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挑戰與反派起源——《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

2023-11-22     妙看影視

原標題:信任挑戰與反派起源——《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

信任挑戰與反派起源——《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

今天聊聊美國電影《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

片名 The Ballad of Songbirds and Snakes / The Hunger Games: The Ballad of Songbirds and Snakes(2023),別名飢餓遊戲:鳴鳥與蛇的歌謠 / 飢餓遊戲前傳:鳴鳥與靈蛇之歌(港) / 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台) / 鳴鳥與蛇之歌 / 鳴鳥與蛇的歌謠 / 鳴禽與蛇的歌謠 / 飢餓遊戲前傳。

《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是根據蘇珊·柯林斯為她的暢銷小說《飢餓遊戲》三部曲撰寫的同名前傳小說改編而成。

蘇珊·柯林斯於2020年推出了備受矚目的青少年系列小說《飢餓遊戲》的前傳,這使人們開始猜測是否會有電影版的問世。

對於《飢餓遊戲》系列的忠實粉絲來說,他們一定對這部描述總統斯諾權力崛起之路的新電影充滿了好奇。

這部前傳電影將為我們揭示這個充滿懸疑和權謀的世界更多的細節,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整個故事背後的秘密和複雜關係。

在青少年小說與反烏托邦題材改編的熱潮中,《飢餓遊戲》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星。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一部小說,它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2012年,當第一部《飢餓遊戲》電影以8000萬美元的預算走入人們的視野時,它迅速席捲全球,收入近7億美元,展現了其強大的票房號召力。

隨後的幾年中,這個系列接連推出了三部續集,每一部都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與好評,最終的總票房收入接近了驚人的30億美元。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熱潮逐漸退去,而作者蘇珊·柯林斯在《飢餓遊戲》之後的作品也未能再次創造如此的輝煌。這使得她在2020年決定回歸她最大的成功,寫下了前傳《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在這部前傳中,她試圖重溫那箇舊時光,重新喚醒人們對那個殘酷又充滿反抗的世界的記憶。

《飢餓遊戲》三部曲中的第三本《嘲笑鳥》雖然篇幅較短,但在改編成電影時仍然被分成了兩部作品。而與之相比,《鳴鳥與蛇之歌》的故事更為龐大,將其分成兩部電影並不是什麼難事。然而,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卻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堅決決定將其拍成一部完整的電影。

導演將長達600頁的前傳小說壓縮成了兩個半小時的電影,這使得電影充滿了豐富的情節和驚險動作。觀眾們可以見證阿納金·天行者最終轉變為達斯·維達的過程,也能夠目睹科里奧蘭納斯·斯諾如何成為偉大的總統。

看完电影後,我們應該感到非常慶幸,因為我們有幸一次性地欣賞完整個故事。然而,由於片長限制,劇情不可避免地被刪減了很多,幾周的時間被壓縮成了幾天,最後的行動也顯得過於緊湊。很多元素因為篇幅限制而無法得到充分展示,這也是觀影過程中唯一的遺憾之處。

《鳴鳥與蛇之歌》作為《飢餓遊戲》系列的一部前傳,其故事背景設定在了那部風靡全球的2012年電影《飢餓遊戲》的64年前。

這裡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主演陣容安排。《鳴鳥與蛇之歌》是《飢餓遊戲》系列電影中首部先由男性主演,再由女性主演的作品,這與其他四部電影的安排恰恰相反。

科里奧蘭納斯·斯諾也就是《飢餓遊戲》的里反派大總統,整部影片述科里奧拉努斯·斯諾的年輕時代故事,詳細記錄了他從躊躇滿志到墮入黑暗的過程。

身為前斯諾將軍的兒子,科里奧蘭納斯·斯諾原本享有大好前程,然而,將軍的去世使家道中落,他與母親及堂姐相依為命。為了重振家族的雄風,科里奧蘭納斯·斯諾下定決心,他要拼盡全力贏得獎學金,以此作為重回巔峰的第一步。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在這一年,獎學金的遊戲規則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科里奧蘭納斯·斯諾的命運與一個來自12區的女孩露西·格雷緊密相連。他們之間的故事,既有激烈的碰撞,也有微妙的情感糾葛。

