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紗線網,天天有分享,歡迎收看《老王漫談》。
《老王漫談》第181期
中央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第一感覺是詫異!難道我們國家還沒有建成統一的市場嗎?
認真學習思考之後,覺得這個話題,極具深意。談點個人淺見,歡迎交流討論。
一、現象
仔細想一想,確實能找到很多不合理的現象,顯示我們離真正的統一大市場是有距離的。
1、比如,某省在召開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在省內對產業鏈進行補鏈和強鏈的工作。
很顯然,這種產業布局並不是站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高度來進行規劃的。造成的後果極有可能是省與省之間的重複投資。當年用寶貴的外資引進彩電、冰箱、汽車生產線,造成的浪費極其驚人,成為嚴重的歷史教訓。未來是否會有晶片、超導、矽谷等更大更高端的類似現象?
2021年,湖北省十一項大型晶片項目開工
2、又比如,萊賽爾纖維因為其綠色環保、性能優異、價格適中被視為未來最有前景的紡織纖維。
因此,投資萊賽爾纖維生產項目成為大熱門。各地政府紛紛立項,並在土地指標、財政補貼、電力供應、人力政策、銀行貸款等方面出台優惠政策進行招商引資。
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規劃中的萊賽爾纖維產能總計超過100萬噸!如果真的全部投產,將會出現嚴重的供大於求。
如果從一個縣市的角度看,地方政府培育一個好項目,發展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其動機無可非議。但是,從全國一盤棋的要求看,這顯然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
3、還比如,全國目前有超過1億紗錠的紡紗規模。總體上產能過剩的狀況已經存在很多年了。
產生這個狀況的歷史原因是,從上個世紀80/90年代開始,不管是否具備競爭優勢,全國幾乎縣縣都上棉紡廠。回顧這段歷史,當年以縣財政投入為主的國營棉紡廠,大部分都因為效益低下,虧損嚴重,或被出售兼并或被關停轉產。儘管目前我們的棉紡產業總體上已經進入了一個健康發展的軌道,但是當年那種慘烈的「優勝劣汰」仍然難以令人釋然。
1998年上海敲響了全國紡紗壓錠的第一錘
4、再比如,某個企業因為經濟糾紛打官司,法官在判決的前一天接到縣委書記指示,要儘可能照顧當地企業。
縣委書記的要求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他考慮的是當時的稅收貢獻、GDP考核、就業保障,但卻違反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很有可能帶來逆淘汰的不良結果。
5、其他還有像:
各地層層設置障礙導致物流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政府採購過程當中設置優先保護本地企業的先決條件;勞動力、人才由於戶籍制度的因素不能在全國範圍之內充分自由地流動;用超級優惠政策非理性招商引資……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歸納起來,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各地政府站在自身利益角度發展經濟,形成了區域之間的市場壁壘,造成效率下降、資源浪費。
二、變化
對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保持連續多年高速發展的奇蹟,著名的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揭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縣域經濟之間展開充分的競爭。
一個縣可以看成一個超大的公司,縣委書記幾乎就相當於公司董事長,縣長是總經理。
每個縣每個市每個地區都各顯神通,大展身手,激活了整個中國經濟。加上正好遇上加入世貿的歷史機遇,中國經濟進入了快車道。但是,區域之間的「籬笆」也因此而形成。
而形勢在發生變化。我們現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兩個重要的戰略目標導致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變得非常緊迫。
一是內循環,二是共同富裕。
而目前的現狀是,內循環不能暢通,反而還產生了更加嚴重的內卷!缺乏高度的規劃則導致惡性競爭,強者通吃,弱者出局,共同富裕越來越困難。
三、未來
未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應該是「有破有立」。
破的是,過去看似合理,但在新的形勢之下已經成為「經濟籬笆」的各種不合理的體制制度和做法。
立的是,站在全國一盤棋高度的整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如吳敬璉所說的「市場經濟2.0版本」。
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傷筋動骨的改革!
可能出現的變化將會對包括紡織在內的各產業帶來極大衝擊和影響。
1、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職權分工變化。
中央層面的權力會更加集中,地方政府的資源調配權力會削弱。各個地方的產業發展規劃、具有戰略地位的重大項目將由中央決定。
交通運輸、司法、金融、工商管理等這些傳統意義上的條條管理職能會進一步體現中央意志而減少地方色彩。
或許未來的紡織協會會重新回到紡織工業部體制。
2、貧困邊遠地區的投資會大幅增加。
基於智能製造和大數據的大規模紡紗企業將更多地出現在有原料、土地、能源、勞動力資源優勢的中西部地區。這既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合理產業布局的需要,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需要。
從這個角度來講,目前新疆大規模投資建設紡織產業是符合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的。如果新疆紡織板塊從政策窪地發展成為產業高地,那麼在未來的國際競爭格局中就會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
3、一廠一品模式。
未來大量沿海中小紡織企業的出路在於,在各細分市場找到自己的定位,成為「專精特新」企業。很多工廠規模不大,或許只生產某一類品種甚至只有一個品種,但是因為他面對的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在細分領域裡面有足夠的比較優勢,可以充分享受14億人口大市場的規模紅利,發展空間仍然是極大的。
4、國家級的基礎設施建設。
如大數據中心、要素交易市場,都是未來高水平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所必須的。
中國紗線網製作的2018年全國紗線產量分布圖
全國究竟有多少紗錠?多少布機?主要品種的產能產量?產業分布地圖?都將能做到精確掌控。同時關鍵的產業數據應確保掌握在國家層面而不是由資本來左右。
5、大宗物資的國際採購價格趨於合理。
如果擁有超大統一市場的購買力,中國理所當然是世界頭號大買家,未來在棉花、煤炭、鐵礦等大宗物資的採購方面,有更強的議價能力。
四、挑戰
有人或許會提出疑問,這不是要回到過去高度集權的計劃體制了嗎?又要開始「跑部錢進」了?貧窮落後的地方如果不採取保護措施,經濟水平不就更落後了嗎?人才和資源流失不就更嚴重了嗎?
老王認為,要保證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回到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有一個本質的區別,那就是在統一規劃之下,堅持市場是配置資源的主體。
首先,中央需要加強的是戰略規劃、統一協調能力,資源配置的權力繼續留給市場。這有點像日本的通產省發揮的作用。「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其次,國家財政用於戰略物資的採購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統一規劃之下,在關鍵要素市場之外,仍要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充分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以保障市場活力和資源的配置效率。
帶來的挑戰是中央的產業規劃和協調能力必須是高水平的、科學的、精準的。
由於水平有限,以上一些淺顯的想法或許是有很多錯誤的,歡迎同仁在評論區拍磚。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中國紗線網公眾號後台
回復「老王漫談」,獲取《老王漫談》合集
- 關於老王漫談 -
《老王漫談》是中國紗線網重磅打造的欄目,中國紗線網總編王果剛用三十餘年的紡織從業經驗,全球實地考察的感悟評論紡織天下事,探討行業新趨勢,是從業者了解紡織行業的重要窗口。
高手在民間,評論出真知,誠邀您在文末留言,您的反饋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我們也會及時回應相關評論。行業最近在關注什麼?您想聽到哪個話題?歡迎大家為老王提供建議,直接在文末留言即可,採納即可獲得豐富獎品~
「今日話題」
您覺得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利弊有哪些?請大家留言評論~
在文末留言評論,我們將選出3位幸運讀者送出微信紅包~
更多紡織行業新聞,請點擊下方關注「中國紗線網」公眾號,有粉絲說看不到我們最新發布的新聞,那是因為公眾號改變了推薦規則,只要您將我們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我們的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