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以衝突不休,全球晶片產業鏈發抖

2023-10-24     汽車商業評論

原標題:哈以衝突不休,全球晶片產業鏈發抖

撰文 / 錢亞光

編輯 / 塗彥平

設計 / 師 超

當地時間10月7日,哈馬斯和以色列爆發新一輪軍事衝突,雙方持續交火,事態不斷升級,除了帶來人員傷亡的悲劇,也造成了經濟和工業損失。

晶片作為現代科技的核心組成部分,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包括電子設備、通信、汽車、醫療設備等。而哈以新衝突可能會對晶片產業鏈的供應和生產帶來一系列的挑戰和影響。

以色列面積僅2萬多平方公里,且三分之二為沙漠,人口不足千萬。但就是這樣一個面積狹小、資源匱乏的小國,卻對全球晶片行業影響巨大。

作為全球除東亞以外為數不多的集中設計、製造先進晶片的國家之一,以色列不但是半導體行業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也是全世界擁有最完整半導體產業生態鏈的國家之一,並在尖端設計和研發能力方面處於優勢地位。

以色列2022年半導體產業圖(來源:Intel lgnite,Cardumen C.,UCT | 2022)

根據以色列風險投資研究中心(IVC)的數據,到2022年,以色列有600多家半導體公司,其中近200家是晶片設計研發公司,大多數為創業公司和研發實驗室,以及50多家涉及製造和封裝的大型公司。

據統計,以色列擁有全球8%左右的晶片設計人才及研發公司,晶片工程師達30000多人。

在費城半導體指數30家企業中,超過一半公司在以色列設有子公司。包括英特爾、蘋果、三星、高通、亞馬遜、微軟等巨頭在內都在以色列有研發中心,是整個半導體生態系統中從無晶圓廠到零部件和設備製造商的全球主要公司的所在地。

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高新科技行業是以色列增長最快的行業,國內生產總值占比達五分之一,就業人數占比達到14%,每年創造的出口額占以色列總出口額超過20%。如果延續其創新發展範式,以色列半導體產業的出口收入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120億美元。

因此,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持續衝突,讓以色列在全球晶片行業的關鍵作用面臨著重大挑戰。這場衝突已經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也對晶片供應鏈構成了直接威脅,擾亂了運營,並引發了業界對該行業未來穩定性的擔憂。

半導體產業的沃土

半導體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型產業,以色列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與其在人才、政策、創新和資本方面的優勢和布局密不可分。

可以說,以色列是半導體工程人才的主要來源,是國際晶片製造商的樞紐,更是大公司經常想要收購的半導體初創公司的沃土。

自1964年摩托羅拉在以色列設立首個半導體研發中心開始,以色列的半導體行業開始逐漸騰飛,世界第一款面向PC市場的微處理器英特爾8088、TI藍牙晶片,第一款U盤都是在以色列研發成功的。

以色列全國77%的人接受過12年以上的教育,20%的人口具有大學學歷,全國有近20萬大學生。以色列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和優質的教育體系,為半導體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以色列通過「塔樓計劃」,將優秀的高中生選入軍隊接受精英培訓和接觸前沿技術,培養學生集體思考、獨立思考、自立自強的品質和能力。以色列還開發專門的創新教育課程,搭建創新人才培養平台,將創業教育融入創新培養體系。

以色列超70%的畢業生都在從事高科技領域工作,擁有創新的思維和開放的視野。相比拓展市場和影響力,以色列本土半導體公司更重視技術研發。許多國際大公司看中了以色列的創造性,以期藉助這點發展本公司業務。

據商務部資料顯示,以色列科研人員占全國人口6%,每萬人中有135個科學家和工程師,超過美國的85人,居世界第一。

除了重視教育所培養出的眾多本國人才,以色列還接收了大量高學歷移民。以色列建國之後頒布了《回歸法》,即全世界的任何一個猶太人一旦移民到以色列,都可以獲得以色列公民身份。

2022年,以色列創新局推出了「HaSadna」計劃,將半導體設計與開發、人工智慧等相關企業聯合起來,為工程師提供專業培訓,並創建適合中小型企業的新型協作培訓模式,圍繞半導體技術知識領域創建網絡和社區,為半導體產業創造領先人才儲備。

