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和比亞迪的20年堅持 讓「中國汽車」有了挑戰世界的資本

2023-08-18     超級宇論

8月9日,對於比亞迪汽車來說是個值得被銘記的日子。在這一天,隨著一輛全新的騰勢N7開下生產線,比亞迪用20年的時間完成了生產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輝煌業績,這是屬於比亞迪的高光時刻,更是中國品牌新能源車的戰鬥宣言與衝鋒號角。

在這一天,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淚灑發布會現場,幾度哽咽著向在場的嘉賓和媒體分享了這20年造車的心路歷程,可以說「堅持」二字貫穿了整個王傳福的致辭。

20年的記憶更多的是苦澀與堅持

中國的第一輛量產新能源車始於1995年,而在8年之後,王傳福和他的比亞迪就帶著新能源的初始之夢進入了汽車行業,自此之後,20年的造車經驗,讓苦澀與堅持常伴王傳福的左右。

「一個造電池的,能把車造好?」這是早些年我們最常聽到對於比亞迪的質疑。其實筆者在那個時候,對於比亞迪的初衷也不理解,彼時,中國汽車市場仍然是合資車的天下,而傳統燃油車占據了99.99%的市場,連豐田橫掃北美的混動技術都無法在中國市場得到認可,比亞迪造所謂的新能源車有空間嗎?

資本市場也不理解,在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天,股價就跌了20%,質疑聲一片。而在2003年比亞迪宣布收購秦川汽車後,港股股價更是從18港元跌到9港元。

就是在這樣的苦澀現實中,比亞迪開始了艱難的起步。

2002年開始在電池技術上大量投入資金,並目標鎖定在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上。2003年開始混動技術研發,並將PHEV作為未來主要的發展思路,進而推動了第一輛比亞迪F3 DM雙模電動車在2008年的面市。2007年,進入中國汽車行業4年多的比亞迪年雖然銷量只有10萬輛,排名行業第21位,但研發的資金投入仍然在成倍增長。

而王傳福在發布會當天說到2017年-2019年這段時間時,幾度哽咽,在這三年中比亞迪的利潤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在2019年營業利潤23.20億元,同比下滑45.31%,但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比亞迪的研發投入仍然沒有縮減,高達84億元的投入證明了比亞迪對於新能源車未來的堅持與信心。

也就是在2019年這一年,比亞迪正式發布了革命性的「刀片電池」,並將其搭載到了全新車型「漢」的身上,2020年,比亞迪在插混專用發動機、EHS 電混系統、插混專用刀片電池三大核心技術上,迎來了突破和應用。比亞迪的春天終於拉開了帷幕。

從最初的不被理解,不被重視,不被看好,到如今在中國甚至世界的新能源車市場獨占鰲頭,王傳福和比亞迪的堅持換來了品牌和產品的新生,而比亞迪也成為了最能夠代表新一代中國汽車的品牌之一。

比亞迪的堅持 引領中國品牌開始挑戰世界

如今,已經邁過20年造車大門的比亞迪的依然堅持大力投入研發與創新,在2023年招聘了3萬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其中 81%的人從事研發工作。給未來的競爭儲備了充足的人才資源。

目前,比亞迪已經有11個研究院,超過9萬的研發人員,研發總投入超過千億元,而這些都是20年堅持的結果。

在比亞迪的新能源路線以及國家政策等條件的帶動之下,一大批如理想、蔚來、小鵬的新興造車企業在最近幾年應運而生,而傳統造車企業如吉利、奇瑞、長城、上汽、長安等,也都將的技術重心從傳統能源汽車轉移到新能源戰略之上。

燃油車時代,歐美日汽車強國主導的產業格局正在成為歷史,一場轟轟烈烈的新能源車產業格局巨變正在中國的土地上發生,並且開始影響全世界。

在比亞迪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的發布會現場,十幾輛由其他中國品牌汽車企業推出的新能源車產品,在精心布置之下,與比亞迪的產品並肩站在一起,組成了強大的「中國汽車」新陣營。

而就是這些中國汽車,開啟了挑戰全世界傳統汽車秩序的序幕。

數據顯示,從第一輛新能源汽車生產到第 1000 萬輛,中國用了 14 年。而從第 1000 萬輛到第 20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中國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這些最新的產品不但供應國內,還有很多已經開始走向世界。

2022年,中國以340萬輛的汽車出口,首次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214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如今,全球有超過60%的新能源汽車由中國生產銷售,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動力電池由中國供應。在比亞迪等一大批中國車企以及上下游供應鏈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已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完備的產業鏈,實現了中國在世界汽車行業的彎道超車。

堅持下來,500萬輛即是突破,也是起點

得益於比亞迪的堅持,如今跨越了500萬輛新能源車的「小目標」,前路還有1000萬、2000萬輛在等待著,所以,這既是一個新突破,也是一個新起點。

按照王傳福的預測:從 2020 年起,中國新能源滲透率連續兩年實現了翻倍增長。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滲透率已經到了32.4%。而預計2024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60%;2025年底,中國品牌市占率將從50%跨越式增長到70%,意味著本土市場還有20%也就是400萬的市場增量,這將是所有中國品牌新能源車能夠分割的蛋糕。

此外,海外市場也是中國新能源車品牌急需關注的新目標,由於中國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突出表現,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外消費者的認可。2022年,中國以 340 萬輛的汽車出口,首次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 214 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這其中新能源車的出口占據了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從比亞迪的整車出口看,更是有潛力可挖。2022年比亞迪出口為5.59萬輛,今年1-4月比亞迪的出口總量已經達到5.36萬輛,用四個月的時間比亞迪基本追平了2022年的出口量。

這是海外消費者對比亞迪的肯定,更是對中國品牌車的認可。

在世界範圍內,中國汽車品牌仍然距離世界級品牌有一定的距離,雖然規模有了,但距離讓全世界消費者認同的標杆,還需要更艱辛的努力。「中國汽車」走向世界是所有中國人的最終期望,是王傳福在此次發布會上呼籲「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初衷,這或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只要堅持,就有目標達成的那一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75b1348d1b78ce4686a314971c7b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