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冼太廟,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城內東門文明路,即今冼太公園(原潘州公園)北側,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間先後重修,是全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冼太廟。2002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高州冼太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州冼太廟,始建於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和1992年三次重修。共四進,總進深66米、面闊13.2米,建築面積882.39平方米。磚木結構,紅牆綠瓦,斗拱飛檐,裝飾華麗,運用彩繪、堆塑、雕刻等藝術形式,表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貌。
彩繪:主要是壁畫。以民間故事為題材,每幅內容表現一個主題,連續彩繪於各殿牆檐的頂邊,蒸水計達近百幅。在中殿牆檐壁畫中,明清兩代交迭繪製,形成特殊的多層繪畫形式。
堆塑:主要是脊飾。前、中、正及後殿均有脊飾,其內容有雙龍戲珠、雙鯉躍龍門、冼夫人故事等主題造型,這些堆塑作品構思新穎,令人耳目一新。雕刻:主要有石雕、木雕兩大類。石雕有十二生肖欄杆、立體龍柱、大門抱鼓、雌雄坐獅等。木雕有吉祥屏風、百花落地罩、哼哈守門將、瓦桅裙邊、冼夫人座像等。這些雕刻作品,均採用傳統工藝,表現傳統的民族藝術,端莊古樸,深受群眾喜愛。冼太廟正殿明間內,雕有冼夫人座像。在冼夫人座像兩旁站立的是冼夫人兩個貼身侍衛,一個叫木蘭,替夫人執撐寶劍;另一個叫曹娥,為夫人保管帥印。她們二人時刻跟隨左右,分別站立於左右兩旁。
中間端坐於龍椅的是冼夫人雕像。後面的大像是固定在廟宇殿堂內的;前面的小像是行宮像,即在出巡時,可抬著遊行。其中固定在廟宇殿堂內的大像設計得很有科學。此像在按動機關後,自行站立,自行坐下,自行伸手,自行縮手,方便信徒為她更換衣裳。這種雕像設計,由於難度大,科學性強,此僅在高州冼太廟內的雕像中才具有這種設計,其它地方的冼太廟則沒有此種設計。這種活動自如的雕像設計,使觀眾感到特別親切與奇妙。
中殿次間左右兩邊的牆壁上,各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一行,碑文陰刻1萬多字,內容是與冼夫人有關的傳記、記事、捐題、告示等。
太廟後殿是馮公廟。馮公是冼夫人的丈夫馮寶,任高涼太守,畢生支持冼夫人成就大業,被隋文帝追封為廣州總管、譙國公。馮公廟是單進建築,正殿前面為大天井,兩邊有迴廊,廊端與冼太廟正殿次間相通。馮公廟內設馮寶夫婦座像,群眾稱之為和合神。青年男女遇到難解的煩惱事時,都喜歡到馮冼座像前細語傾訴,以求得馮冼夫婦的幫助。這種馮冼廟宇統建為一體的建築布局,在冼廟建築群系列中還不多見。
高州冼太廟是冼廟系列建築中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研究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25gDnABjYh_GJGVc-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