以色列還建立了完善的風險投資生態系統,吸引了大量投資並推動了創新發展。特拉維夫作為創投聚集地,科技Deal flow(創科生態的項目流量)活躍度極高,僅次於矽谷。有報告指出整個工業4.0領域的全球VC投資當中,有11%進入了以色列公司。

2021年,以色列風險投資額達到了108億美元,人均風險資本是美國的28倍之多,2022年以色列風險投資額雖有下降,也高達81億美元。

以色列有專門的法律來鼓勵研發創新,並且也對資金的去向、項目的效果進行了監督。早在1984年,以色列就通過了《鼓勵產業研究與發展法》(Encouragement of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aw,簡稱「R&D Law」)。

根據這項法律,符合特定標準並經首席科學家辦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Scientist,OCS)研究委員會批准的研發項目有資格獲得最高50%的批准支出的資助。作為交換,接收方需要支付OCS特許權使用費。接收方必須向OCS提交有關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定期報告,OCS有權檢查接受者的帳簿。

另外,在稅收方面以色列也給予了高科技企業優惠的政策。1985年,以色列的企業稅率為61%,到2022年已降至23%。以色列還有專門的「天使法」(Angles Law),為年輕公司的私人投資者提供稅收優惠,特別是那些擁有研發能力的公司。

全球晶片企業雲集

以色列共有37家跨國公司在半導體行業開展業務,英特爾、英偉達、蘋果、博通、高通、三星、華為、TI、Marvell等大型企業都在以色列開展研發活動。

其中英特爾的業務量是突出的。英特爾與以色列的關係可以追溯到1974年,當時它在海法(Haifa)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基地。除了海法,英特爾還在雅庫姆 (Yakum)、佩塔提克瓦(Petah Tikva)和耶路撒冷(Jerusalem)設有研發中心。

2017年3月,英特爾以153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無人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成為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最大金額收購案。2019年,英特爾收購了以色列AI晶片初創公司HabanaLabs。

2021年5月,英特爾確認在以色列再投資6億美元以擴大其研發規模,並確認將斥資100億美元建設新的晶片工廠。今年6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英特爾要在以色列南部城市投資250億美元建設半導體晶圓廠,預計將在2027年落成投產。未來在以色列將會有6座屬於英特爾的半導體製造廠。

數據顯示,英特爾2022年在以色列的出口額達到了87億美元,以色列成為了其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歐洲的全球第四大出口市場。這一數字占據了以色列GDP的1.75%和所有高科技出口的5.5%,因此有人評價:「英特爾就是以色列,以色列就是英特爾。」

在龐大的布局之下,英特爾在以色列各地員工超過1.2萬人,帶動直接及間接就業5萬多人,平均1000個以色列人里就有接近6人與英特爾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除英特爾外,以色列也是英偉達除美國之外最大的研發中心。英偉達在以色列有7個研發中心,分布於約克尼穆(Yokne'am)、特拉維夫-雅法(Tel Aviv-Yafo)、耶路撒冷、拉阿納那(Raanana)、貝爾謝巴(Beer Sheba) 、特拉哈伊(Tel Hai)、凱爾耶特蓋特(Kiryat Gat)等地,僱傭員工3300名,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12%。

2020年4月,英偉達70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Mellanox Technologies;2022年,英偉達再次收購以色列存儲和塊存儲解決方案的供應商Excelero。自2014年Excelero成立以來,英偉達就與其開展了合作。2023年5月底,英偉達正在以色列打造新一代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系統——「israel-1」。

其他科技巨頭及半導體公司也在以色列有不少布局。

蘋果於2011年12月收購了以色列快閃記憶體設計公司Anobit;2013年11月,蘋果以3.45億美元收購擁有約150名員工的3D傳感器製造商Prime Sense;2021年11月,蘋果計劃擴建其位於以色列Herzliya Pituach的研發中心,研發人員上千人,蘋果手機最新一代的處理器就在研發中心進行開發。

自2005年起,谷歌在以色列建立了研發分支機構,專注於機器學習、人工智慧、自然語言和機器感知研究,目前谷歌正在那裡建立一家晶片工廠。

高通2012年收購DesignArt Networks,該公司專注於蜂窩基站和高速無線基礎設施的小型蜂窩數據機和系統設計;2014年7月,高通宣布以3億美元收購WiGig晶片開發公司Wilocity;2014年,還收購了CSR 的以色列成像部門。

