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次純空襲作戰,打得10萬大軍落花流水,引起我國深刻反思

2019-10-16     春秋史館

科索沃戰爭是20世紀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爭,發生在1999年3月至6月,僅持續三個月便宣告結束,規模也無法與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相比,但這場戰爭在軍事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對國際格局和軍事理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衝擊,俄羅斯被徹底擠出東歐,再次確定了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同時也給我國上了深刻的一課。

這場戰爭是北約針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發起的。南聯盟由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聯合組成,實行社會主義自治制度,是社會主義陣營在南歐的分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利用兩國之間的特殊關係在南歐攫取利益,此舉引起了西方國家的不滿。它們無法容忍南歐有社會主義政體的存在,於是利用科索沃因利益分割引起的衝突插手南歐事務,介入科索沃衝突,最終演變成兩個陣營之間的戰爭。

南聯盟的軍事力量並不弱,在戰前擁有3個集團軍共12萬人,裝備各式坦克和裝甲車2000餘輛、火炮1500多門,作戰飛機290架、防空飛彈100多部、高炮1850門,清一色的蘇式裝備,力量遠遠超過當時的英、法、德,稱得上是鋼鐵洪流。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強大部隊,在78天內內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被迫接受了北約提出的調停協議。

科索沃戰爭的特殊之處在於,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純空襲戰爭,僅出動空中力量便打垮了對方的陸軍部隊,給世界帶來的震撼更甚於海灣戰爭。戰爭開始後,北約在數百公里外發射巡航飛彈對南聯盟軍事基地進行空襲,緊接著出動F-117、B-2等隱形轟炸機,對南聯盟軍事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南聯盟軍隊完全處於被動挨打地位,發現就意味著被摧毀,任何戰略戰術在絕對力量面前都不值一提。

我國在這場戰爭中也遭到打擊,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北約空襲,三名記者不幸喪生,給我國上了教訓深刻的一課。我國在北約進行聲討的同時也在反思,我們的大陸型軍隊在現代化空軍面前是否有一戰之力。這場戰爭後,我國的國防思想開始轉變,加快了對空天部隊的建設,數年後殲-10試飛成功,我國終於有了能與F-16一較高下的三代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5zF1G0BMH2_cNUgmg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