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創新「就業扶貧車間」模式,通過「廠房式、基地式、居家式」等多種就業扶貧車間建設,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多渠道就近就業,實現增收脫貧。
在茶陵縣經開區,扶貧車間裡整齊地排列著300多台全自動電腦縫紉衣車,上面標註著50個行政村的名字。培訓以後,村民將帶著成套的設備和訂單回到村裡的扶貧車間。
東莞互利時尚株洲公司總經理 李永忠:每個村提供15名培訓人員,我們會把這些設備全部安裝到村裡,然後我們派專業的指導老師下去,讓他們能夠獨立地運轉,獨立地進行自我的生產、加工。
今年3月,株洲與東莞互利時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全市160個貧困勞動力較多的村建設「服裝裁剪」扶貧車間。由公司統一安排訂單,扶貧車間進行加工生產。預計新增就業崗位3200個。門檻不高,規模更大,居家掙錢,這種新的車間扶貧模式很受村民歡迎,目前,首期培訓在茶陵鋪開。
位於炎陵縣霞陽鎮的銀太紡織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的產量已經恢復到以往的60%。疫情期間,當地勞動部門組織附近貧困勞動力優先復工,曾愛玖就是其中一個。2017年易地搬遷後,曾愛玖和九龍工業園縣級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的20多名鄰居就近上崗,成為了紡織工人。
炎陵霞陽鎮易地扶貧搬遷戶 曾愛玖:搬到了開發區集中安置區的新房子,又找到了新工作,每個月還能夠拿三千多元錢,幸福呢。
炎陵縣銀太紡織有限公司綜合辦主任 胡勇名:我們扶貧車間針對貧困勞動力的吸納採取應收盡收的原則,特別是安置區的貧困勞動力,只要他願意來,總有一個適合他的崗位,比如說安排搞衛生,身體有殘疾的就安排做門衛,總有一份合理的收入,而且工資還不少,每個月有3000以上。
茶陵縣秩堂鎮龍江村,一場春雨過後,茶葉的清香瀰漫在田間地頭,扶貧車間裡,茶農們正在加工新茶。雖然有疫情,但今年的4噸新茶已經被預訂一空。作為省級特色產業園,這個基地獲得100萬元資金支持。在株洲,這種基地式的扶貧車間因地制宜,村民務工、務農、顧家三不誤,就業穩定有保障。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會計師 羅芳:株洲市的扶貧車間,有廠房式的扶貧車間,有居家式的扶貧車間,也就是說你有訂單的話,我可以在家裡生產、在家裡種植。第三個是基地式的扶貧車間,通過種養基地幫助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實現就業。
2018年以來,株洲已累計為就業扶貧車間發放各類補貼400萬元,其中以工代訓補貼150多萬。目前,株洲31家就業扶貧車間、33家就業扶貧基地全部復工,吸納貧困勞動力1534人,返崗率100%。
來源/新株洲 記者/孫晨譯 劉鵬
編輯/王琦泉
投稿郵箱:610255300@qq.com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