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億賣身退市,中國紙王被外企收購

2024-10-06   新銳作家文壇

2024年3月,維達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股權轉讓事件,金鷹集團以261億人民幣的價格成功完成了對維達的收購。

維達創始人李朝旺及其家族順利實現了股份的套現並退出,從而獲得了55億元人民幣的現金資產。

回首最初,經過數十年的持續奮鬥,李朝旺將一家規模微小、甚至難以稱之為作坊的日化工廠,成功轉型為一家上市公司,成為廣東省江門市首家成功上市的民營企業。

到2017年,維達公司被納入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成分股,其在亞太地區建立了12個先進的生產基地,並榮獲「中國紙王」的美譽。

那麼近幾年,維達究竟經歷了什麼,使李朝旺不得不將自己傾注心血經營的企業,賣給印尼富豪呢?

1958年,李朝旺在廣東江門出生,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從小他就特別活潑,跑得快,腦子也轉得快,在小夥伴們中間特別有威望,大家都叫他「孩子王」。

上學之後,他更是當上了班長,帶著大家一起學習和玩耍。

後來,他去農村鍛鍊,雖然環境艱苦,但他還是憑著自己的本事當上了農場的「副隊長」。

這種領導能力,在他後來進了紙製品廠工作後,展現得淋漓盡致。

那時候,大家英語都不好,所以看到外賓,都跟躲貓貓似的,誰也不敢去打招呼。

只有李朝旺,一點都不怯場,僅憑一句簡單的「hello」便主動上前,他帶著外賓游工廠、嘗美食,在神不知鬼不覺中成功簽下一筆價值5萬美元的大訂單。

1985年,隨著新會河南紙製品廠與另一家包裝廠的合併,李朝旺被提拔為廠長,年富力強、滿懷壯志的他,開始積極尋找推動企業發展的新機遇。

然而,當時的內地市場相對封閉,沒啥新東西冒出來。

為了尋求突破,李朝旺毅然決定前往繁華的香港,希望能在那裡找到新的商機。

在一次商務宴會上,李朝旺看到個有意思的事情:有個客戶沒用服務員遞過來的面巾紙,而是自己從兜里掏出一包方方正正的小紙巾。

他仔細一看,這種小紙巾拿著方便,又乾淨衛生,特別適合那些講究生活品質的人。

可是,這麼好的東西,在內地卻沒幾個人知道,真是太可惜了。

李朝旺回去後,立即開展市場調查,得知內地只有上海的一家名為「雪花牌」的造紙廠生產這種紙巾。

但該廠主要面向外貿市場,對內地市場並不重視。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李朝旺意識到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

於是,他迅速行動起來,申請在廣東代理「雪花牌」紙巾。靠著維達的生產實力和他自己的拼勁,代理生意越做越火,並積累了一定的市場影響力。

但李朝旺不是個容易滿足的人。他心裡清楚,要想真正牛起來,還是得有自己的看家本領。

於是,他又從香港弄來了一堆先進機器,開始自己生產小包裝紙巾,打算打出自己的牌子來。

1987年,他自主研發的「威牌」紙巾正式進入市場,定價為一角錢一包,這個價格相當於現在的15元。這個高端定位,一下子就讓那個本來沒啥成本優勢的造紙廠找到了活路。

1990年,李朝旺正式註冊了「維達」商標,走出了他打造自己品牌的第一步。

在維達商標正式註冊後,李朝旺開始探索有效的市場策略,以促進高端紙產品的銷售,從而推動其市場占有率穩步增長。

第一條策略,就是在產品包裝上印上了大大的品牌標誌,然後成功地把產品賣進了五星級酒店。這樣一來,大家看到那個標誌就知道是啥牌子了。

第二條策略就更有意思了,他們經常給麥當勞的店長送維達紙巾,用這種方式讓店長們喜歡上他們的產品,最後,廣東地區的170家麥當勞門店都用上了維達紙巾。

第三條策略就更牛了,維達是紙品行業里第一個在電視上打廣告的公司。他們不僅贊助了全國足球甲A聯賽,還在2001年成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的「專用紙供應商」。

除此之外,還請了沈殿霞和林志玲代言,吸引了一大堆粉絲。

不知不覺中,維達紙品就火遍了大街小巷,從豪華酒店到路邊的公共廁所,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成了「中國紙王」。

2007年,維達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為江門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

與此同時,國際巨頭瑞典SCA公司也注意到了這一市場潛力,走高端路線的維達自然成為了SCA的併購目標。

2007年維達在香港上市時,SCA即已入股維達並持有約20%的股份。此後,SCA通過多次增持和要約收購,於2013年9月將持股比例提升至51.40%,正式成為維達的控股股東。

在SCA的支持下,維達於2014年以約11.4億港元的價格收購了SCA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地區的商業營運業務。

