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與父親的「十畝田」

2019-09-16     我的名字叫丑石

父親是一輩子與土地結緣的老農民,已經快70歲,依然神采奕奕,忙碌在黃土大地。

我的老家在一個普通農村,是個平原,家裡五口人,人均兩畝地,正好十畝田,這十畝田是父親一輩子的事業。他兢兢業業,恪守本分在田地里忙碌。後來兩個姐姐出嫁,分地撤回四畝,自己居然幸運的是分完田地後出的嫁,所以現在還有六畝田,不過父親現在只種省事的玉米與麥子,秋天收穫玉米,種下麥子,留上幾分地種點棉花,花生……

從我記事到20歲離開家鄉,十幾年的歲月里,與父親一起在「十畝田」里勞作,一起播撒、耕種與收穫著希望與未來。

這「十畝田」沒有在一個地方,很是分散,而且地畝也不一樣,分著「一級地」(離家近,而且土地肥沃),「二級地」(離家遠,土地也不錯)還有最次的「三級地」(離家特別遠或者是鹽鹼地、)

父親是種地的好把式,在我們村裡他是出了名的。每年我家的棉花與麥子玉米都很高產,惹來很多人家的羨慕,這是我最為驕傲的地方。

如何把這「十畝田」全部種好,而且每年保證土地肥沃,農作物豐收,父親是頗下了很多功夫的。種地是相當辛苦的,每一道程序都不容得忽視。

父親每天早晨起床都喜歡看看老天爺,今天什麼天氣,盤算著去哪個地里幹活,去工具屋裡找來今天用的工具。那工具屋被父親收拾的乾淨整齊。

如果我休假在家,父親會喊上我一起和他去地里,而我最願意做的事就是和他一起去地里噴藥。

父親開著手扶拖拉機,這種稱之為「開車一身土,坐車顛屁股」的交通工具。我坐在後車斗里,後車斗還有噴霧器,小水桶,農藥,漏斗……

父親一邊開著車,一邊哼著鄉間小調,時不時會遇見去地里幹活的人們,父親熱情地與每個人打著招呼。

「地里噴藥去啊?」

「啊,這兩天蟲子太多,抓緊啊……」

偶爾會和他們嘆息:「哎,農藥又漲價了,國家咋不管管呢?」

到了地里,把車鬥打開,所有東西一字排開,拿上水桶去旁邊機井打來水,按照比例多少兌上農藥,父親交代給我,他開始背著龐大的噴霧器,穿梭在農田裡。

我的工作很簡單:去旁邊機井打來水,有好幾個水桶,兌上藥,只需等待父親噴完一桶回來換水就可以了。所以有大把時間在那裡玩與看著父親噴藥。

最喜歡站在拖拉機車斗,「站得高,望得遠」。看著父親一手拿著噴霧器手把,一手扒拉著棉花,大步快速的噴洒著農藥。棉花長得很高,噴洒時它們一下子倒下,一下子又站了起來。

當遇到地里有風逆風時,父親全副武裝,防止農藥噴洒到臉上會中毒,戴著草帽與大大的口罩,我根本看不清他的臉龐,只看見他在農田裡如戰士一樣,消滅著他的敵人。堅毅的步伐在農田裡走的鏗鏘有力。

秋天,是父親最喜歡的季節,因為是「收穫」。雪白的棉花開在地里,還有金燦燦的玉米。

有一年,父親孤軍一注,全部種上棉花,因為上一年棉花價格頗高,十畝地的棉花全部開放,把母親愁得不行,總怕離家遠的棉花被別人偷去。

父親與我商量著攻堅戰略:「妮啊,咱以後中午不回家吃飯了,帶上飯在地里大幹十天怎麼樣?」

自己有點委屈,不說話,一天十幾個小時多累啊!

「有啥獎勵不?」

「有,蛋糕,還有一罐臭豆腐,怎麼樣?」

我就是受不了美食的誘惑,咧開嘴嘿嘿一笑,點點頭。

父親又用手扶拖拉機載著我,帶上乾糧與水,還有布袋,化肥袋子。

田野里棉花競相開放,一株連著一株,白花花一片,父親看見棉花就如看見他剛出生的孩子,咧著嘴笑,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

彎著腰,低著頭,開始摘棉花,手不停重複著動作,把一朵、兩朵棉花放入布袋,父親常誇我手快,比他們摘得快,就是不細心,經常在棉花底部落下稍許棉花毛。

到了中午,地頭吃了飯,父親讓我休息一會,他繼續與母親摘棉花。自己軟軟綿綿的躺在棉花剁上,心想:電視里說世界上最軟的是席夢思床墊,應該遠不及躺在我家的棉花剁。想著,笑著,竟然睡著了。不知過了多久,母親的催促聲把我吵醒,才極不情願的從棉花剁上下來,繼續和他們摘棉花。

農民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一種職業,母親還偶爾抱怨,而我從小到大竟然從來沒聽見父親對干農活的抱怨,無論多累多難熬,他始終如一的對待這份老天爺賞賜的工作。

家裡的「十畝田」是他的終身事業,他是這世界上最出色的農民,他沒有荒廢每一塊土地,他在上面種著「希望」,收穫著「幸福」,他用「收穫」養育著他的孩子,並且教給她們種地與做人。

雖然他的孩子們現在都不是農民,但卻又農民身上特有的「堅韌」「善良」與「樸實」,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永遠也不會改變。

轉眼二十來年過去,我來到市裡後,幾乎再沒有機會去地里干農活,回家只是小憩幾天,干農活的機會越來越少。

但我卻時常想起:那些年與父親在地里忙碌的日子。依然深刻記得,我家的「十畝田」。

每次給家裡打電話,依然問起:地里怎麼樣?用澆地嗎?今年收成怎麼樣?棉花、玉米都什麼價格?……

父親最多的回答就是:家裡好,莊稼也好,都好著哩……

這輩子永遠也不會忘記——我與父親的「十畝田」!更會記住自己是農民的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r3pPm0BJleJMoPMbzS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