯性很強,這是孩子最底層性格上的偏好。
但這些性格偏好,家長和孩子都很難把握準確,那怎麼看孩子更適合哪種偏好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哪一類科目成績更好。
數學物理化學成績好的孩子,邏輯思維更強,能用理性的態度處理難題,那麼更傾向於選擇理科相關的科目;
語文政治歷史成績好的孩子,記憶能力更強,對於事件的思考更偏向"人文",適合選擇文科相關的科目。
生物是理科中最偏"文"的科目,地理是文科中最偏"理"的科目,這個科目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能完美地兼容。
因為新高考實行的是賦分制,原始成績與最終成績有很大的差異。
賦分制就是按照孩子在全省的相對排名來最終給分,通俗的說,就算你考得再差,
只要排名在全省靠前的檔次,最終的得分也會很高。反過來,就算你考得再好,只要你在全省的排名靠後,最終的得分也高不到哪裡去。
按照新高考的賦分制計算最終分數,一定要考慮自己各科在全省的相對實力,儘量讓自己的選科都在排名最靠前的檔次上。
有關部門統計了2020年在北京招生的本科院校對新高考選科的要求,共有615所大學共計6117個專業上榜。
其中專業要求最多的是物理,如果孩子選擇了物理,無論其它兩門科目選什麼,都有89.3%的專業可供選擇。
如果孩子選擇了另外那一門歷史學科,那麼專業覆蓋率會直接下降到50.58%,
也就是說孩子選擇了歷史,最好再通過其他兩門選科提高可選專業的廣度,否則選擇專業時會受到很大限制。
在4門再選科目中,專業覆蓋面積最廣的是化學,專業覆蓋率為62.9%,僅次於物理學科。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孩子如果沒有選擇物理,那麼一些熱門的專業,
比如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都無法報考。
總而言之,一定要首先考慮高考成績,兼顧大學專業。
比如:孩子物理只能考三四十分,那麼即使選擇物理可以上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是物理成績拉分太多,把總成績從名牌大學拉到了普通本科,最終還是得不償失。
綜合考慮以上三個原則,孩子就能選出一個適合自己的選科組合!
我是高老師,為你講授學習方法和技巧,告訴你更多大學和專業
歡迎大家評論、關注、點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