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張旭「最顛」的一幅字,行筆猶如開賽車,讓人看的驚心動魄

2023-08-08     書法網

原標題:這才是張旭「最顛」的一幅字,行筆猶如開賽車,讓人看的驚心動魄

這才是張旭「最顛」的一幅字,行筆猶如開賽車,讓人看的驚心動魄

回看古代書法家的創作過程大多都離不開酒,幾杯酒下肚,讓人進入飄飄欲仙之境,將全部的真情實感發泄到筆尖,藝術氣息更加濃厚,就像唐代「草聖」張旭,大多於醉後書寫狂草,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張旭醉酒之後,他放蕩不羈、孤傲豪縱之情就全部釋放,行筆狂野飄逸、變化莫測,有著飛龍在天之勢,就像李志敏評價那樣,充滿「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的氣勢,因此在唐代時他的狂草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為「三絕」,甚至後世的顏真卿、「畫聖」吳道子等人都曾向他取學。

張旭《古詩四帖》

在張旭的傳世書作中,大多數人只知道他酒後寫的《古詩四帖》、《李青蓮序》等傳世名帖,極為豪縱磅礴,其實他還有一種狀態寫的草書比醉酒還絕,那就是他肚子疼痛難忍時寫的《肚痛帖》,此作全文共有6行,30個字,內容是:「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張旭《古詩四帖》

從這簡短的幾句話中,可以看出張旭應該是突然開始肚子疼,懷疑可能是冷熱交替所導致,想過要喝幾碗大黃湯,因為此湯無論是受涼還是上火都能治療,但現在家中沒有此物,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由此可見張旭有多麼愛書法,即便肚子如此疼,也要堅持寫完這卷《肚痛帖》。

並且細觀卷中的行筆,也是隨著他的疼感發生變化的,在最開始的「忽肚疼」幾個字寫的還算是穩健,筆絲也不太相連,但是逐漸肚子越來越疼,他用筆的頓挫之感也開始加重,從第四筆開始,筆絲就呈現纏綿之感,行筆越來越快,越來越奔放,就如容開賽車一般張揚恣肆。

讓人看的驚心動魄,一是擔心張旭的肚疼情況,另外是被他遒邁壯闊的筆勢所震驚,張旭狂草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他天馬行空的運筆特點,有著「出鬼入神,惝恍不可測」的氣韻,在用筆上以「內擫」筆法為主,使點畫筋骨強健,還運用了「屋漏痕」「錐畫沙」等技法,讓線條呈現婉轉雄強之氣。

如「痛」字的中間部分,「堪」字最後的收筆,「大」「黃」「冷」等字,都呈現出「內擫」之勢,而「熱」、「俱」「服」等字則有「折釵股」之法,這兩句「致,欲服大黃湯」和「如何為」則有著「錐畫沙」之感,呈現圓渾藏鋒之美,有著泰山壓頂的氣勢,盡顯自然天性之妙。

張旭《李青蓮序》

因此清代書法家張廷濟曾在《清儀閣題跋》中稱讚道:「顛、素俱善草書,顛以《肚痛帖》為最,素以《聖母帖》為最」,他認為張旭這卷草書用筆癲狂奔瀉,是張旭此生「最顛」的一幅字,可惜此作的真跡早已失傳,宋代時曾有人將此作摹刻上石,石碑現存於西安碑林,成為園區中最富有意趣的一塊碑文,每年吸引著大批遊客前去參觀。

張旭《李青蓮序》

您對張旭的《肚痛帖》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4dce7ba29c97068d129cac12ac09e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