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近場紅外技術,對石墨烯封裝器件堆垛方式實現成像

2024-01-10     DeepTech深科技

原標題:科學家研發近場紅外技術,對石墨烯封裝器件堆垛方式實現成像

幾年前,當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陳國瑞還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的時候,ABC 三層石墨烯是他的主要研究對象,憑藉博後期間的開創性成果,他入選了 2021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亞太區榜單。

圖 | 陳國瑞(來源:陳國瑞)

2020 年底,陳國瑞加入上海交通大學,繼續研究 ABC 堆垛石墨烯。在近期一項工作中,他和團隊在 ABC 堆垛四層石墨烯中發現了一種新現象。

這讓四層石墨烯之中極強的電子相互作用得以證實,即 ABC 四層石墨烯其實是一個強關聯材料。

另一方面,課題組所研發的「基於聲子-極化子的掃描近場紅外顯微鏡」成像技術,也為高效製備封裝器件提供了新方案。

不同於此前已被發現的石墨烯相關體系,本次發現的四層石墨烯絕緣態是一個本徵絕緣態。因此,在製備相關器件的時候,不需要額外增加電場、柵極電壓、或特殊的異質結構。

未來,對於基於二維材料的電路設計來說,在本次成果的指導之下,可以打造出類似電晶體或開關的元器件。

(來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打造成像測量新方法,達成石墨烯製備的實時監控

石墨烯,是凝聚態物理中的明星材料。ABC 堆垛的多層石墨烯(又叫菱形堆垛),是石墨烯家族裡一類特殊的成員。

通常來說,目前大家熟知的石墨烯均採用 ABA 堆垛的形式。從熱力學角度來看,這種堆垛形式也最為穩定。

但是,單純從幾何排布來看,其實還存在一種 ABC 堆垛的方式。只不過相比於 ABA 堆垛來說,ABC 堆垛的穩定度稍遜一籌。因此,人們一般認為 ABC 堆垛能夠穩定存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但是,神奇的大自然存在無限的可能性。在天然石墨塊材之中,的的確確存有一定比例的 ABC 堆垛石墨烯。

在特殊堆垛的 ABC 多層石墨烯之中,存在這樣一種比較特殊的物理現象:即電子存在很強的相互作用,這可能會帶來一系列自發的對稱性破缺物態。

近年來,針對 ABC 堆垛石墨烯的相關報道,主要集中在 ABC 三層石墨烯之中。而在本次研究中,為了製備高質量 ABC 堆垛石墨烯器件,課題組專門開發一項全新的測量方法,它的名字叫做「基於聲子-極化子的掃描近場紅外顯微鏡」。

在這項測量方法的幫助之下,讓他們在製備 ABC 石墨烯的時候,能夠針對特殊堆垛進行實時的監控成像。

(來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極大提高 ABC 堆垛石墨烯器件的製備成功率

如前所述相比於 ABA 堆垛石墨烯,ABC 堆垛石墨烯屬於亞穩態。在製備器件的過程中,ABC 堆垛石墨烯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這時就會產生晶格滑移,從而變成 ABA 堆垛石墨烯。

並且,要想製備出來高質量的石墨烯樣品,就得把石墨烯從常規的矽襯底上轉移下來,封裝到六方氮化硼這樣一種二維絕緣材料之間。

而在器件封裝和器件加工期間,石墨烯難免會受到應力或高溫的影響,一直會出現晶格滑移的現象。

此前,針對上述過程中石墨烯的堆垛結構,學界始終沒有找到能夠對其進行監控的方法。

這就導致在整個實驗之中,只能通過最終的低溫電學測試,才能知道樣品是否仍然是 ABC 堆垛石墨烯。而這種「開盲盒」式的方法,不僅導致成品率非常低,也會導致實驗周期被拉長。

而該團隊通過調節入射紅外光的波長,藉此找到一個十分合適的波段,並讓這一波段剛好處於六方氮化硼垂直方向的聲子模式波段。

在該波段之下,六方氮化硼就像波導一樣,能將石墨烯的光學信號傳導到六方氮化硼的上表面。這時在六方氮化硼的上表面,針尖就能夠掃描到石墨烯的紅外信號。

憑藉這種十分巧妙的方法,對於封裝之後的石墨烯,課題組成功獲得了不同堆垛方式的掃描近場紅外信號。

並能在整個器件製備過程中,隨時針對石墨烯堆垛方式進行監控,從而極大提高了 ABC 堆垛石墨烯器件的製備成功率。

基於此,他們造出一種 ABCA 堆垛的四層石墨烯封裝器件,只需對頂柵和底柵的電壓加以調控,就能分別獨立地調控石墨烯中的載流子濃度、以及垂直電場的大小。

針對樣品的電輸運性質進行測量之後,他們發現四層石墨烯比三層石墨烯具備更強的電子相互作用,憑藉此他們在四層石墨烯發現了前所未有的物理新現象。

具體來說:與三層石墨烯類似的是,他們在四層石墨烯中觀測到了符合 Stoner 判據的磁性金屬。

即當電子態密度與電子間的相互作用同時增大時,對於那些本來自旋簡併的電子來說,它們在這時會自發產生自旋簡併度破缺,從而產生自旋極化的磁性金屬。

同時在四層石墨烯之中,他們還觀測到電子的軌道和自旋兩種角動量,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磁性金屬態(同時極化或分別極化)。

