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以」生物育種產業新趨勢」為主題的第四屆(2023)前沿分子育種研討會—博瑞迪&35斗圓桌論壇在石家莊成功舉行。此次論壇由石家莊博瑞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辦,35 斗聯合主辦。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龐潔、智種網CEO&新銳恆豐研究院院長葉劍、阿里健康投資部執行董事蘇志強、石家莊博瑞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嘉楠、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徐雲碧受邀出席,35斗&動脈網聯合創始人,營運長畢元鋒擔任本次圓桌論壇的主持人。
本次圓桌論壇圍繞生物育種產業的現狀、挑戰和未來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為推動分子育種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鑑。
「為什麼生物育種賽道近段時間受到資本高度關注,在場嘉賓為何選擇這個賽道?」主持人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並邀請各位嘉賓進行回答。
龐潔表示,自己博士畢業後就加入了大北農生物技術團隊,一直致力於將最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應用到實際的育種工作中。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視和支持,以及市場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加,分子育種領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同時,資本也看到了這個領域的巨大潛力和商機,紛紛加入到投資中來。
圖:龐潔
張嘉楠說,自己大學就讀專業與分子育種聯繫密切,結合時代背景,他希望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做出比國外分子育種領域更優秀的成果,這也是他創立博瑞迪的初心。博瑞迪一直都奔赴在分子育種這條道路上,並期待能夠為這份事業貢獻「博瑞迪力量」。
圖:張嘉楠
緊接著,主持人提出的「當前育種領域的需求和場景以及未來的發展」引發了現場嘉賓的熱烈討論。
徐雲碧說,當前育種領域面臨著多重挑戰,如氣候變化、資源約束等。這些挑戰要求從業者不斷創新和完善育種技術和方法,以適應不同的需求和場景。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朝著育種的精準化和智能化前進,因此,加強產業協同並且構建一個包含科研機構、企業、投資機構等在內的生物育種產業生態圈是關鍵。
圖:徐雲碧
張嘉楠說,當前育種領域中如何提高作物的營養價值、抗病蟲能力等都值得關注,這些需求和場景都可以通過分子育種技術來實現。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要實現分子育種技術的產業化和規模化,這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和轉化,提高技術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蘇志強表示,近幾年他開始注意到分子育種領域,並看好兩者相結合的未來發展。
圖:蘇志強
隨後,嘉賓們圍繞「當前育種領域監管嚴格,從事該領域需要進行哪些政策上的突破?」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龐潔說,當前育種領域監管主要針對轉基因技術,分子育種技術並不屬於轉基因技術,憑藉其具有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追溯性等優點,分子育種技術已經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當前,加強與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溝通和宣傳,為分子育種技術在中國的推廣和普及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是發展的重點。
葉劍表示,育種領域的監管是為了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也是對分子育種技術的規範和引導。分子育種技術是一種快速發展的技術,面臨著倫理、法律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和挑戰。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保證分子育種技術的合法性、合規性和合理性是從業者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業內人士也應該積極參與到政策制定和修訂的過程中來,為分子育種技術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意見。
圖:葉劍
在嘉賓們的熱烈討論中,圓桌論壇很快來到了最後一個問題。針對主持人提出的「分子育種領域的團隊具備怎樣素質能走得更長遠?」這一議題,各位嘉賓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葉劍表示,從一個產業媒體人的視角看,團隊的專業性、創新性和合作性缺一不可。分子育種作為一門複雜、前沿、不斷進步的技術,紮實、全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保障其持續為育種失業做出貢獻;勇於突破、不斷改進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能夠推動技術行穩致遠發展;開放、包容、共贏的合作態度和能力是企業發展不可缺失的內核。
其他嘉賓也分別從自己的視角,談了自己對團隊素質的看法。總體而言,他們認為,強大的研發能力、穩健的產業帶動力和社會責任感是一個優秀的分子育種團隊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
本次圓桌論壇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也是一次有意義的合作和創新的契機。各位嘉賓對本次大會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希望今後能夠繼續加強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動分子育種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生物育種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