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命都賭在這張床上了。」
辛巴振臂一呼,給高端床墊品牌慕思帶來了超過10億的銷售額。今年雙十一期間,辛巴在直播間售賣一款慕思旗下的大黑牛軟皮床,贈送一款黑金床墊。這一套主播口中市場價值2萬元的產品,在直播間裡價格被「打到了」5800元,再加上平台補貼的820元,最終到手價為4980元,也引發了大量用戶下單。
一定程度上,辛巴一個晚上完成了慕思兩個月的銷量,據慕思財報顯示,2022年其全年營收為58億。
爆單換來的卻是各方的不滿。用戶不理解:線下萬元以上購買的「高端床墊」在直播間被「打了骨折價」,自己變成了冤大頭,不乏消費者表示要退款;經銷商不滿意,本就處在下滑趨勢的線下消費,如今雪上加霜;品牌不高興:因為過大力度讓利引發的輿情反噬直接讓品牌處於風暴場中心,慕思股份股價10月30日下跌6.97%;辛巴自己也不開心:他在直播中表示「自己被扣上不該有的帽子,承受了不該有的指責」。
「不要搞我了行嗎?我辛有志沒有本事去壟斷一個行業。我只想今天告訴你的是,不管我賣多少錢跟你沒關係。我的客戶不是你的用戶。聽明白了嗎?不影響你的銷售。你們不要給我扣帽子。」
直播間腥風血雨、輿論場唇槍舌戰,小小床墊掀起了巨大風暴。但事實上,床墊品牌進直播間,無論是自播還是達播,都已經出現了兩年之久,線上特供產品與線下價位差巨大也並非首次,就連慕思自身的線上商城,也有比此次直播價更低的產品。為何唯獨這次出了問題,引發輿論爆炸?是辛巴直播方式之過,還是品牌選擇合作對象有誤?這場本應成為行業標杆的帶貨行為,為何最終會走向預期結果的反面?
事實上,不同於網絡瘋傳的「貴价床墊一朝破價」、「萬元產品顯出原形」,為了區別於線下,不影響其價格體系,慕思在辛巴直播間售賣的床墊本就是主播定製款,即品牌方沒賣過的規格。
然而,辛巴卻模糊了產品區別,為了激發用戶消費,他一步到位,直接做起了線下渠道的「價格屠夫」,在正式開售慕思促銷產品前,辛巴方就拍攝了預熱視頻,不停展示實體店過萬的價格,聲稱太貴了,甚至叫囂,「線下經銷商可以直接來我直播間進貨。」
在直播間內,辛巴在介紹慕思時也不斷拉踩線下,變相地將直播間售賣的產品與品牌線下貴价品畫上了等號。在辛巴口中,慕思是奢侈品牌,無論是用料和做工都是頂級的,市面上就沒有能代替整個床的產品,這些在線下要賣4萬以上的床和床墊,經由他和團隊的談價,「一個月把價格談到5800元,快手補貼幾百塊,最終售價4980元,買家還可以有7天的考慮時間,先付200元定金,7天後付尾款」。
正是這段誘人的話術,直接吸引了直播間用戶產生了購買慾望。
但這樣的等號卻也成為了品牌落人口實的把柄。被模糊的訂製品讓這一行業原本的「高利潤」面具被一把掀掉,在同行口中,貴价的慕思成為了「實際價格不到5000」的中端品牌,也讓辛巴口中「並不重合」的原有消費者感受到了「被欺騙」的滋味。更令人費解的是,品牌官方旗艦店也在配合演出。有部分比價的用戶反映 ,同時間段,慕思旗艦店的主播也在直播間回應,說同款床和床墊在店裡賣4萬多,建議大家都去辛巴之間買。更是導向了「破價」風暴。
在既有消費者的不滿下,各類或真或假的傳聞齊齊溢出。慕思品牌高管離職被解讀為「引咎辭職」、更有傳言線下經銷商紛紛中止合作不想履約。儘管品牌相關人士在對外採訪中一一澄清,但在紛繁的輿論場中,品牌形象已經遭遇了無可挽回的衝擊。
復盤整個過程,辛巴誇張的賣貨方式、高調的「引戰言論」、在關鍵產品上模糊的說辭是一切紛爭的起始。但歸根究底,主播選擇失誤是品牌的問題,慕思錯在為了新客源,盲目找頭部主播沖GMV、收割市場,卻缺乏對達播團隊的有效監管,也忽視了對原本客群的安撫與維護。最終的結果便是,10億的銷售之外,品牌方的「商譽」損傷極大,貴价產品的品牌溢價直接遭受質疑,慕思搬起辛巴,砸了自己的腳。
事實上,床墊品牌擁抱新流量,已不是新鮮事。自播、達播、多平台多玩法的投放比比皆是。
以慕思為例,其布局短視頻、直播已經有段時間,並且是企業階段性的重點策略。慕思股份副總經理盛艷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曾明確表示,不僅品牌要布局直播帶貨,還要帶動所有經銷商一起布局,「讓大家不僅在傳統渠道布局,更多的是加速新媒體等方面的多渠道經營。」