三星早在2007年就在以色列併購了一個晶片設計企業;2016年,三星旗下投資項目Samsung Next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設立了分部;2017年通過其子公司哈曼在以色列設立了基於晶片技術的汽車網絡安全中心,同時在以色列建立了AI研發中心,並在以色列通信相關企業有多筆投資。

微軟在以色列Herzliya的研發中心僱傭了2000多名員工。2021年3月份,微軟計劃通過在當地建立一個新的數據中心並擴大其晶片研發活動,在以色列投資10億-15億美元,投入到網絡晶片等產品的研發。

亞馬遜2015年收購了一家以色列晶片設計公司Annapurna Labs,去年計劃由該公司為其伺服器群獨立開發一種新的網絡晶片,既供公司使用,也作為AWS雲服務的一部分。

索尼以2.12億美元收購以色列晶片製造商Altair Semiconductor。Altair的基帶晶片產品因其低能耗、高性能且具有競爭力的成本而十分搶手。

TI曾在1999年連續收購了3家以色列晶片相關企業,後又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及其以色列研發分支機構,目前仍在以色列進行晶片及相關技術研發。

哈以衝突帶來的隱患

幾乎所有領先的國際半導體公司都在這裡設立了營地。隨著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不光與哈馬斯作戰,還有可能和周邊其他阿拉伯國家有新的衝突,半導體公司的運營以及發展無疑將受到影響。

首先,對人才、教育的影響。

開戰之後雙方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大量平民被作為預備役應徵入伍,許多企業的工人甚至是高層管理人員都在以色列國防軍擔任預備役軍人,以色列已經表示,將史無前例地徵召30萬名預備役軍人,其中可能有許多來自半導體公司。數以萬計的以色列科技行業人士目前正在準備或計劃在未來幾天入伍。

其次,交通、運輸受到嚴重影響。

除了被徵召入伍的員工,其他部分員工上班通勤也受到影響。例如,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實施的封鎖實際上關閉了所有過境點,使得許多每天穿越加沙和以色列邊界去上班的員工無法前往工作地點,這將使諸多企業面臨運營所需人員短缺的問題,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生產。

許多航空公司已經暫停了往返以色列的航班,海運業務面臨以色列海軍的額外管制,使得進出口變得越來越困難,從而嚴重影響了晶片供應鏈的暢通。

第三,影響晶片工廠的正常運營。

雖然多數半導體產業集中在遠離前線的城市,並且有先進的「鐵穹」等防禦系統保護,但目前來看,一些哈馬斯發射的火箭彈已經打到了有著「創新之都」之稱的特拉維夫,為了確保員工安全,部分科技巨頭的以色列分公司已經開啟在家辦公狀態。

目前,英特爾公司位於基里亞特加特(Kiryat Gat)的晶片生產廠,距離加沙邊境只有30分鐘的車程,最近受到暴力事件的嚴重影響。

英特爾研發中心所在的海法距離黎巴嫩邊境只有40分鐘車程,生產基地所在的迦特鎮距離加沙邊境僅30分鐘車程,而目前這兩地都是哈以衝突的風暴中心。

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勛(Jensen Huang)透露,該公司駐以色列的近400名員工已經被徵召入伍,並確認英偉達多位員工及前員工在哈以衝突中喪生。英偉達的工程師Avinatan Or和他的女朋友Noa Argamani被哈馬斯武裝分子從周末的音樂節綁架。

英偉達原定於10月15日-16日舉行的以色列AI峰會,預計將吸引來自以色列技術生態系統的2500多名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和決策者,其中包括6000多家初創公司參與。出於安全考慮,該峰會已於10月8日官宣取消。

另外,以哈衝突可能會導致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不穩定,進而影響其對晶片的需求。一方面,由於衝突可能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下滑,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從而對晶片等電子產品的需求減少;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某些國家或地區加大對晶片等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力度,減少對進口晶片的依賴,這也將對全球晶片市場產生一定的衝擊。

這場嚴重的衝突不太可能很快結束。剛從疫情打擊中恢復元氣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可能會再次受到干擾和破壞,影響程度隨著時間流逝將逐漸清晰,而衝突持續時長、激烈程度以及是否會外溢到其他地區等將成為其中的關鍵因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3e9b54b1035b31174a4cdc28631bf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