對於劇情的細節,我不願過多劇透,畢竟親自體驗故事的起伏轉折,才能更好地品味其中的韻味。對於那些已經看過小說的觀眾,他們自然知道接下來的情節有多麼扣人心弦;而對於那些未曾涉足這個世界的朋友,我強烈推薦你們走進電影院,親自感受一下這個故事的魅力。

新電影《鳴鳥與蛇之歌》的核心焦點是探索科里奧蘭納斯·斯諾如何從其初衷走向了他的最終形態,是什麼因素促使他發生了如此的轉變。立志屠龍的勇士怎麼就變成了惡龍?這裡深入地探討了人性、環境與命運如何共同塑造一個人。

這種敘事方式與《星球大戰》的前傳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從某個普通角色的青年時期出發,揭示了其如何逐步變為反面角色,就如同那個曾經純真的男孩最終變成了令人畏懼的達斯·維達。

在《鳴鳥與蛇之歌》中,我們看到了斯諾並不一開始就是一個邪惡的人。相反,他被展現為一個認真、充滿抱負的青年,他甚至願意分享稀缺的食物給其他人,展現出其善良、關心他人的一面。當他遇到露西時,這種關懷與保護欲更加強烈,我們可以看到他身上不僅僅是自私與冷酷,還有情感與道義。

那麼,為何他最終成為了主要電影中的大反派呢?《鳴鳥與蛇之歌》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系列劇烈的轉變。這些轉變並不是簡單的黑與白,而是涉及到多種複雜的因素,從而使斯諾成為了一個充滿矛盾與複雜性的角色。

此前經典作品《1984》和《使女的故事》早已為我們揭示了極權主義政權下的真實挑戰。

在那樣的環境下,保持冷靜與清醒固然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人們之間的信任。

極權主義政權的力量在於其「分而治之」的策略,當公民之間的信任破裂,互相猜忌、背叛,那麼極權統治便真正達成了它的目的。

在《鳴鳥與蛇之歌》中,施惠國的極權主義和反烏托邦制度被放在了聚光燈下,受到了更為深入的審視。貴族子弟,雖然身居城中,享受著看似優越的待遇,但他們的生活也並非如外界所想的那般安穩無憂。在這座城市中,前途似錦的學生也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或過錯,就遭到輕率的處理,前途盡失。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的信任變得尤為重要。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共同抵抗極權主義的「分而治之」策略,維護自己的權益和未來,這也正是《鳴鳥與蛇之歌》想要傳達的核心信息之一。

《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不僅是對該經典系列的精彩補充,更無疑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部作品。

這部電影發人深省、引人入勝,並在情感上深深扣人心弦,甚至有時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它成功地將觀眾再次帶入蘇珊·柯林斯所創造的反烏托邦世界,並讓人們重新認識到這個世界的持久相關性和複雜性。

這部前傳的出色之處不僅僅在於其作為一部動作冒險電影的精彩程度,更在於其深入的敘事和主題探索。通過精彩的表演和細緻的劇情編排,電影成功展現了角色們的內心世界和複雜情感,同時也將觀眾引向了對社會體制、權力和道德等問題的深入思考。

基於《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其對蘇珊·柯林斯創造的世界的深入探索,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傳奇故事還會繼續。未來不排除這個系列還會有更多的精彩續作。

瑞秋·齊格勒在飾演露西·格雷這一角色時,展現出了驚人的叛逆性格。她沒有選擇弓箭,而是選擇了吉他。

瑞秋·齊格勒的歌藝相當出眾,否則史蒂芬·史匹柏也不會選擇她出演《西區故事》的女主角。瑞秋·齊格勒在拍攝《白雪公主》(2025)後立即參演了這部電影,但這部電影卻先於後者發布。

