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精心科學的養娃,爸爸覺得打一頓什麼都能解決!分歧化解不了?這題我有解

2023-12-11   CC爸媽

原標題:你精心科學的養娃,爸爸覺得打一頓什麼都能解決!分歧化解不了?這題我有解

01

「我怎麼這麼討厭我婆婆。」

「要被我老公氣死了!」

當閨蜜發來這樣的消息,放下手頭的事兒吧,來活兒了。

嘿,已婚婦女的吐槽局,往往都從diss婆婆,或者老公開始。

想必大家也猜的到,人到中年,家庭矛盾無非就集中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

隔代育兒分歧我就不多說了。

跟隊友也是如此。

雖說是一個被窩睡不出兩家人,但畢竟早就不睡一個被窩了,意見不同也實屬正常。

前兩天文章里還有大批吐槽呢:

  • 你覺得哪怕孩子犯錯,也要共情、更要注意語言表達,但有人只會情緒化輸出,動不動就批評指責;

  • 你抱著教育學、心理學默默的啃,但對方就直到躺沙發上玩手機、坐馬桶上刷視頻…

你覺得哪怕孩子犯錯,也要共情、更要注意語言表達,但有人只會情緒化輸出,動不動就批評指責;

你抱著教育學、心理學默默的啃,但對方就直到躺沙發上玩手機、坐馬桶上刷視頻…

有姐妹直言:

我做得再好有啥用,有人拖後腿,那對孩子都是不好的影響,這不白玩一場?

額...咋說呢?

你若吐槽,我絕對無腦站你,奉陪到底,情緒價值拉的滿滿的。

但要說「白玩」,這事兒還真有點爭議。

婚齡10年,媽齡9年的經驗告訴我:這場鬥爭的內耗,其實大可不必。

02

如果把孩子所生活的環境比作一個大的生態系統,那麼,我們每個人的養育/教育方式(不只是家庭成員,還包括學校老師),都可以稱作一個「微環境」。

自從我當媽開始,就走入了一個誤區,我希望整個生態系統是一致的,最好他人都跟我是一致的。

做教育這麼多年,研究了這麼多家庭,自己也橫衝直撞了數年,我才發現原來我是錯的。

一念之差,讓我自己內耗了數年。

今天就說點掏心窩子的話。

你知道嗎?

人類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甚至記憶都是有選擇的。

它會趨利避害,記住那些美好的、忘記那些不好的。

誰都是在回憶尋找蛛絲馬跡證明自己被愛過,這是生物的適應性遺忘規律,也是人類治癒自己的一種方式。

人類幼崽也是一樣的,TA沒你想像中那麼弱小。

  • 被爸爸語氣嚴厲的批評了幾句,就內心受傷,以後都破罐子破摔?

  • 被爺爺奶奶嚇唬了兩句「再不聽話就把你抓走」,就安全感受損?

  • 被老師說了句「這都學不會」,就自信全無,以後再也不想學習了?

被爸爸語氣嚴厲的批評了幾句,就內心受傷,以後都破罐子破摔?

被爺爺奶奶嚇唬了兩句「再不聽話就把你抓走」,就安全感受損?

被老師說了句「這都學不會」,就自信全無,以後再也不想學習了?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想想看,他們真要這麼容易受影響,也不會反覆犯錯,「頑固不化」了。

當了這麼多年老母親,你還不知道嗎:幾乎每個孩子在臉皮厚這一塊,都是有點子天賦在身上的。

只有不是所有人,都在無時無刻的這樣隨意對待他們。

所以,只要咱們自己這個微環境是穩定的,是能提供持續且正面的影響的,那你就不用太緊張別人怎麼管孩子。

哪怕娃在其他家庭成員、老師那裡遭受到些「打擊」,只要你認真且正確的對待,這一點點的創傷,是完全能撫平的。

被爸爸吼了?沒關係,媽媽總能包容我;

被老師批評了?沒關係,媽媽會給我充分的認可。

如此,孩子便也足以心智健康的成長。

03

怕就怕,當出現分歧的時候,我們總會執著於把自己的觀念徹頭徹尾的灌輸給對方,把勁兒用在了沒必要的地方。

你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試圖說服別人、改變別人的能量消耗,要遠遠大於保持自我內核穩定時的能量消耗。

舉個例子:

DD昨天滾著瞧上了飲水機的空桶。

在地上一邊滾筒,一邊試圖往上面跳過去。

後來,一個沒穩住,摔了個跟頭。

奶奶見狀,直接過來:

我早就告訴你了!這麼玩得摔!你就不聽,非要玩,你看,磕了吧!

