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中老蜂王產卵數量和質量下降、肢體受損無法維繫強群,還有蜂群受天敵病蟲害侵擾、遇到外界大流蜜,亦或者巢內空間受限、巢溫過高,都有可能促使工蜂重新建造蜂王台,重新培育蜂王來替代老蜂王。
新老蜂王交替,有可能是蜂群自然協調進行,也就是「自然換王」;也有可能是需要人為主動協助完成新老蜂王更替;還有可能得人為被動協助蜂群新老蜂王替換。
那麼,蜂群中處女蜂王是怎樣自然替換掉老蜂王的呢?如果人為主動、被動協助蜂群新老蜂王交替,又是在什麼場景下,以何種方式進行的呢?而且在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老蜂王自願「退位讓賢」,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新老蜂王更替
野蜂群或人工養殖的蜂群,由於老蜂王年邁、肢體受損,自願退位讓賢時,都是以和平的方式進行。即便遇到極端天氣,新老蜂王也可以和平相處,直到天氣好轉後,老蜂王有可能會帶上部分工蜂「另立門戶」,也有可能和新王在原群一生活。
蜂群中老蜂王是自願「讓賢」,最常見的標誌就是新蜂王的王台建造在巢脾的中間位置,數量少,而且蜂王可以隨時接近王台。
二、老蜂王不甘於「退位」,被工蜂或新蜂王驅趕離巢
在人工養殖的蜂群中,也有不甘於「退位」的老蜂王,在受到巢內外惡劣環境的影響,或者當老蜂王自身出現問題時,工蜂會脅迫老蜂王與新王進行更替,期間有可能會出現新老蜂王決鬥、工蜂協助新王驅趕、獵殺老蜂王的現象。
老蜂王被脅迫「退位」,最常見的標誌就是新蜂王的王台大量出現在子脾底部,而且有工蜂專門看守,一旦蜂王靠近,就會被守衛蜂驅離。
不管是老蜂王自願「退位讓賢」,還是被脅迫離巢,在沒有人為進行干預的情況下,都屬於蜂群新老蜂王的自然更替,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族群的繁衍。
現實中,養蜂人為了追求效益,也會人為主動、或被動協助蜂群進行新老蜂王交替,以達到維繫強群、增加收益的目的。
日常檢查蜂群,當發現外界蜜源相對充足、環境適宜的情況下,蜂群遲遲不能發展壯大,或者蜂王產卵數量下降、產雄蜂卵,亦或者蜂王肢體出現損傷,這時就得通過人為主動協助蜂群進行新老蜂王更替。
如果原群里沒有處女蜂王或王台,可以從他群調取介入,也可以直接取出老蜂王,讓蜂群經過「失王」之後,自行建造王台培育新蜂王。
在外界蜜源植物大流蜜前、中期,或者受到天敵病蟲害侵擾,亦或者由於巢內空間受限、巢溫過高等原因,導致蜂群因分蜂出現新老蜂王更替,這時只能人為被動協助了。
針對流蜜期和受天敵病蟲侵擾出現的分蜂性新老蜂王更替,可以在原群中選留體型最完美的處女蜂王或王台,也可以從他群調取更好的處女蜂王或王台介入。
巢內空間受限、巢溫過高,導致蜂群出現分蜂性新老蜂王更替,可以通過擴大巢內空間、移動蜂箱至陰涼乾燥位置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時可以選留處女蜂王或王台,也可以選擇保留老蜂王。
人為協助新老蜂王實現更替,其實對蜂群的影響會比較大,其間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出現工蜂「炸群」、新老蜂王死傷、蜂群衰敗或飛逃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要格外注意。
1、介入他群新蜂王需要先進行「失王」操作,並預混氣味
蜂群「失王」操作,就是把原群的老蜂王取出,等到原群工蜂初建王台時再進行介王操作。不過在介王之前,需要用蜂蜜或白酒兌水噴在它們身上,等到氣味混合之後,原蜂群很少會再排斥新蜂王,這時介王成功率就高。
2、原群新老蜂王交替,把多餘蜂王清除或作為儲備王
在外界蜜源植物大流蜜期,蜂群出現新老蜂王更替,一般蜂群里的新蜂王或王台數量會很多,不做清理會引起蜂群分蜂,需要把多餘的處女王和王台一併剔除。也可以按照介王方法,把老蜂王、處女王、王台放在王籠內介入他群,作為儲備王。
流蜜期外界胡蜂比較多,即便新老蜂王交替成功,也不敢保證新蜂王婚飛時不會出現意外,這時儲備王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3、避免傍晚介王
傍晚介入他群新蜂王,一方面不利於清除原群蜂王或王台,有可能出現介入的蜂王與原群遺留蜂王爭鬥的現象,兩王相爭免不了會出現死傷。
另一方面,介王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一旦介王失敗,極容易引起工蜂「炸群」,在箱外聚集或亂飛,循著路燈、家庭電器的亮光空飛,直到力竭死亡。
4、介王「炸群」,需要等蜂群穩定情緒後再進行介王操作
傍晚介王炸群,為了避免工蜂循光空飛大量死亡,必要時可以把手電筒放在蜂箱內,打開箱蓋讓空飛的工蜂循光回巢。針對在箱外聚集的工蜂,可以用樹葉輕輕拍打,驅趕回巢,並且當晚不再進行介王操作。
白天介王炸群,工蜂有可能會出現集體飛逃,在介王時多噴蜂蜜水可以避免,不過想要再次介王,也得等到工蜂情緒穩定後才行。
5、獎勵飼喂必不可少
人為協助蜂群新老蜂王更替,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工蜂的情緒,等新老蜂王完成更替後,給蜂群進行獎勵飼喂,可以穩定工蜂情緒。工蜂情緒穩定後,出巢採集的積極性就高,採集蜜粉多了,給蜂王供應王漿的量也會增多,有利於蜂王及早交尾產卵。
6、外界天敵多,介王一周之後檢查蜂王交尾情況
新老蜂王完成更替,新蜂王會在一周時間內出巢「婚飛」,在「婚飛」交尾的過程中,極易被胡蜂、蜻蜓、燕子等「天敵」獵殺。
因此,在介王一周後開箱檢查很有必要,可以避免蜂群有可能出現的失王「工產」,也可以順便檢查蜂王產卵數量和質量,然後決定是否再次更換蜂王。
我想說,不管是人為給蜂進行新老王更替,還是蜂群新老蜂王自然更替,目的都是為了蜂群能夠更好地延續和發展。
蜂群自然更替,老王會帶著部分工蜂去到蜜源點附近安家做巢,群勢可以在短時間內發展壯大。
人為對蜂群進行新老蜂王更替,新老蜂王自然更替的規則被破壞,整個蜂群的情緒波動會很大,在新老蜂王交替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新老蜂王會出現損傷。即便人為更替新老蜂王操作成功,蜜蜂工作的積極性也沒有自然更替的高,唯一好處是可以避免蜂群出現分蜂。
蜂群新老蜂王自然交替,在外界蜜源豐富、氣候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對族群「開枝散葉」很有好處,但是遇到惡劣氣候環境時,這樣的蜂群將面臨覆滅的風險。
而人為進行新老蜂王交替,對養蜂人有利,不過初始階段也會對蜂群發展造成影響,但是往後如果遇到惡劣天氣,蜂群可以在養蜂人的幫助下安然渡過危機。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讓蜂群自然進行新老蜂王交替,還是在人為干預下讓蜂群完成新老蜂王更替呢?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