事實上,三層石墨烯中也存在這種磁性金屬態。但是,四層石墨烯的電子關聯性更強,所以當溫度更高的時候,更容易觀測到這種磁性金屬態。

更有意思的是在四層石墨烯之中,他們還發現了一種獨有的新物態。具體來說,他們製備了從單層到四層 ABC 堆垛的多款石墨烯器件,結果發現四層石墨烯的本徵態是一個絕緣體。

這個位於電中性點的本徵絕緣體,和通過能帶計算得到的結果是相反的,而且也是「違背直覺」的。

陳國瑞表示:「直覺告訴我們,隨著層數的增加,石墨烯應該更加導電。因此這一反直覺的現象意味著,在 ABC 堆垛的四層石墨烯之中,必然存在著特殊的電子相互作用。」

後來,通過與理論物理學家的合作,課題組認為這個本徵絕緣態的本質是一種層間反鐵磁絕緣態,即電子只排布在最上層和最下層的石墨烯裡面,並且上下層電子是以自旋相反的方式排列的。

也就是說,本來石墨烯裡面的電子應該以雜亂無章的方式排布。但是,在該團隊所發現的新現象之中,由於電子之間強大的相互作用,導致電子自發跑到了上下兩個表面。

而且,對於電子的自旋來說,它也形成了一個上下兩層反方向排布的有序態(即層間反鐵磁)。而這種層間反鐵磁絕緣態的源頭,正是極強的電子間相互作用。

因此從對稱性的角度來說,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打破了石墨烯體系的時間反演對稱性。

也就是說,由於相互作用所導致的磁性極化金屬態、以及本徵的層間反鐵磁絕緣態現象的出現,為本次研究的結論提供了重要證據。

(來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充分相信學生,充分放手讓學生干」

而作為陳國瑞獨立建組之後的第一個成果,研究過程頗有「邊搭台子邊唱戲」的感覺。研究早期,他們只能在租借的設備上測量數據。直到 2022 年 8 月,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第一台測量設備終於到貨。

陳國瑞表示:「可以說我們在實驗室尚未建成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論文中的所有實驗數據。為此,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一直在 push 實驗往前走。期間利用了一切能利用的資源,包括想方設法租用外部公司的設備,跑去其他學校借設備等。」

最終,相關論文以《四層菱形石墨烯中的自發破壞對稱絕緣體和金屬》(Spontaneous broken-symmetry insulator and metals in tetralayer rhombohedral graphene)為題發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IF 38.3)。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劉凱和鄭健是共同一作,陳國瑞和首爾大學 Jeil Jung 教授擔任共同通訊作者 [1]。

圖 | 相關論文(來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這兩名擔任共同一作的學生,也是陳國瑞建組之後的第一批學生。他說:「從多數設備的搭建、樣品製備、數據測量、再到論文撰寫,都是學生獨立完成的,我只起了一旁輔助的作用,並沒有親自上陣做實驗。」

「這一點我還是很驕傲的,我的學生也非常優秀。論文裡面有一些技術我之前完全不會,現在其實也不會,都是靠學生髮展的。」陳國瑞繼續說道,「所以,我認為要充分相信學生,充分放手讓學生干,相信他們真的會帶給我們驚喜。我也十分確定我的學生已經比學生時代的我更加優秀,所以他們一定會比我做得更好。

圖 | 從右至左:劉凱、陳國瑞、鄭健(來源:資料圖)

不過,本次成果更像是 ABC 堆垛多層石墨烯體系的「開局之作」,僅僅證實這一體系具備很強的電子相互作用。

因此,基於本次體系還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新研究。例如,此前就有理論預言稱,在 ABC 堆垛多層石墨烯體系之中,或能實現一系列的量子反常霍爾態。

陳國瑞說:「近期我們基於 ABC 堆垛的相關體系,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並已經得到一些非常有趣的結果。」

另外,基於 ABC 堆垛方式的更多層的石墨烯,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畢竟從三層石墨烯到四層石墨烯之間,人們已經發現了很多新的物理現象。

那麼,繼續研究更多層的石墨烯,應該也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我們也注意到近期已經出現相關的實驗報道。我相信,ABC 堆垛多層石墨烯將會迎來一波快速發展。」陳國瑞表示。

參考資料:

1.Liu, K., Zheng, J., Sha, Y.et al. Spontaneous broken-symmetry insulator and metals in tetralayer rhombohedral graphene. Nat. Nanotechnol.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3-01558-1

運營/排版:何晨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83723f74edf2a751fa97a62ab43d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