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身上隱藏的「育兒經」,你get了嗎?

2020-11-27     父母世界Parents

原標題:寵物身上隱藏的「育兒經」,你get了嗎?

最近被種草了一部小眾但口碑爆棚的節目——《和陌生人說話》。在今年推出的第三季中,有一期叫做《「憤怒」的寵物醫生》,從來沒養過寵物的小編在午休時一邊看節目一邊哭得稀里嘩啦。

無論是90歲高齡卻獨自生活的教授顧奶奶送走她病入膏肓的貓出溜,或是為了醫治自己的「女兒」(狗狗奇奇),把銀行卡都刷爆了的成亮,又或是來京5年的北漂明亮和他領養的貓湯圓最後一次道晚安......這些故事記錄的不僅是人和寵物的關係,也觀照著人的現實處境。

正如節目中的寵物醫生老尹所說:「治寵物就是在治人的病。」而人的病是什麼呢?在節目主持人陳曉楠的眼中,人的病就是孤獨和寂寞。都市人喂養寵物,實際上喂養的是我們自己孤獨的靈魂。

這些小傢伙們就像我們的親人,帶給了我們無限的快樂、溫暖和陪伴。同時, 它們也像我們的人生導師,我們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理解著生命的可貴和責任。

Cynthia L. Copeland養育了三個孩子,身邊有一群雞、羊、鵝、兔子,還有許多貓咪和狗狗。看看Cynthia L.從寵物身上都發掘了哪些「育兒經」?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貓咪一定是傲嬌高冷的嗎?狗狗一定是忠厚老實的嗎?兔子一定是溫順的小乖乖嗎?可能你的貓咪也會很黏人,你的狗狗反而會用「愚蠢的人類」的目光掃視你。

育兒經:就像寵物們有各自的性格一樣,孩子也是。當孩子表現出了一些小毛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你可以嘗試引導孩子做出合理的行為。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別對孩子輕易下結論,你不經意的批評或者歸類,很可能抹殺孩子未來的可能性。

忽略愛的小細節

別看貓咪經常一副獨來獨往、我行我素的傲嬌樣兒,但是當我們需要陪伴的時候,它們總能出現在我們的身旁,用呼嚕呼嚕的聲音告訴我們,有它在呢,別難過。

育兒經:我們往往認為只有家庭旅行或者聖誕派對這樣的事情才能讓孩子開心起來,但其實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反而能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長遠的影響。你可能想像不到,你放在午餐盒裡的小紙條,你們趕公交時分享的一個冷笑話,甚至睡前的額頭吻,都能帶給孩子溫暖和力量。

別阻止孩子探索生活

雖然如今貓咪已經不用再去狩獵了,但是它們躲貓貓的性格和躲避天,以及狩獵的習慣還在。有時候一到下午貓咪就獨自藏起來去玩耍了。或者是一個破紙袋,或者是床底下,或者是柜子里……不大的小家永遠是它們的冒險樂園。

育兒經:0-3歲的寶寶是心理發展和學習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最容易獲得知識和經驗。鼓勵孩子嘗試探索生活,不僅能培養他們的求知慾和溝通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

疫情嚴重的時候,由於不能出門,很多狗狗不上廁所可急壞了主人。這可能是因為狗狗規律的作息被打破。定時吃飯、散步和睡覺、定點上廁所等熟悉的日常生活可以讓狗狗感到舒適,也能幫助它們對訓練做出更好的反應。

育兒經:有一個規律的作息對孩子來說也很重要。無論是晚上洗澡,睡前講故事,每天要參與的力所能及的家務,還是每周日的戶外活動......養成固定的生活習慣,既能減少不必要的爭吵,也可以增強家庭氣氛和凝聚力。

撰文/Cynthia L. Copeland

翻譯/邸丹彤

編輯、視覺/雅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cnSCHYBxV5JH8q_UlWW.html












《Parents BEST》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