如果老大CC那會兒,聽見這種說辭的瞬間,我已經上頭了!

這種馬後炮式的表達,無異於在孩子傷口上撒鹽,更別提什麼「長記性」的教育意義了!

然後心裡對奶奶充滿怨念,試圖說服她:「孩子都摔了,不先安慰她,還落井下石?這樣說對孩子會…您應該...」

有用嗎?

我試圖改變了我婆婆好幾年,最後發現:

隔代育兒矛盾「亘古流傳」,老人幾十年的思想更是根深蒂,你說得再有理,她們也不可能輕易改變。

估計內心還會想:就你們懂,我啥都不懂,我做啥都是錯的。

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老人接受不了,我也生一肚子氣。

有時候不當面說破,大機率也會默默在心裡吐槽:

她這個做法,對孩子真的很不好!

怎麼能這麼跟孩子說話呢?

我是不是該跟她溝通一下...

經歷過的都懂,雖然是一點小事,但對情緒消耗真的很大。

類似的事情若是放在隊友身上,更是有過之無不及。

畢竟,跟老人還能收斂些,跟孩兒他爹,高低可能還得吵一架。

最後仔細盤算下來,除了激化矛盾,好像啥問題也沒解決。孩子可能還被晾在那,聽著你們爭執,繼續遭受一輪傷害。

總之,勞民傷孩兒、消耗自己,怎麼算,這個投入產出比都低了點。

04

所以,同樣的事擱現在、擱DD身上,說是遭受過毒打了也好,說是我學精了也罷。

我是絕對不會再內耗自己半個精力值了。

我是怎麼做的呢?

我直接沒有理奶奶的話茬。

我只是把DD扶起來,很溫柔的跟他說:

摔到哪了,很疼吧?快來媽媽給你揉揉~(安慰孩子)

你看這桶是會滾的,如果你看不准踩桶上,就容易摔。(點明後果)

媽媽覺得這遊戲可有點危險,咱最好不玩了。(表達期待)

如果你非得玩,那你下次可得瞅准了跳。(尊重孩子)

這一番操作,足以把DD從剛才奶奶那波「翻舊帳」的語境中拉出來。

既不會讓他在情緒上受到傷害,又能著眼於可改善的未來。

重點是,我全程心態平和、我非常平靜,我按自己希望的方式對待了孩子,我甚至有點愉快。

但如果把我有限的精力放在跟別人battle上,我最後是沒有辦法這麼心平氣和去安慰DD的。我自己氣都氣飽了!

甚至孩子都可能不小心成為雙方的出氣筒。

所以,與其把精力用在說服別人身上,倒不如用盡全力,保持自己的內核穩定。

做好自己,比改變別人容易多了,還不用置氣,我輕輕鬆鬆就能做到90分!

還是那句話,只要把自己這個「微環境」打理好,四兩也能起到撥千斤的效果。

換成老公也是一樣的。

比如學習這塊,C爸比我要嚴格的多。常常糾結於CC的學科學習是不是太鬆懈了。

他輔導作業,檢查試卷時,也會脫口而出:「你這裡怎麼能出錯呢?」、「這之前不是給你講過嗎?」

但我就覺得,小學階段,還是以保持興趣為主。對待作業、成績,都更為佛系。

前段時間期中考試,CC數學考了84.5分。

這個成績在班上屬實算不上優秀。她自己估計也心知肚明。

當天晚上我剛到家,她從門縫裡探出個小腦袋,左顧右盼挑了個C爸看不到的瞬間,偷偷朝我招手,小聲說「媽媽進來」!

