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了很多廚師抱怨說工資低,收入少。還有人說如果可以選擇,下輩子都不要做廚師,因為覺得廚師被人看不起,沒前途。
其實,360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足夠努力和優秀,你一樣可以成為裡面的頂尖存在。
作者:李曉
編輯:王白石
題圖:紅廚網攝
作為廚師,我們首先要明白,尊重和尊嚴是自己爭取的,而不是靠別人給的。畢竟,靠山,山會倒;靠海,海會幹;只有靠自己才能掌握命運。
如果,你是剛入行的廚師,不妨謹記老師傅的幾句話:
打工是謀生的手段
學到東西才是主要目的
雖然我們名義上是打工的,但是我們內心和思路是自由的。我們剛進入這個行業,沒有經驗沒有技術,打工就是我們積累經驗,為以後發力的過程。
雖然一開始會很辛苦或者覺得很壓抑,但我們應該想得更長遠一點:熬過了這個階段,我們將獲得什麼?這些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有什麼幫助?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我們還沒有足夠力量去改變世界的時候,韜光養晦才是硬道理。無論在哪個行業,學東西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的。
在學廚的過程中,你能吃多大的苦,未來你就可能有多大的成就。頭銜名譽名聲都可以被拿走,但是自己的手藝是別人拿不走的。所以,千萬不要在吃苦的年紀想著享福偷懶。把自己的基礎打牢,才能在未來有更多的籌碼。
你付出多少,就有多少收穫
廚師行業是一個勤行,你付出多少就有多少收穫。特別是在學廚的階段,如果這個時候你偷懶,未來遲早會後悔的。
很多廚師會抱怨,明明同一時間進廚房,為什麼有人會那麼快就可以上手炒菜,自己還自己打雜。除了有關係或者拍馬屁上位這些理由,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家付出了比你更多的努力。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你下班在宿舍玩遊戲刷視頻的時候,人家可能還在後廚練習刀工,學翻鍋;
同樣都是拿手機看視頻,你看的可能是綜藝節目,人家看的是烹飪技巧的教學視頻……
老話有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什麼時代都不會過時。
沒有誰的成功是大風刮來的,背後必定是付出了汗水和時間的。你現在忽悠廚藝,未來必定會被廚藝忽悠。
混日子,
其實就是在混你自己的人生
當下有一句比較時髦的詞,叫「躺平」。很多人覺得累了乏了,就想著放棄直接躺平好了。常年做差不多的工作,拿差不多的工資,過差不多的日子,似乎也挺不錯。但是請記住:混日子實際上是混自己!
混日子,實際上你是在浪費自己的青春,在主動放棄提升競爭力的機會。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你每天抱怨工資低,工作累的時候,不妨想想為什麼別人能升職加薪,甚至出去開店創業,自己卻經常失業呢?
差距不是大家的起步不一樣,而是大家努力的程度不一樣。
十年前,大家一起學藝,一起學顛鍋炒菜。
十年後,大家可能都在後廚炒菜,但是人家可以進入星級酒店甚至參加各種烹飪比賽,你可能每次應聘試菜都被評頭論足,這就是差別。
眼界的高低,
往往決定了你以後的高度
有人看廚師這個職業,覺得就是一個為人做菜的廚子,一輩子都沒出息。但是也有人覺得廚師這個職業充滿了發展機遇。
如果你將工作只是定位為一個炒菜的,那你可能以後真的就只是炒菜而已;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工作其實是一份很有藝術感很有成就感的工作,那你就可能成為一個烹飪藝術家;
如果你覺得這份工作是自己未來創業的資本,那你以後開店創業成功機率就高很多。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因為,站的高度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會不一樣。
當你不局限於自己只是一個炒菜的人,那你才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當你以更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更多新事物,學習更多新知識,你廚藝生涯中的厚度和廣度才會越來越豐富。
廚師是一個需要與時俱進的職業,只有不斷學習提升自己技藝和眼界見識,才能有更多可能。
這三年來,疫情讓不少廚師失業了。但是那些有本事的廚師卻從來不缺工作,即使待業在家,他們依然可以通過拍視頻獲得成功。
這都是因為他們有了某一程度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
結語
當然,每一位成功的廚師,也並非只是靠出色的廚藝就能成功的。紅廚網在觀察和採訪了不少成功的大廚,發現他們除了出色的廚藝外,也具備了其他方面的優秀特質。
比如,他們的表達能力很好,可以將自己的經驗知識面對鏡頭侃侃而談;比如他們懂得自我形象管理,每次出現在眾人面前都是乾淨體面的;再比如,他們懂得人情世故,善於與人交際,營造圈子等。
各位廚師朋友,人生有無限可能,只要我們敢拼敢想!從此刻起,讓我們少一點抱怨,多一些積極的想法,從改變自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