小楊哥團隊也持續在帶貨夢百合、喜臨門床墊。顧家家居更是抖音電商內體量極大的品牌,擁有多元經銷商矩陣。上一次床墊品類出圈,正是在直播間發生:去年底,汪小菲、大S事件發酵,張蘭直播間賣床墊衝上熱搜,網易嚴選產品幾分鐘銷售額破百萬。在線下門店流量呈現下滑趨勢的當下,線上渠道成為各大品牌開闢增量,反哺線下的主要方式。
趨勢是明確的,但床墊品類想要做好線上化絕不僅僅是一鍵切換渠道這麼簡單。
目前,床墊品牌的主陣地還在線下。慕思2022年線上渠道營收占比為14%,喜臨門線上收入比也僅有19%。經銷商是品牌最倚重的渠道,同時也是獲利最大的群體。根據國勝證券研報顯示,渠道商的終端加價倍率約3倍,喜臨門、慕思的製造商利潤僅占價值鏈的3%-6%,而渠道商利潤占比高達15%-20%。
品牌依賴渠道商,又苦於渠道商,動了渠道商的奶酪,就會引發品牌業績的動盪。這是辛巴引發慕思經銷商不滿的主要原因,也是很多傳統行業共同面臨的難題。
此外,高客單、低復購、低用戶粘性的床墊產品,一定程度上與直播電商需求相悖。床墊的更換周期一般在7-10年,導致產品復購率極低,用戶對品牌的粘性也很弱。另外床墊客單價高,目標用戶大多是高凈值人群。喜臨門的用戶中,一二線城市用戶超54%,高消費力人群超75%,新銳白領超50%。慕思也在財報中強調,其產品主要服務高端客戶群體,主要針對社會精英人士、高端商務人士、優質白領人士和年輕婚戀人群等目標客戶。
這些因素疊加,要求品牌在拓展線上渠道時,需要在產品、營銷策略上做相應的調整。單純走量,拼數據,搞低價競爭會極大損傷原有受眾群,對品牌的長線發展來說更是「飲鴆止渴」。
好在經過近兩年的摸索,這一類目已經在線上銷售過程中跑出了一套方法論。首先,是把產品功能介紹擺在首位。B站up主Mr迷瞪在接受娛樂資本論採訪時曾介紹:床墊的關鍵就是軟硬度,但感受又是因人而異的,胖一點的人一般對硬床墊的容忍度比較高,瘦的人一般會喜歡軟床墊,腰、肩、胯的適配度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採購了一系列儀器,找到不同身材的測試樣本,用「硬度值」的邏輯來做天梯圖的排序。今年618期間,Mr迷瞪首場GMV達到2.6億,這從側面證明,功能性是選購家居產品時消費者最看重的因素。
小楊哥在直播間講解夢百合床墊時,也會用各種輔助工具來證明產品的性能。直播風格鬧騰,但講起產品來還是會精準地落在最核心的點上。
畢竟,床墊產品的高溢價、品牌價值很大程度上就來自於功能性。例如因為汪小菲事件出圈的百萬級高端床墊Hastens,主打的就是稀缺的馬毛填充物和製作工藝。Hastens最昂貴的款式"VIVIDUS",需要提前4到9個月進行預訂,僅製作時間就超過320個小時,需要8到9名工人進行手工縫製。
另外,對線上線下的款式進行區隔,是品牌保證調性、兼顧大眾消費的合理舉措。目前大多數家居品牌線上的促銷款都是專供線上渠道,針對的是年輕客群。線下門店作為品牌形象、調性的展示窗口,把線上打造成引流、拓展客群、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式,進而為線下引流,這是身處存量市場的品牌可以走通的方法。
在這方面喜臨門布局相對完善。除了主品牌之外,他們還做了下沉品牌「喜眠」主打年輕化和性價比。多元的產品、品牌矩陣布局是拓展客群的重要策略。
慕思和辛巴的合作成了行業反例。拉踩得罪了話語權極重的經銷商群體;過分強調低價,以至於淹沒了對產品性能的介紹;進而損傷了慕思一貫高端的品牌形象。儘管賣夠了10億,最後的結果卻是沒有一方滿意。「不管我賣多少錢跟你沒關係,我的客戶不是你的用戶!」辛巴歇斯底里的控訴,事實上直白揭示了這次合作失敗的根源。
策劃專家蔣宇飛對這件事發表看法,認為慕思不應該和辛巴合作。辛巴所述他帶來的都是新客戶,並不是慕思原來的消費者,是增量的說法,他並不認可。蔣宇飛舉例說明,茅台如果降價很低,也會帶來很大銷售,並不是直播網紅的功勞,蘋果華為手機敢於大降價,產品也能一次性有巨大銷量,但這是透支品牌帶來的。
直播帶貨是品牌的必選項,但在一股腦湧進戰場之前,品牌最好想清楚自己要什麼,該怎麼做,別被流量沖昏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