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身邊】17年前他滿身糖尿病併發症,還失去一個腳趾!至今未復發,專家教你「管住嘴,邁開腿」!

2020-07-19   健康杭州

原標題:【專家在身邊】17年前他滿身糖尿病併發症,還失去一個腳趾!至今未復發,專家教你「管住嘴,邁開腿」!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疾病群,久病可能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病變,最後出現功能衰竭,導致病人致殘或致死。

雖然是常見病,但許多人對糖尿病並不了解,甚至許多人在被確診為糖尿病後不想治療甚至抗拒治療。 浙江省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委員、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血液科主任俞娉主任醫師說,在門診中有這樣的患者其實並不少,一面覺得這個病不痛不癢,一面又覺得反正有併發症,就乾脆放棄治療了。殊不知,長期高血糖的背後,不可逆轉的併發症正悄然新增或加重,往往惡化到中晚期才被發現,但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17年前, 他檢查出一長串併發症

還失去了一個腳趾……

近四十歲的李先生(化名)樂觀、豁達,身材健碩。只有親近的人才知道,他還是一位二十年的糖尿病患者,曾因糖尿病併發症失去了一個腳趾,眼睛也接受過雷射治療。

回憶起自己第一次來找 俞娉主任看病時的場景,他說:「那時候非常抗拒治療,還好俞主任堅持說服了我。現在想想,真的很後悔!各位『糖友』一定要早期重視,和醫生配合,做好治療。」

17年前的一天,一對母子急匆匆地來到了俞娉主任的診室里。這位兒子,正是當時20歲的李先生。通過詢問,俞娉得知李先生在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僅僅3年後,不僅已出現了眼部併發症,最近還出現了足部潰瘍。媽媽心急如焚,可兒子李先生卻站在她身後一言不發。基於多年糖尿病患管理經驗,俞娉決定單獨跟李先生聊聊。沒想到,他一開口就是一句:「治病?我不要!」

原來,李先生並不願接受患糖尿病的事實,覺得糖尿病只是「血糖高一點」而已。一開始,他的身體確實也沒什麼明顯不適。即使迅速出現了併發症,李先生也覺得「不痛不癢就都不是大事」。所以他不僅拒絕用藥,還我行我素地保持著熬夜、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而母親焦慮的情緒和關於併發症的「恐嚇」,讓他愈發覺得生活無望,不如「及時行樂」。

在俞娉的反覆勸說下,李先生終於接受了全面檢查。結果,檢查報告中長長的併發症徹底讓他「慌了神」:他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很高,有了酮症酸中毒的情況,胰島功能也不是很好,還合併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伴感染、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如果不規範管理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病情,俞娉一方面定製了相應的降糖治療方案,另一方面還特別注重和李先生的溝通以保證治療方案的執行。經過她潛移默化的安慰和不斷鼓勵,李先生慢慢變得開朗起來,開始主動配合治療,病情也逐步達到控制。到出院時,他不僅足部潰瘍明顯癒合,還擺脫了一天多次的胰島素注射,大大增加了對治療的依從性和信心,重燃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之後17年里,李先生堅持定期主動來醫院複診,積極配合俞娉主任的管理。他的血糖水平長期達標,並發疾病得到控制,再沒有因糖尿病住院的情況。

源頭管理血糖很重要,

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個性化治療

在市三醫院內分泌科病區里,可以看到許多的錦旗。其中,贈送者中有不少是李先生這樣的患者:他們從最開始的牴觸治療,到逐漸接受,最終主動改善生活方式,自我監測配合治療……這些改變無不得益於俞娉及市三醫院內分泌血液科一直提倡的優質慢病管理理念及貼心耐心的溝通。

俞娉解釋道,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水平太高、腸促胰素分泌過少是高血糖的主要因素。在治療中,不僅要從源頭控制血糖,更建議實施個性化治療。

比如,俞娉多年對李先生及同患糖尿病的母親一併管理。不僅改善整個家庭的生活方式,還根據兩人年齡、併發症及實際身體情況設定不同目標,不斷調整,選擇最適合的血糖控制方案,使他們每個人的血糖控制都能優質達標,大大延緩了並發疾病的發生髮展,讓他們可以有質量地生活。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個性化科學治療呢?

在此,俞娉也對「糖友」們常見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

飲食享受與飲食控制不能兼得嗎?

很多人認為糖尿病飲食控制就是不能吃,不能喝。這是錯誤的。糖尿病應該做到科學合理飲食。

在病情穩定情況下,糖尿病患者一般每日供給熱量以2000千卡為宜。

比如,每日食譜可以這樣安排:早餐:牛奶250克雞蛋1個(帶殼60克)咸麵包2片(70克)鹹菜少許;午餐:米飯(150克)菠菜肉絲(瘦肉50克、菠菜100克)黃瓜150克烹調油10-15克食鹽少許;晚餐:米飯(100克)清蒸魚(草魚75克)炒萵筍250克烹調油10-15克食鹽少許;睡前半小時加餐:蘇打餅乾25克。

怎麼知道自己吃了多少?

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嘗試使用「標準餐具」:

專家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記的飲食指南:

一定要吃的:半個手掌大小的魚、雞蛋、肉、豆腐。

儘量多吃:兩手掌大小的黃、綠色蔬菜。四手掌大小的海藻類、蘑菇類。

適當吃一些:雙手食指和拇指圍成圈大小的水果類。

零食可從三者中選擇其一:單手食指和拇指輪廓大小的甜點,如月餅。單手手掌中心大小的糕餅,如蛋糕。單手一小把零食,如薯片。

選擇何種運動方式最合適?

以有氧運動為主,可以消耗葡萄糖、動員脂肪、調整心肺。包括:步行、騎自行車、游泳、跳舞。其中,以步行最佳。

至於運動的頻率和強度:建議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鐘,以周身發熱、微微出汗為宜,不建議運動到大汗淋漓。

運動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1. 培養規律定時定量運動的習慣。2. 不在飢餓或飽食時運動。3. 避免單獨運動。4. 運動時攜帶糖尿病救助卡、糖果、點心等。5. 出現心慌、出虛汗、乏力、胸悶、下肢疼痛時應立即停止運動。6. 必要時就近就醫。

專家簡介

俞娉,女,內分泌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浙江省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師協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營養及代謝學分會委員、杭州市中西醫結合分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杭州市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杭州市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常務委員,擅長於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痛風、高脂血症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診治。

專家門診、甲狀腺疾病專病門診:每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供稿 /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轉載請註明「健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