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大熊貓」香香」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正式與公眾見面啦!從2017年6月到2023年,「香香」結束了五年的旅日生涯,從日本啟程,回到了家鄉四川,引起熊貓愛好者的熱切關注。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談起熊貓,一般人腦海中,瞬間就會浮現出一個萌萌的形象,可以說是無時不可愛,無處不可愛。
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探索熊貓們的奇妙世界!
圖片來源:央視網微博
撰文/仇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是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之一,這裡的野生大熊貓數量約占全世界總數的30%。
知識連結
大熊貓的年齡
野外的成年大熊貓一般能活到20歲,圈養的因為營養和醫療條件比較好,多能活到接近30歲,平均壽命大約是25歲。按照一般人類壽命平均75歲計算,大熊貓的1歲約相當於人類的3歲,我們的「女明星」花花相當於人類9歲的小孩子啦~
大熊貓的前世今生
四川省寶興縣是大熊貓被世界所認知的起點。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在寶興縣鄧池溝教堂傳教時,於當地的獵人家中發現了這種奇異的動物。他把採集到的標本和骨骼送到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鑑定為一個新物種。從此,匿居荒野的大熊貓進入西方社會的視野。
其實,中國人對大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2100多年前,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的皇家動物園裡就曾飼養過大熊貓。這種可愛的動物也博得了太后的歡心,以至於她死後的隨葬品里就包括了一隻大熊貓。
在唐代,女皇武則天贈送給日本天武天皇的禮物中也有兩隻大熊貓,這應該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大熊貓第一次充當兩國間的友好大使。從那以後,特別是現代,大熊貓就經常作為友好大使出訪。在它到訪的國家,很多人因為喜愛大熊貓,開始關注和了解中國,甚至學習中文和到中國旅遊。大熊貓成功地在中外間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橋樑,成為了中國新的、最佳的形象代言人!
素食吃貨的養成
大熊貓憨態可掬、不慌不忙的樣子讓人感覺十分友善,而且這個熊科的能長到100多千克的大傢伙,居然是個素食主義者—它基本只吃竹子!
講真,大熊貓是個超級吃貨,在野外它每天要吃約18個小時,能吃下去20千克竹子!
延伸閱讀
果然是吃貨!
大熊貓的「吃貨」名頭可是有原因的!它是食肉目動物,從祖先那裡繼承了一副消化肉類的腸胃。草(竹子雖然高大,但其實是禾本科的草)因為富含難以消化的木質素和纖維素,所以食草的動物要麼有超級長的腸道,要麼有好幾個胃來發酵。而大熊貓雖然改了食譜,但是消化道卻並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它能從每千克竹子裡吸收到的營養就非常少。為了獲取足夠的營養,它的進化策略就是多吃。
另外,為了方便吃竹子,大熊貓還多長了一個拇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松鼠或者家養的小倉鼠吃東西,因為它們沒有可以對握的手指,所以吃東西時都是用兩個前肢捧著吃。而人類因為有大拇指可以對握,所以可以用一隻手拿著東西吃。大熊貓和其他大部分獸類一樣,也沒有可以對握的大拇指,但是它的一個腕骨在進化中特化成了「偽拇指」。有了這個多出來的手指,大熊貓就可以像我們人類一樣用一隻手進食了。
寶寶成長曆險記
其實,大熊貓厲害的可不止上面這一點,它的繁育也是十分獨特的。
大熊貓幼仔出生時的平均體重是150克左右,只有媽媽體重的1/500。這麼大的動物卻生出來這麼小的幼仔,只有袋鼠可以和它相比了。可是袋鼠有育兒袋,大熊貓媽媽卻沒有,怎麼辦呢?剛生出幼仔的大熊貓媽媽,會把寶寶摟在懷裡,用手臂環繞著形成一個溫暖舒適的小環境,不吃不喝地哺乳和照顧幼仔至少一周時間。等幼仔大一點能夠保持自己的體溫了,媽媽才出去覓食,這個時候寶寶就會在窩裡一聲不吭、保持低調地等媽媽回來。當幼仔再大一點會爬樹了,媽媽出門覓食的時候,寶寶都會爬到最高的小枝丫上躲避天敵,等媽媽回來才下樹。
在野外,豹和豺都是大熊貓寶寶需要躲避的天敵。要想順利成長,它們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除了天敵之外,人類對它們棲息環境的干擾才是影響最大的。開荒種地會直接毀掉竹林;放牧的牛羊也會啃食竹葉、爭奪鮮美可口的竹筍;野外放置的獵套和陷阱,有時會誤傷大熊貓;修建的道路和水庫會把它們彼此隔開,切斷它們交流和逃難的通道。
為了保護大熊貓們免受人類活動的干擾,從20世紀60年代起,中國陸續建立了60多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成立於1963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保護區之一,面積20萬公頃,區內生活著100多隻野生大熊貓。
臥龍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沒錯,就是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在那次地震中,大熊貓棲息地受到了嚴重影響。不過對野生大熊貓來講,它們在歷史長河中經歷過無數次巨震,只要不去打擾它們,棲息地和大熊貓種群就能自然恢復。但是,對於在臥龍保護區內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來講,地震造成的破壞卻是災難性的。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成立於1983年,它不僅是全球大熊貓保護研究的權威機構,也繁育和飼養著全球最大的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2008年的地震不僅破壞了熊貓圈舍,還直接造成了1隻大熊貓死亡、1隻大熊貓失蹤。家園破碎,倖存的圈養大熊貓像難民一樣,不得不被緊急轉移和分散寄養到全國各個動物飼養機構。它們還能回家嗎?
還好,在熱愛大熊貓的人們特別是香港同胞的大力支持下,一個更新、更美、更安全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震後迅速建立起來。現在,從成都驅車兩個小時,你就可以到達位於臥龍保護區耿達鎮的中華大熊貓苑,和我一樣在藍天白雲下、在綠水青山中,饒有興致地看大熊貓吃竹子、戲水、打盹兒。甚至,你還可以報名參加志願者活動,幫大熊貓準備竹子竹筍,收拾它的青團(你也可以偷偷聞一下,看是不是沒有臭味)。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與大熊貓來場約會》,撰文/仇劍,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現訂購2023年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只需336元
就能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