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這種美式飲食文化,早已席捲了中國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但在太平洋的另一畔,中國菜以低調卻又實力的姿態征服了美國人的胃。而這場中美飲食文化,確切地說中國菜「出征」美國要來得更早一些。
中國菜是隨著19世紀華工遠赴美國後出現,最初的中國菜因為華人地位,常常被視為一種很低賤的食物,甚至人們認為中國菜是臭的。
而隨著大批從中國返回的美國人所述,以及華人地位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和一些美國家庭僱傭中國人作為廚師的改變,這時的美國人從好奇到很快就被美味的中國菜所「俘虜」,逃不開「真香定律」。
19世紀末唐人街的出現,也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菜在美國的傳播。好吃、便宜,讓許多美國中產階級對中國菜館樂此不彼,即便是一些富裕的家庭,只要不對美食的國籍報以成見,也會成為中國菜的粉絲。
不僅是因為中國菜的味道,還有中國人一向講究「來者是客」的胸懷。在20世紀初,猶太人、黑奴後裔常常會被餐廳拒絕接待,只有中國人打開門不介意任何人來用餐。
在那個年代,猶太人想慶祝用餐,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中國餐館。因為在這裡人們才能夠輕鬆自由地享受食物的快樂。而即便是發展到今天,中國餐館也非常具有包容性,可接待形形色色的人。
這是以上早期中國菜在美國發展的歷史,但正如它所出現的一樣,美國的中國菜,其實和中國人認識的中國菜是有非常大的區別。而美國人認識的中國菜,又與實際的中國菜往往是南轅北轍。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美食歷史文化,又因氣候、環境、季節、水源、民族風俗等不同,形成了古老的八大菜系。如果說法國的烹飪講究的是精緻格調,那麼中國菜則呈現得是大氣般的哲學,其所考究的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生存之道。
20世紀在美國開始流行的中國菜,最初為了更迎合美國人的傳統口味,是融合了西式的美食文化。例如最受美國人歡迎的糖醋肉、炒麵味道,和在中國完全不一樣,相對來說會更甜,而且配菜也單調一些。
至於到炒菜,那就是真的是炒菜。其它的肉、海鮮都很少加。而且湯類的食物也比較少,人們更熱愛一些簡單製作的食物。
另外油炸類的食物也會相對比較多,特別是一些快餐類的中餐館。此外讓人滿臉問號的是,通常中餐館甜點會贈送一種三角形的「幸運餅乾」,並且是在二戰後就開始形成的習慣。
以至於到現在,許多美國人以為在中國的中國菜也是如此。而只有那些親自到中國旅居後的美國人才會發現,原來真正的中國菜,只有在這片神秘的東方大陸上。
所以美國的中國菜,就好比肯德基進入中國後賣串串一樣半中半西了。這就是為什麼普遍中國遊客去唐人街中國餐館時,會吐槽一點都不正宗,甚至開玩笑老外被華人給忽悠了。
但不管如何,這種來自東方烹飪的美食,早已紮根在美國美食圈,並成為美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據資料顯示,在美國大約有3-4萬家中國餐館,許多美國人的午餐都是叫中國餐館的外賣,足可見中國菜的影響力。所以美國禁華為、禁抖音,但唯一不想禁的或許就是這些中國菜了。沒辦法,是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