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軍對比法」面前,保時捷Taycan也不是小米SU7的對手!

2023-11-16     汽車扒一扒

小米汽車可能是最近一段時間內最火的話題了,從首次曝光的SU7來看,這台車拉滿了大家的期待值。

一方面,首款車型SU7的設計沒有太多槽點,說明在雕刻上贏了一分,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另一方面,從目前曝光的數據來看,無論是電機功率、平台架構還是續航、供應商,生產資質,也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目前來看,用戶吐槽最多的可能就是「北汽製造」,北京越野提供生產資質,但這不意味著小米汽車全權由北京汽車掌控。

小米非車企,沒有生產資質,「借殼模式」是最好、最簡單、最高效的方式,和江淮的蔚來、 力帆的理想同理,生產資質用北汽,不意味著廠房、產線、供應商、工人以及設計圖紙和北汽有直接關係。

所以吐槽北汽的用戶,還是散了吧。

「雷軍對比法」一直被人吐槽,比如說「我們的產品厚度比一元硬幣更薄」, 結果「薄了一個寂寞」。

網友最近拿出了小米SU7和保時捷Taycan的對比數據,再次上演「雷軍對比法」。

比如說尺寸方面, 小米SU7尺寸接近5米,比保時捷Taycan更大,同時小米SU7的極速能跑265km/h,而Taycan只能跑260km/h,所謂的保時捷還跑不過小米汽車。

另外,小米SU7的電池包容量為101kWh,而保時捷Taycan的電池包容量卻不足80kWh。

電芯方面,小米用的寧德時代也比Taycan的LG出貨量更大,再次勝出一籌,當然小米SU7還有雷射雷達,這是保時捷Taycan所沒有的。

這種對比有沒有意義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通過「雷軍對比法」擴散更多小米SU7的亮點,突出本位價值。

的確從數據上來看小米SU7亮點不少,高配車型的雷射雷達、前後電機四驅,性能和自動駕駛輔助基本上是穩了。

另外,小米SUV7的800V平台和小米自家的作業系統都是亮點,網際網路企業造車往往有著重新洗牌的思維,所以從硬體上來說,小米SU7的尺寸、設計、用料、配置表現都應該和8年前的特斯拉擁有相同的思維。

把車當成一個科技設備來設計,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結果,目前人們最關注的就是小米SU7的定價範圍。

如果其定價能夠在17萬-27萬之間,拉開各個版本的定價差距,對於市場來說小米汽車將會有一個巨大的市場。

雷軍擁有巨大的粉絲群體,這群擁躉者只要有10%的人群願意消費一台20萬左右的小米汽車,對於小米汽車的銷量推動都是巨大的,所以小米定出了3年銷量70萬-80萬的目標。

從一個新勢力的角度來看其實這一數據難度並不大,零跑、哪吒這種全新的新勢力品牌也都在向著這一數據靠攏。

小米汽車擁有諸多優勢,除了生在一個更好的時代中,今年年底新能源單月滲透率將會超過40%,更多人接受了新能源汽車,小米本身還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和顛覆能力,配合著科技用戶以及自家數據、科技的硬體支持,帶來了另一條新的突圍路線。

未來的小米汽車如何完成破圈的使命,核心點應該在這些硬核數據背後的產品表現力,安全性、操控表現、可靠性、價格以及舒適度,如果從一台車的角度來看,這些又是合格且安全的,那么小米汽車的前景,並不會太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ae34e8dcccb72d95297756d721c03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