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的風」吹得我凌亂!武漢的黃鶴樓紅牆下:網紅路牌接二連三

2023-08-11     蘇丹卿

原標題:「想你的風」吹得我凌亂!武漢的黃鶴樓紅牆下:網紅路牌接二連三

「想你的風」究竟是什麼風?

短時間內,它不僅吹到了全國各地各個景點景區,也吹到了許多人的心裡———但吹久了,你膩了嗎?

近日路過司門口黃鶴樓地鐵站時,發現其周邊的「這陣風」十分猛烈,一條不長的青龍巷就豎立了六七個這樣的網紅路牌。

其實,這在武漢並不鮮見。

你在千年古城,我在武漢的小巷子裡,他在塞外江南,咱們吹的都是一樣的「想你的風」「在等你」。

只是沒想到,這陣風扎堆出現的同時還如此「擁堵」———從青龍巷到自由路,婉轉不過百米,但豎立的路牌到懸掛著的一眼可見多個「風」(數量超過了10),不是「我想你」就是「在等你」。

本是一句比較文藝、浪漫的文案現如今爛大街(類似這樣的網絡文案也是如此),讓人(比如我)心生膩味,也不知滋味。

統一話術,統一路牌,統一色配,這一陣風吹了沒多久就遍布全國各地,稍有點人氣的小街小巷也受到影響。

比如火了很久的司門口黃鶴樓地鐵站C出口周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網紅路牌。

這是我第一次特地打卡司門口黃鶴樓地鐵站的紅牆(主要是帶重慶朋友來打卡),從C出口出來,一轉身便可見蛇山之巔的黃鶴樓,配上紅牆、藍天與白雲,黃鶴樓的模樣令人歡喜。

最早的時候,這裡並沒有紅牆。但並不影響旅遊特種兵對它的宣發,且很快火遍各大社交平台,吸引了無數年輕人來此打卡。

於是,一堵本為停車場圍牆順勢被改造為一面紅牆,在遊客的不斷追捧之下變成了一個小景點。

這面紅牆來得及時,給武漢一個大大的點贊。

具體情況為:

紅牆其實是停車場的一面院牆,為了緩解地鐵站周邊停車壓力,武漢地鐵聯繫武昌區黃鶴樓街道辦,利用5號線司門口黃鶴樓站周邊閒置地塊投資近500萬元建成3座停車場,司門口黃鶴樓站C口就是其一。

為了滿足遊客打卡拍照需求,停車場的負責人就將圍牆後移了幾米,為遊客、市民拍照留出了空間。同時,地鐵方面還專門用黃線為乘客劃出了安全拍照範圍。

這一面紅牆不僅展示了武漢對民生需求的積極響應,也展現了武漢旅遊的熱情。隨著人氣不減,地鐵站周邊的小街小巷逐漸變成了旅遊街區,「想你的風」自然也吹了進來。

依舊是雷同的文案,雷同的格調,雷同的路牌,雷同的色配。一眼望去,「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武漢」「我在武漢很想你」「知道你會來,所以我在等」……暮色低垂,華燈初上,這陣風吹得讓人尷尬。

其實,這些文案本身並不令我反感,流量時代緊跟熱門也很正常,只是這樣的表達方式卻因為缺乏想像力而令我失去了新鮮感,久而久之就有些膩了。

就像各種小視頻所配的那些文案,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句(流量在前,誰火就用誰)。比如「這個世界破破爛爛,總有人縫縫補補」,亦或是「今晚的月色」……

一開始,我覺得這些話甚好,或現代主義或東方古典,但不論是什麼內容的小視頻都配上此類文案,就讓人感到如鯁在喉,心底又是一陣不知滋味。

但商家並不在意這些,只要能引流,就行!

同時,他們也不在乎「想你的風」會堅持多久,反正吹過了會有下一陣風的到來,只要人們的「跟風」不變,新鮮感就不會失味。

如此一來,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網紅路牌數量攀升,為什麼千篇一律的套路雷同,依舊鋪天蓋地。

那麼,誰還記得「想你的風」最早出現在哪個城市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0701258bf2fd931d4888c0899a58c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