瑞秋·齊格勒在片場現場演唱了所有的歌曲,展現了唱功硬實力。

露西·格雷在典禮上行禮是致敬《飢餓遊戲》(2012)中凱妮絲的行禮。

瑞秋·齊格勒還表示這是她的即興表演。

《鳴鳥與蛇之歌》中的歌曲非常耐聽,片中是我近幾年觀影中聽到的最好聽的歌曲。

以片中反覆出現的《上吊樹》(The Hanging Tree)為例,這首歌最初是由大表姐在《飢餓遊戲》系列中所演唱,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小說中的一個具體場景。歌曲的旋律簡潔而純真,歌詞中透露出主角凱妮絲的堅韌和反抗精神,這兩種元素巧妙地揉合在了一起。

《上吊樹》這個標題有著雙重意義,它既是絞刑架,象徵著死亡和絕望,又是希望的象徵,代表著生命的堅韌與不屈。這種微妙的對比為歌曲注入了一種抗爭的情感,使得整首歌曲在充滿悲傷的同時又透露出堅定的力量。

在《鳴鳥與蛇之歌》這部電影中,這首歌曲被賦予了更深的意義,它代表了反抗、希望和自由。這首歌號召人們團結起來,共同反對暴政和壓迫,追求真正的自由與平等。

《上吊樹》也是《飢餓遊戲》最出圈最火爆的歌曲,發行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如果你對此感興趣並去搜索,你會發現有無數的翻唱版本。這首歌不僅在流行音樂榜單上取得了成功,還贏得了許多音樂獎項的提名和榮譽。

在《鳴鳥與蛇之歌》中,由瑞秋·齊格勒所演唱的版本同樣出色。她的嗓音富有感染力,情感傳遞得非常到位,比大表姐的嗓音好了不是一點半點。她的演唱為這首經典的歌曲注入了活力,使得這部電影在音樂的呈現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瑞秋·齊格勒的歌唱表現無疑是出色的,然而在演技方面,與大表姐相比,她顯得有不少差距。

在塑造角色時,瑞秋·齊格勒未能完全捕捉到凱妮絲那種源自貧困家庭的深深絕望與焦慮。在演繹角色面對悲劇時的情感崩潰時,她表現得也不如大表姐那般真實深入。

大表姐的精湛表演讓人深信不疑凱妮絲所經歷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恐懼及噩夢的真實性。相較之下,瑞秋·齊格勒飾演的露西顯得過於健康、平滑和甜美。儘管她以唱歌作為抗爭的形式,但在推動情感、塑造角色深度方面顯得不夠到位。

瑞秋·齊格勒在舞台上的表現充滿熱情,就像是在參加《美國好聲音》。然而,在這樣的一部電影中,僅有歌唱技巧是不夠的,角色的情感深度和複雜性同樣重要。

露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演員在表現力上能更強一些,那麼這部電影就有可能成為一部完美的作品。

本片真正的焦點是湯姆·布萊斯。

他的造型獨特,一頭金黃色的假髮使他在銀幕上脫穎而出。背景設定中,他在童年時期親眼目睹了首都雪街上的食人事件,這樣的經歷塑造了他堅韌的性格。家族曾經的輝煌成為了他的心理負擔,為了重塑那一切,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生活中,他節儉到近乎苛刻,只為了確保奶奶和堂姐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儘管外表上他看起來像是社會中的弱者,但他憑藉智慧和魅力在上流社會中遊刃有餘。與他對立的,是那些擁有巨額財富的同學和心懷叵測的院長卡斯卡·海博特姆。當觀眾看到他與這些對立面鬥爭,並最終勝出時,都忍不住為他鼓掌喝彩。甚至在他和露西之間那隱約可見的愛情線索中,觀眾都衷心希望這對年輕人能夠最終走到一起,即使科里奧蘭納斯·斯諾的角色越來越偏離正道。