此次收購使維達獲得了得寶、噓噓樂、包大人等多個知名品牌的永續及獨家使用權,並得到了企業的創新和專業技術支持。

維達的產品線也由此擴展至「生活用紙、失禁護理、女性護理、嬰兒護理」四大品類,公司營收實現了快速增長。

在接下來的三年里,維達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7.46%、21.42%以及24.35%,展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隨著維達業務的持續攀升,其市值也實現了顯著的增長,進而為SCA帶來了近十年間接近十倍的投資回報。

然而,在2017年營業值達到高峰後,2018年起,隨著原材料紙漿價格的持續上漲和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維達的凈利潤開始逐步大幅下滑。

面對這一挑戰,SCA於2020年後開始考慮出售維達。

消息一經公布,迅速吸引了全球硬木紙漿生產商Suzano SA、貝恩資本、CVC、DCP Capital,以及印尼兩大知名企業財團——金光集團和金鷹集團的關注。

最終,金鷹集團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堅定的戰略決心,以261億港元,正式收購維達。

說到金鷹集團,就不得不提到其創始人——著名華僑陳江和。

陳江和是對中國捐款最多的海外富豪之一,其在中國境內的累計捐款已超過4.5億元,曾被多次授予「中華慈善獎」。

而陳江和的人生軌跡,與李朝旺一樣,充滿了傳奇與勵志色彩。

陳江和少時貧困,其父陳金榮赴印尼務工,以售賣零配件和汽油為生。

因家境貧寒且父親健康不佳,作為家中長子,年僅17歲的陳江和不得不輟學,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1967年,他踏上了創業之路,起初為石油公司供應零配件,後逐漸拓展至經銷發電機、煉油廠設備,並最終成為石油公司的承包商。

到1983年,陳江和的金鷹集團已經挺厲害了,資產接近1億美金,而且開始涉獵石油公司,夾板廠以及房地產等領域。

進入21世紀,金鷹集團開始涉足紙業,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超級大的跨國公司,資產超過200億美元。它們不只是做紙,還做粘膠纖維製品、棕櫚油加工,還有新能源這些高大上的東西。

而且,在印尼、中國、巴西、馬來西亞、菲律賓這些地方,到處都有它們產品的影子。

在陳江和的不懈努力下,金鷹集團逐步壯大。

2006年,陳江和憑藉220億美元的身家榮登印尼首富之位。

而收購維達,也是金鷹集團的一個戰略方向。

陳江和女兒陳昱廷自2023年9月起,陸續增持維達股份,最終持股比例達到7.69%。

那麼,為什麼金鷹集團把眼光投向了維達呢?

一方面,金鷹集團有自身的原料成本優勢,作為全球領先的林漿紙一體化製造商,其入主維達後,可以通過產業鏈的整合,把維達的原料供應弄得更穩當,成本更低,這樣賺錢就更容易了。

另一方面,金鷹集團特別看好中國的生活用紙市場,覺得前景一片大好。維達作為這個市場裡的明星品牌,銷售網絡遍布全國,金鷹集團想通過維達,把生活用紙這塊蛋糕做得更大。

金鷹集團的這次收購花了大價錢,全盤接手維達,維達創始人李朝旺在SCA入駐時尚能經營管理公司,而這一次,李朝旺和歐洲資本將完全退出。

維達被收購後,有人發出疑問:現在都在追求買國貨,維達成為「洋貨」後,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毋庸置疑,金鷹集團自身在造紙行業內實力顯著。

它旗下的亞太資源集團作為享譽全球的紙漿與紙製品製造商,無疑將為維達在原材料供應、技術創新等關鍵領域注入全新動力,助力其競爭力邁上新台階。

但「洋老闆」接手後,維達的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肯定會有所變化。

畢竟,不同國家、不同公司,做事情的方式肯定不一樣,經營理念、決策流程也會發生變化,所以維達的員工得花點時間適應新的工作方式。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消費者是否買單,而消費者最關注的就是產品質量和價格。

金鷹集團當初決定收購維達,正是基於對其品牌價值和市場地位的充分認可。我們相信,金鷹集團會慎重考慮市場反應,不會輕率地降低產品質量或大幅度提高價格,以免違背其收購的初衷。

當然,看到陪伴我們這麼多年的本土品牌被外資購買,心裡多少有點不是滋味。

不過也有令人期待的地方,比如說,他們會不會看著印尼那大片大片的熱帶雨林,突發奇想,做出一款香得讓人想打噴嚏的紙巾?或者,學學印尼那些傳統的手工藝,把紙巾包裝做得超有特色,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

而且,一個品牌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陳江和作為一名愛國華僑,相信能夠將這份愛國情懷融入到維達這個品牌中,成為連接消費者與品牌情感的橋樑。

我們也希望維達能繼續保持自己的特色,同時又能用上新東家的好資源,從而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和快樂的體驗。

畢竟,只有那些不斷創新、一直往前沖的品牌,才能贏得大家的信任和喜愛,站穩市場腳跟。

— END —

*文章內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柚白

編輯: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