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懸7年終落定!中煤財險迎新任總經理,如何打造特色經營之路?

2024-07-30     國際金融報

空懸近七年後,中煤財險總經理一職的接任者終於落定。

7月30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中煤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煤財險」)近日公告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已核准張振軍擔任公司總經理的任職資格,公司也已正式發文聘任。

張振軍的升任,結束了中煤財險總經理長達近七年的空缺局面,他也成為中煤財險成立以來第二位經監管核准的總經理。

人事震盪不斷

中煤財險在總經理一職的人選上,可謂是一波三折。

2007年5月,中煤財險獲批籌建,並於次年10月獲准開業。而就在這一年零五個月的籌備期里,中煤財險就迎來送往了四位擬任總經理,分別是張雲翔、李寶福、吳昌瑞、吳建民。

直到2011年1月,原保監會正式核准蒲海成擔任中煤財險總經理的任職資格,這也是該公司首任「合法」總經理。

動盪始於2017年。這一年11月,中煤財險董事長潘躍飛、總經理蒲海成雙雙辭職。一個月後,該公司發布公告稱,董事宋立偉代為履行董事長職務,並履行法定代表人職責;黨委副書記王建宏為公司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

不久之後,中煤財險副總經理郭建民升任董事長,但總經理一直空缺。

2019年3月,王建宏不再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同年5月,中煤財險面向全國公開招聘總經理。12月,華農財險原副總經理郜延華出任中煤財險臨時負責人,並代行總經理職權。

不過,2021年3月,任職僅一年有餘的郜延華選擇離開,不再擔任臨時負責人。中煤財險總經理之位再次空懸。

2022年9月,張振軍獲批出任中煤財險副總經理(主持工作),並在今年7月正式獲批擔任總經理。

從過往簡歷看,張振軍是律師出身,此前已在中煤財險任職十餘年,算是一名「老中煤人」。他曾任公司黨委委員、董事會秘書、職工董事、法律合規部總經理、黨委辦公室主任、辦公室總經理,以及中煤聯合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監事。

目前,「70後」張振軍在中煤財險不僅擔任總經理一職,同時還身兼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合規負責人、首席風險官、法律責任人等職務,集多重身份於一身。

10年累虧超6億

作為一家以煤炭保險為招牌的財險公司,中煤財險成立於2008年10月,註冊資本12.2億元,總部設在山西太原,經營範圍涵蓋財產損失險、責任險、農業險等。

目前,中煤財險機構網絡已延伸至山西、河北、山東等8個省份。特別是在煤炭保險領域,該公司確立了核心競爭優勢及客戶資源優勢,安責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市場份額在山西排名第一,全國煤礦業務覆蓋率達到20%。

從股權結構看,中煤財險股東較多,共有16家。其中,山西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持股32.78%,為第一大股東;長治市南燁實業集團持股26.23%,為第二大股東;中煤集團和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分別持股8.2%,並列為第三大股東;其餘股東持股比例均不足5%。

儘管股東實力雄厚,但中煤財險自成立以來的業績表現並不理想。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9年的十年間,除了2014年微盈0.03億元外,其餘年份均陷虧損,合計虧損超6億元。

具體來看,2009年至2013年,分別虧損0.14億元、0.16億元、0.47億元、0.32億元、0.74億元;2015年至2019年,分別虧損0.54億元、1.38億元、1.4億元、0.58億元、0.37億元。

2020年,中煤財險由虧轉盈,當年盈利0.03億元。2021年至2023年持續盈利,分別為0.17億元、0.33億元、0.04億元。

今年上半年,中煤財險保險業務收入13.71億元,凈利潤0.1億元;截至二季度末,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18.57%,較上季度末下滑1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中煤財險的業務結構一直處於搖擺狀態。車險一度是中煤財險的業務重頭,2010年占比逼近九成,隨後有所縮減,跌至五成。但從2015年開始,中煤財險的車險業務占比再度回升,2018年、2019年占比均達七成以上。隨後又出現回落,2023年中煤財險車險業務原保費收入12.44億元,占比49.57%。

如此看來,如何修煉好內功,打造特色化、差異化、專業化的經營模式,是擺在中煤財險新領導班子面前的重要考題。

股權兩度掛牌

儘管憑藉股東與地域優勢,中煤財險在煤炭保險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但在央國企「回歸主業」的號召之下,中煤財險亦有股東萌生退意。

今年1月,中煤財險1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8.2%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轉讓方正是中煤集團,轉讓底價為9155.232萬元。如果轉讓成功,中煤集團將徹底從中煤財險股東序列中退出。

早在2021年12月,中煤集團就召開董事會會議,批准轉讓中煤財險8.2%的股權。2023年9月,中煤集團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將所持有的中煤財險1億股股權掛牌轉讓,當時的轉讓底價為1.02億元。對比來看,二次轉讓底價已打九折。

談及出售股權的原因,中煤集團表示,目的在於進一步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更好地聚焦主責主業、服務國家戰略。記者了解到,除了中煤財險,中煤集團還在去年相繼掛牌所持有的中誠信託、江泰保險經紀股權。

事實上,股東為聚焦主業而出清股權的險企在近年來並不少見。比如,多家「電力系」股東出清所持永誠財險股權、武鋼集團兩度掛牌北部灣財險股權等。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方面央國企在「回歸主業」的號召下,紛紛對自身的資本布局進行優化調整,持股比例較低的小股東出於長遠發展戰略和利益的考量,出清手中的股權也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隨著保險業轉型改革步入深水區,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加大,股東回報水平以及市場預期也有所下降。

不過從股權落地情況來看,卻並不樂觀。多家險企股權乏人問津,兩度掛牌、折價掛牌的現象屢屢發生。

「中小險企的股權轉讓交易周期較長,面臨投資人難尋的困境。」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歸因於兩方面:一是中小險企的盈利增速放緩,降低了其股權的吸引力。對於接盤方而言,從戰略投資角度看,小比例股權無法形成戰略協同;從財務投資角度看,需要考慮長期的投資收益。二是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對股東資質的要求相對嚴格,特別是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東,對資產規模、凈利潤等均有明確要求,這進一步縮減了買方的範圍。

記者 王瑩

編輯 姚惠

責任編輯 孫霄

—— / 好文推薦 / ——

  • 巴黎的奧運經濟帳
  • 中國電信子公司擬剝離互金業務
  • 華為手機,放下身段?
  • 董宇輝離職
  • 美國製造業正調整策略
  • 上海迎來「二次元」時間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8fca42d6b0aa0bd3f5afe89ef0db6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