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大家買買買都盡興了嘛?雖說大家都高喊"要剁手",可是大多數人消費,都還在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瀘州有位詹女士,卻因網購欠下30萬元,丈夫被氣得冒了輕生念頭,坐在33層高樓頂欲往下跳。幸好在民警的勸說下,丈夫看在兩人孩子面上,放棄了輕生念頭。據了解,詹女士自從生了孩子以後,就沒有再去上班,是一名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容易與社會脫節
孩子出生需要有人照顧,有些家庭沒有老人幫忙,夫妻倆只有自己騰挪出一個人來,照顧孩子。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是媽媽留在家照顧孩子,成為一名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由於沒有去工作,很少再有應酬場合,長期打交道是油鹽醬醋,與家長里短的瑣碎之事,特別容易與社會脫節。也就是常說的"跟不上時代"。
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寶媽,一定都能理解這種感受:
孩子他爸聊點工作上的事情,插不上嘴;
閨蜜總在抱怨又帶孩子又工作的辛苦,自己在家的明明也很辛苦,但好像不值得一提,完全無法開口。
在別人眼裡,自己就是個花錢的人,每天就做做家務帶帶孩子,能辛苦在哪?思維也跟不上節奏了,說啥啥也不懂。
偏見讓全職媽媽普遍焦慮
杭州有位朱女士在職場打拚多年,40歲左右時辭了職回家當全職媽媽,焦慮的情緒一下子就填滿了她。她只好以不斷網購來填充自己,一下子清空購物車,就花了10多萬……再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得了"強迫性購物障礙"。
"強迫性購物障礙"屬於一種心理疾病,通常由負面情緒引起,出現不可抗拒、無法控制的購物衝動,導致損失大量金錢和時間,還會破壞家庭的和諧。
無論是社會、家人還是朋友,對全職媽媽都的"偏見",讓全職媽媽普遍都存在焦慮感。
全職媽媽也需要"成就感"。為了對抗焦慮感,不讓自己變成一心撲在家庭、卻換不來一句好話的"黃臉婆",現在許多全職媽媽也會想方設法"對得起自己"。
"對得起自己"方法要正確
"對得起自己"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全職媽媽不需要靠犧牲個人,去成就孩子和家庭,越是如此,相反越容易被社會和家庭拋棄。
可"對得起自己",不能靠消耗家庭情感來換取。像詹女士這樣,僅靠丈夫幾千元工資養活一家人已經不容易了,還成天要買名牌包包、化妝品和衣服,甚至不顧實際情況,一口氣欠下30萬債務,這不是完全把丈夫的感受,以及孩子的未來,都置身事外了嗎?
當好一個全職媽媽,與"對得起自己"一點也不矛盾。相反,若是方法正確了,還會讓整個家庭越過越順,對孩子的未來也十分有利。
不斤斤計較陷入瑣事
全職媽媽特別容易陷入瑣事之中,為了幾毛幾分算計得很清楚,甚至在人情世故上也是如此。長期這樣,朋友和家人都會被這種"小氣感"逼退,漸漸不想結交了,這樣圈子只會越過越窄。
孩子也對媽媽產生"嘮叨""計較""迂腐""落後"等刻板印象,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
成就感來自於自身能力的提升
孩子漸漸長大,等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後,全職媽媽不用在24小時看護孩子了。有的全職媽媽就是把多餘的時間,都耗在看刷劇和綜藝上。
休閒娛樂時間不是不能有,人在疲勞了之後需要調整修養。愛美也不是不應該,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儀表得體也能令自己和周圍人,感到舒適。
可如果全職媽媽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妝容、打扮、衣著等。這些膚淺的表面上,並不能獲得真正的成就感。
真正的成就感應該來自於自身的能力提升。
全職媽媽可以找到一個怡情的愛好,投入熱情,在這個興趣上做出一番成績。這樣做,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示範:想要獲得某種技能的提升,必須刻苦努力,花費功夫。
個人能力提升了以後,全職媽媽的整個氣質才會變得不一樣,這種成就感是由內而外的。
關於全職媽媽要怎麼"對得起自己",您有什麼看法?
每個媽媽都是育兒專家,如果您有表達的觀念,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蔓德育兒,青雲計劃獲獎者,如果喜歡請關注、轉發、收藏,一起做有「想法」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