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也稱為芽菜,品種豐富,營養又全面,曾幾何時它已經成為了飯桌常備菜,餐館必點菜了。它主要有黃豆芽和綠豆芽,特徵就是白嫩清爽,芽體粗壯,外表美觀關鍵是營養豐富。
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特備是經過適當的發芽處理後,口感更是獨特,可蒸可煮可炒更是入湯的絕佳優品,從古至今豆芽已經成為我國的傳統大眾蔬菜。
《隨園食單》中就曾經記載:豆芽柔脆,余頗愛之。炒須熟爛,作料之味才能融洽。可配燕窩,以柔配柔,以白配白故也。
那西方也曾稱豆芽為中國食品的四大發明之一,由此可見,從各類蔬菜中,豆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今天我要寫是豆芽中的精髓品種,黃豆芽,黃豆芽雖小的不起眼,可是它卻能雅俗共賞。
從小家中常吃的是綠豆芽,對於黃豆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自從踏入廚房、菜市場以後逐漸知道並認識了黃豆芽,但還是很少去購買,可能是黃豆芽經過泡發處理後那種黃豆獨有的豆氣味讓我不喜歡吧,也有可能是從小的生活習慣阻礙了我對新事物的探索精神。總之,有段時間,我是從不吃黃豆芽。
因為先生是皖北人,他們都很是喜歡黃豆芽,對綠豆芽倒是淡淡而之,無論是燒湯還是下麵條總是喜歡放上少許的黃豆芽,記得我曾問我婆婆為什麼要放豆芽,她回答我,這樣做出來得麵條鮮美,縱然如此,我也未曾嘗試,偶爾滿足先生的飽腹之欲,也是單獨做一份。
記得曾經去皖北出差,亳州渦陽有道很有名的美食叫格拉條,它的主要配菜就是一碗做好的乾麵條配上他們獨有的辣椒拌醬再配上一碗清爽的豆芽湯,就成就了當地的一道特色美食。看他們索拉拉吃著麵條喝著豆芽湯,一臉的滿足,若再配上一份滷好的兔子肉,那簡直就是一份大餐了,有些食客還會來幾口小酒,估計那一餐已經為他們消除了一天的疲憊和煩惱。
那我這樣不愛黃豆芽的人如今為什麼特地為了它而侃侃而談呢,那是因為自從有了第一次嘗試後到後來對它的的不能自拔吧,其實有時候美味就和交友很相似,遇到適合自己,對自己的胃口,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很樂意接受,如果沒遇到自己喜愛的口味,無論多麼美味,都沒有勇氣去嘗試。
對於黃豆芽我更喜歡的是煸炒,黃豆的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烹調時應儘量養活其損失,最好的烹飪方法就是烹調過程要迅速,或者用油急速快炒,可以用沸水焯熟片刻取出調味即可,也可以用大火爆炒出水分下入喜歡的調料出鍋就可以,因為豆芽的風味主要在於它的脆嫩的咬感。當然對於一道這樣的大眾食材,它的烹飪方法更是多不勝舉,這也是中國美食的獨特之處,就是不局限於各種方法和搭配。最終哪一種做法好吃並且喜歡都是因人而異。
就比如我們單位的一位領導,他也是一個黃豆芽愛好者,單位的餐桌上黃豆芽那是屢見不鮮了,但是他永遠都是獨愛一種做法,五花肉燉豆芽,半盆菜,一盆湯的搭配,因為湯汁裡面撈出豆芽爽嫩脆滑,豆芽湯汁配上米飯更是絕妙。
而我更加的喜歡爆炒,但是必須配上五花肉,我覺得才能做出黃豆芽的精髓,記得小時候經常聽媽媽說:菜加了肉那當然好吃了,肉就和稻草一起燒也好吃啊,面對我們的饞嘴,媽媽們經常以此來調侃我和弟弟。也有可能真的是因為肉讓我更愛吃黃豆芽,還是因為我真真愛上了黃豆芽的那種脆脆似甜似鮮的芽菜味,細想之下我自己也沒有準確的結論,不過這些都不足為重,只要愛就行,哪去追逐更多的細枝末節呢。無論那種做法,喜愛並且好吃最重要。
這道五花肉炒黃豆芽的做法我覺得無論何時都不過。更是深得我心,無論是招待客人還是面對緊湊的下班晚餐時間,它都很合適,因為省時省力也很美味、
1. 黃豆芽去根洗乾淨備用,其實有些人吃會去掉根和豆,但是我總是喜歡留下豆粒,因為有了黃豆的襯托,整個吃到口中的豆芽更是餘味清爽
配上幾個乾癟的辣椒也是機智
2. 至於配菜我覺得必不可少的就是大蒜或者是香蔥,
3. 五花肉切片備用
4. 鍋中倒入少許的油,下入五花肉煸炒至微焦,然後下入黃豆芽大火翻炒片刻
5. 直至豆芽微微變軟後加入適量的鹽和生抽翻炒均勻
6. 隨後就可以下入配菜,例如青椒絲,大蒜葉或者是香蔥
7. 最後撒入少許的糖炒均出鍋
一道簡單的爆炒豆芽就已經做好了,不加水也沒有其他的過多調味 ,一樣能吃出豆芽的鮮美和脆爽。據說豆芽還能補充鈣鐵維生素CB等,總之寶寶吃肯定是好處多多的
自從愛上了這道菜每當我為了買菜糾結頭疼之時,我都會果斷來一份黃豆芽,配些許五花肉,晚餐的桌上必是光碟,先生和孩子都是獨愛。
我是尹小豆,喜歡廚房,喜歡分享,更加的喜歡記錄,從生孩子到如今孩子入園,這幾年唯一成長的就是廚藝的提高,所以也嘗試並且研究了很多食譜和菜譜,也歡迎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探討,如果喜歡也很感謝您對我的關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