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跑步數月體重依然不掉,且跑得越發累是為什麼?

2023-08-08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連續跑步數月體重依然不掉,且跑得越發累是為什麼?

可以從幾個維度來分析,當下的跑步是否滿足減脂需要的基本要求(時長/強度/持續時期)、是否存在更高效率的減脂方式(改變跑步的強度/增加其它運動)、如何應對跑步減脂的瓶頸期——

跑步減脂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多數人說的跑步,狹義上是指以勻速的慢跑速度持續跑上較長時間。我們逐一來解析下關鍵詞:

勻速的慢跑速度

速度是跑步的強度單位,速度越快強度自然就越高,動用全身的能量也會越多。為了保持這種速度,身體也會儘可能地供給能量,讓較大幅度的跑動動作能持續下去。但速度過快/強度過高,人就很難跑上太久,消耗的能量峰值雖高、但總量卻未必有跑得更久的大。所以偏慢的勻速跑步,可以更持久的燃燒能量,達到鍛鍊的效果。且強度降低以後,身體肌肉和關節承受的負荷也較小,不太容易出現傷病。

另外一點,我們經常提到慢跑存在一個「最佳燃脂區間」,即指當心率處於有氧燃脂心率強度的範圍內時(通常為最大心率的60%至70%,儲備心率的59-74%),心臟的單次搏血量達到最大,對心肌的鍛鍊也最為明顯。這個時候身體的供能系統同樣會以最高比例的燃燒脂肪、而非燃燒糖分作為能量供給,也就起到了最高的燃脂效果。

持續跑上較長時間

通常來說有氧運動強度較低,需要一定時長才會有較好效果。有氧慢跑的時長通常建議達到至少20分鐘以上,此時身體有氧燃脂系統才會被最好的開啟並運轉。

實際上,我們經常說要達到一定運動時間才能減肥,主要來自於「脂肪動員」這道門檻:運動使得體內的糖減少,運動使交感神經興奮,讓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增加,這都可以激活脂肪酶,促進脂肪動員。脂肪動員會讓脂肪細胞中的脂肪變成脂肪酸釋放到血液中,脂肪酸可分解為乙醯CoA,徹底氧化並釋放出大量能量,大多數組織均能氧化脂肪酸。

一句話,起到減肥目的的跑步來自於脂肪酸消耗,血液中要想有大量脂肪酸,需要你運動一定時長才能把他們從脂肪細胞中動員出來。

對那些以馬拉松等更長距離為目標的跑者,他們的有氧慢跑時長往往單次會達到30分鐘以上,至多150分鐘(2個半小時),40-90分鐘最為常見。超過150分鐘的有氧慢跑則會讓身體產生過耗,身體收到的益處並不見得更多,但負荷卻極具增加,也需要更長時間去恢復。因此除了賽前針對性的高強度拉練,不太建議過長時間的有氧。

對健身房或日常球類運動者,可以在正式運動前慢跑5-15分鐘,讓心率逐漸提升到適合的運動強度,也加溫身體肌肉,喚醒內臟等惰性器官。

所以,總結一下跑步減脂的本質

以有氧心率區間強度勻速跑步,身體最大比例以燃燒脂肪作為能量供給;

相對較慢的速度,運動強度較低,能讓運動時長更久,充分消耗能量;

對體重較大的減脂需求者,低強度對身體負荷較低,也能避免運動傷病的出現。

不過僅僅以有氧慢跑作為燃脂減重,也會存在其它問題,比如效率較為低下、容易出現瓶頸期等等。

如何讓跑步減脂更為高效,避免瓶頸期?

前面提到,有氧慢跑時,心臟會最大程度的搏動(區別於高心率時,心臟搏動的速率更快,但單次搏動的泵血量並不是最大),身體可儘可能燃脂供能——聽起來一切都很美好——然而它的燃脂比率雖高,燃脂效率卻不見得是最高的。

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假設有氧慢跑40分鐘,燃脂400大卡,其中70%的供能來自脂肪,即燃脂消耗了280卡的能量。而其它強度更大的運動(比如HIIT等)運動30分鐘,其中脂肪供能可能只占60%,但消耗的總能量更高(500大卡),所燃燒的脂肪反而會更多。高強度運動動用到的身體肌肉更多,對全身也會有更加明顯的刺激。

外加強度越高的運動,在停止後會有更長時間的「燃脂福利期」,即運動後數個小時身體依然會處於高效燃燒脂肪的狀態。所以就效率而言,高強度的運動會比單純慢跑更明顯。

持續規律的有氧運動習慣養成後,減脂者通常會在數周就有明顯的體重降低,不過在12-16周往往又會遇到瓶頸期,體脂和體重趨於穩定不再下降。那穿插或加入其它更高強度的運動,就可以度過這樣的瓶頸期。

當然,所有更高強度的運動、即便燃脂效率更高,也一定都需要有氧耐力為基礎。讓無法持續進行一定時長有氧運動的人直接去做HIIT之類的運動,顯然並不合理。所以想要更高效的運動燃脂,且降低瓶頸期的出現,可以按這幾點——

初階或零基礎運動者,可以先進行4-6周的有氧耐力基礎訓練,讓自己身體逐漸適應有氧燃脂供能,打造有氧體質;

有一定運動基礎後,每周安排3:2或2:1的有氧慢跑/其它強度運動比例,即加速身體的燃脂效率,又能讓更多身體部位參與到運動中(也能避免問題中出現的跑步越來越累,因為重複使用同一部位肌肉進行規律運動導致);

夯實有氧基礎,且有數周規律的阻力訓練後,全身的肌肉量提升同時,基礎代謝率將會提升,每日熱量消耗增加,燃脂效率也會進一步提高。

當然最最最重要的,無論哪種運動,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製造「熱量缺口」——好不容易鍛鍊消耗500卡,卻因為運動後的飢餓感胃口大開,攝入800卡,那顯然無法達到減脂減重的效果。

曾經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氧運動的測試者估計自身所燃燒和攝入的卡路里,測試者普遍高估了卡路里燃燒的3到4倍,並且進食了實際燃燒的卡路里的2到3倍。

所以減脂時需要一定的運動再佐以改變日常飲食習慣,才能夠達到減脂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6be67b19b347f60754c7ecab0b9d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