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女扮男裝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到底姓什麼?該姓有何特殊含義?

2023-12-12     劉明寶

原標題:原創女扮男裝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到底姓什麼?該姓有何特殊含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家中傳來織機的聲音,木蘭默默地繼續著她的勞作。她並沒有聽到機杼聲,只能聽到女人的嘆息聲。詢問木蘭在思考什麼,她卻回答不知所思,也無所憶。昨夜看到軍令,可汗集結大軍。軍書有十二卷,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兒子,而木蘭沒有長兄。她願意代替父親,成為騎馬征戰的勇者。在東市購買駿馬,在西市購買鞍韉,在南市購買轡頭,在北市購買長鞭。早晨告別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沒有聽到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的水流聲嘩嘩作響。黎明再度告別黃河,夜幕降臨黑水頭。同樣沒有聽到父母的呼喚,只聽到燕山胡騎的嘶鳴聲。她千里跋涉,越過關山如飛。寒氣傳遞著金屬的清脆聲,寒光映照著鐵甲的光芒。將軍們百戰而死,壯士們十年後歸來。回到故鄉,見到天子坐在明堂上。獲得了十二次戰功的勳章,賞賜了百千強壯之物。

可汗詢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要尚書郎的官位,只願騎著迅猛的駝駱,送兒子回到故鄉。父母聽到女兒歸來,出門相扶迎接;姐妹聽到妹妹歸來,整理紅妝迎接;弟弟聽到姐姐歸來,急忙磨刀準備歡迎。開啟東閣門,坐在西閣床上。脫下戰時的戰袍,穿上舊時的衣裳。在窗前整理雲鬢,對著鏡子貼上花黃。出門看望火伴,卻驚訝地發現:同行十二年,原來木蘭是女郎。雄兔的腳步奔騰,雌兔的眼神迷離。雙兔並行,誰又能分辨我是雄是雌呢?這一曲《木蘭辭》承載著千古動人的魂魄。

《木蘭辭》是北朝的一首民歌,流傳至今已有千年。雖然在正史中未有記載,但在民間和文學創作中卻廣受歡迎。木蘭的形象穿越千古,通過詩歌、歌曲、戲劇等傳承,成為「女性國民」和「民族英雄」。然而,「花木蘭」這個名字並沒有在原文中出現,這個名字是後人賦予的。據了解,《木蘭辭》中根本沒有「花木蘭」的名字,這個名字很明顯是後來的人們所起。明朝時期的何出光在《木蘭祠賽神曲》序中曾提到:「將軍,毫人,魏氏女。漢文帝時,老上寇邊,帝親征,大括民兵,殆可空國。將軍以父老,不任授甲,身偽其子以行。」何出光認為木蘭的姓是魏,並生活在漢文帝時代。智匠是梁陳時代的人,他在《古今樂錄》中提到:「木蘭,不知名。」 智匠所說的「木蘭不知名」說明木蘭這個名字並不常見。在古代,氏族和部落通常以山川河流為名。例如,長白山是北魏的勿吉和隋靺鞨七部之一白山部的居住地。木蘭縣則是得名於縣境內的木蘭河。因此,木蘭這個姓很可能來自於木蘭河。另一種解釋是,木蘭是滿語或索倫語的譯音,意為打牲或者圍場。這與木蘭在《木蘭辭》中的形象相符,她常年在圍場中獵鹿,具有騎射的技能。總的來說,木蘭的姓氏很有可能是來源於木蘭河,也可能是滿語或索倫語的譯音,代表著打牲或圍場的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1c21a24e176b245e3a8458e63a0ed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