湯姆·布萊斯所展現的角色魅力,正是那種複雜、多面的反派魅力。他始終堅信自己是在為正義而戰,是一個真正的好人。他充滿魅力,懷揣理想,但最終在現實的壓迫下,選擇了另一條路,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惡龍」。這種轉變,不僅為影片增添了深度,也使得湯姆·布萊斯的角色更加立體和真實。

起初,我對這部電影並沒有太高的期待。畢竟,在現今電影市場充斥著各式各樣題材和類型的狀況下,一部電影要有所突破並吸引人的目光並不容易。然而,當我看完影片之後,我感到非常驚喜。

整部電影時長超過兩個半小時,但我沒有感到疲勞和無聊。相反,它給了我一個充實而難忘的觀影體驗。

要說缺點的話就是時長還是嫌短,沒有把故事講細講透。

這部影片可謂是電影類型的「大雜燴」,涵蓋了政治驚悚、生存冒險、浪漫劇等多個方向。然而,問題在於它並未給任何一個類型足夠的時間和深度去展開。這種跳躍式的表現方式,使得觀眾難以深入情境,感受角色的心路歷程。

電影在角色轉變的處理上也顯得略顯倉促。斯諾從一個讓人同情的英雄角色逐漸轉變為無情的惡棍,這一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動機並未得到充分的展現。他的個人魅力過於強大,以至於觀眾可能會對他產生某種程度的同情,這使得角色轉變的衝擊力被削弱。

更令人遺憾的是,電影在結局處戛然而止,留下了許多懸而未解的問題和線索。觀眾可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失落和不滿,因為他們被帶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卻未能得到完整的故事和滿意的解答。

《鳴鳥與蛇之歌》不僅在青少年末日反烏托邦電影中脫穎而出,更超越了常規同類型電影。這部電影巧妙地融合了「反派起源故事」與「註定的羅曼史」這兩種傳統元素,為社會不平等和暴力等沉重主題構築了一個飽滿而富有深度的背景。

影片中危險不僅僅是隱約可見的威脅,而是迫在眉睫、無處不在的險惡。情感轉折並不只是簡單的喜怒哀樂,而是深刻到足以觸動人心弦的變革。殺戮場面也不僅僅是血腥與暴力,更是直觀地展現了人性的陰暗面,讓人毛骨悚然。

在緊張的氛圍、驚心的殺戮和情感的轉折之間,導演勞倫斯巧妙地為電影留出了一片喘息的空間。這為影片注入了必要的情感深度,也為角色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兩場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勞倫斯通過精湛的視覺呈現,創造出了令人不安但又極具美感的畫面,巧妙地凸顯了經典主義和戰爭的主題。在影片的某個關鍵時刻,一位選手在目睹眾多同伴慘死於暴力之後,默默地收集起屍體,撕下那象徵「威望高貴」的旗幟,將屍體包裹其中,作為對他們無聲的致敬。

從整體來看,《鳴鳥與蛇之歌》展現了兩個鮮明的層面:一是對經典主義的末日審視,二是一個關於羅曼史、友誼和命運的悲劇故事。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再次展現了他對這個系列的精湛把控,為他所執導的四部電影中的三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

最後說兩個小彩蛋。

1.喬什·安德烈斯·里維拉(Josh Andrés Rivera)和瑞秋·齊格勒都參演了《西區故事》(2021),巧合的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情侶關係。

2.希拉蕊厄斯·海文斯比(Hilarius Heavensbee)和阿拉克涅·克蘭(Arachne Crane)的後代分別成為了遊戲策劃者普魯塔克·海文斯比(Plutarch Heavensbee)和塞內卡·克蘭(Seneca Crane)。

經典系列精彩前傳,

重燃極權主義熱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98943529896497eab6e6ef3468324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