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壟斷又被國產突圍!曾讓我國40%產能被閒置,還花153億元進口

2022-02-17     世事先知道

原標題:美國壟斷又被國產突圍!曾讓我國40%產能被閒置,還花153億元進口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外貿出口國,從兒童玩具到盾構機、高鐵都有出口,最近由於美國的港口出現了「大堵塞」,而聖誕節又即將到來,美國的進口商急切地需要大規模採購生活用品,因此不少美國進口商甚至包機從中國採購玩具、服裝、鞋帽等製品,哪怕要承擔高額的運費。

而這些出口的商品當中,很多部件是由塑料製作而成的,或者有些商品基本是塑料製作的,因此中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中幾乎肉眼所見到的所有的塑料產品,都是以乙烯以及乙烯衍生品的聚合物形式存在的,其中聚乙烯、乙丙橡膠、聚氯乙烯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塑料原料。

然而,即便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我國每年進口了大量的原油,我國也通過煉化原油生產出了一系列的化工產品,但是其中的乙烯仍然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

2020年中國乙烯的產能達到了3518萬噸,然而產能利用率只有61.4%,換句話來說我國真正生產的乙烯產量只有2160萬噸。而且我國去年還進口了1978萬噸,進口金額高達24億美元,主要是從美國、韓國和日本進口。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我國本土的乙烯產能是能夠滿足國內需求的,為什麼企業偏偏不願意生產,以至於我國還要從國外進口呢?

原因就是兩個字:技術。

由於我國在蒸汽裂解乙烯技術方面較為落後,產出率相對已開發國家較低,再加上設備老舊、運營成本較高,最終導致了我國部分企業生產的乙烯成本較高,缺乏市場競爭力,面臨滯銷的難題,最終企業不得不減少產出甚至停工停產。

但是,最近有一則好消息出現,隨著這一好事的實現,未來可能會大幅改變中國乙烯進口的現狀。

11月17日,中石化對外宣布,他們已經成功在天津石化工業突破了輕質原油裂解制乙烯技術開發及工業應用。

簡單來說,就是中石化實現了將原油直接轉化為乙烯、丙烯等化學品,不再像以往一樣還需要通過漫長的原油精鍊過程。

而目前這一技術,在整個世界範圍來看,之前只有美國埃克森美孚獨家掌握。

不過,如今中石化已擁有這項技術完整的智慧財產權,已經申請國內發明專利45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

關鍵在於,這項技術不僅僅只是簡化了流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化學品的產出率,按照試驗數據測算,傳統的原油

精鍊

工藝不僅耗時長,而且也只能提煉出30%左右化工原料,而採用新技術後,可以達到50%的產出率。

並且在這50%的產出率中,優質的產品占比為80%!即是說100噸原油經過新技術的提煉,可以產生50噸化學品,50噸化學品中有40噸的乙烯、丙烯等我國稀缺化學品。

這項技術運用之後,我國乙烯產出率提高,不僅可以補足我國目前的缺口,也可以實現進口轉出口。

而目前美國乙烯的完全生產成本最高為600美元/噸,即便國際乙烯出口價波動,中石化也能夠在出口中獲利,並且對美國出口乙烯產業帶來一定衝擊。

同時,中石化在揚州的另外一條「油轉化」技術路線也實現了全球的首次工業化應用,並且化學品產出率也是50%左右,兩條技術路線結合發展,未來還有可能將乙烯的產出率提升到70%左右。

寫在最後

你覺得隨著電動車的普及,有人認為石油工業將朝著化學用品方向發展,煉化的汽油產量會越來越小,最終油價會越來越低,也有人認為OPEC的石油出貨量不會大減,石油會供過於求,汽油價格也會越來越便宜,你認為油價未來趨勢是漲還是跌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62ad2085306119a84945a838b2cce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