我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嗎?

她考的少心虛,家長簽字,不敢找C爸,但她敢找我啊。

「媽媽,快來幫我簽個字!別告訴我爸爸啊!」

要是兩年前,聽見這話,我第一反應也是生氣、怪C爸的:都怪你平日那麼嚴厲,孩子都不敢跟大人說實話了!

日後可能高低得找個由頭,拿這事兒跟他爭論上一番。

但現在我也明白了。

爸爸威嚴,但我寬鬆啊。

這樣,家庭的微環境中,至少有一個,是讓CC敢吐露心聲的。

如此,她就不至於去撒謊隱瞞。

這就夠了啊?我為什麼非要追求她在所有人面前都敢暢所欲言呢?

有一個人無條件接納,讓她情緒流動出去了,不就夠了?

包括跟學校老師之間的分歧也應如此。我們不能保證每個老師的方法都是自己認可的。

就比如:

  • 有的幼兒園老師為了讓孩子多吃兩口飯,會說:再吃兩口,不然媽媽晚上就不來接你了;

  • 或者小學老師會因為孩子作業沒寫完,就很嚴厲的批評甚至當眾罰站...

有的幼兒園老師為了讓孩子多吃兩口飯,會說:再吃兩口,不然媽媽晚上就不來接你了;

或者小學老師會因為孩子作業沒寫完,就很嚴厲的批評甚至當眾罰站...

我們不可能每次都大動干戈的去和他們理論,去告訴他們你這樣管孩子不對不可能,也沒必要。

你只要打造好自己的微環境,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媽媽都會準時來接你;分析老師行為欠妥但動機是好的...

就足矣~

相信你能帶給孩子的能量!

孩子在別處損失掉的那些安全感、自尊心,在你這裡都能找補回來。

05

動用太多的精力去改變別人,這種消耗太不值得,且收效甚微。

有句話說,人是改變不了的,當他發生改變時,那是因為他自己想改變了。

就算你想讓他們改變,那也應該是,先做,當他們看到你這樣做的好處,自然就會動心。

就像C爸,那天CC偷偷叫我,他也跟進去了,以為是CC有不懂的題他想進去幫她講。

但進門就看到CC立馬把試卷藏身後了。

他能不明白怎麼回事嗎?

孩子有事不跟他說,甚至開始瞞著他,他也有點接受不了,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嚴厲了。

我再吹吹枕邊風,敲敲鑼邊鼓,「其實有時候咱們看起來太嚴肅,孩子可能就不敢說實話了。小事兒也就罷了,萬一以後被欺負了,還不敢跟大人說,自己鑽牛角尖,就有點嚇人了」。

果然,第二天我就聽C爸跟CC說:

「成績只是檢驗你最近學習狀態的手段,並不代表你這個人不好。你考得少,爸爸也絕對不會批評你的,你成績不好我也是愛你的,我就是想幫你看看錯在哪了」。

哈哈,這話術硬的,活像是看我文章現補課的。

畢竟是親爹,誰是誠心害孩子呢?

有些事,他聽得進去,選擇了變化,皆大歡喜。

也有些事兒,他最後也沒認同我,死活也不認同。

那就拉倒。

改變別人只能盡人事,最後還是得聽天命。

改補了我就自顧自堅持我的。

不要遺憾他為什麼沒有一個那樣的爹?

而是去慶幸,她有一個你這樣的媽!

堅持自己情緒穩定,只要我給孩子的微環境足夠好,我給她一個強大的硬核,我就不怕他面對別的風雨!

姐妹們,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今日視頻話題:為什麼孩子總是沖媽媽撒氣?

兒童精神科爆滿,抑鬱三大成因出爐!看完第一個瞬間淚崩!我的孩子太苦了

千古難題:一寫作業就犯愁?真相讓我瞬間清醒!幸好小學知道還不算晚!

有誰懂啊?中年男人「極樂世界」的秘密,我活到35歲,意外參透了!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覺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