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糖果、甜點、方便麵、糖衣乾果、蘇打水、含糖飲料……這是很多人休閒時不可或缺的小食,但這些被稱為「超加工食品」的食物並不健康。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科學家發現垃圾食品與癌症之間存在關聯,或可解釋年輕人腫瘤激增的原因。
01
超加工食品讓癌症風險增加
新加坡一項研究探究了丙酮醛對一種防癌基因的影響——丙酮醛是身體分解甜食和高脂肪食品時釋放的一種化合物。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丙酮醛可暫時關閉乳腺癌2號基因防止癌症形成和生長的能力。
幾十年來,醫生已經知道食用垃圾食品與患癌風險增高存在關聯,即使患者並不肥胖,但是確切的發病機制仍有待研究。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食用垃圾食品時身體會產生更多丙酮醛,而丙酮醛可抑制乳腺癌2號基因這樣的防癌基因的功能。
研究報告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中心主任阿肖克·文基塔拉曼表示:「丙酮醛引髮乳腺癌2號基因蛋白受到破壞,降低它在細胞中的含量。這個影響是暫時的,但是能夠持續足夠長的時間抑制乳腺癌2號基因的防癌功能。」
科學家指出,反覆暴露在風險之中,特別是通過食用加工食品和紅肉,會增加乳腺癌2號基因這類基因的受損量。
02
超加工食品與多種慢性病相關
超加工食品包括包裝烘焙食品和零食、碳酸飲料、含糖穀物以及即食或加熱產品,經過多種工業流程加工,通常含有色素、乳化劑、香料和其他添加劑。這類食物往往高鹽、高糖、高脂,而維生素和纖維含量卻較低。
《英國醫學雜誌》發表一篇文章表明,超加工食品吃得多,危害大,與其相關的不良健康轉歸多達32種,包括癌症、嚴重心肺疾病、心理精神疾病和過早死亡。
有7項歐美的研究顯示,與最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群相比,最常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群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26%~62%。有5項在美國和歐洲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超加工食品攝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
《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還會導致大腦功能退化,執行功能、語言和記憶力變差。研究者分析,這可能是大腦微血管損傷、大腦體積減少,甚至是食用超加工食品引起的全身炎症所致。此外,高血壓、2型糖尿病、心臟病和肥胖風險增加都會影響大腦健康。
此外,一項來自21個國家的大型國際隊列研究顯示,吃超加工食品越多,死亡風險越高。營養與健康調查的一項分析發現,吃超加工食品越多,高血壓風險越高,尤其是在年輕人群中。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發布的一項研究提醒,每周吃超加工食品,會增加心臟病風險。
03
堅持健康飲食才健康
因此,堅持健康飲食對健康意義重大。那麼,怎樣的飲食才健康?《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全生命周期飲食建議指出,健康飲食的核心要素包含:所有類型的蔬菜、水果、穀物(至少一半是穀物)、乳製品(如脫脂或低脂牛奶、酸奶和奶酪)、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蛋類、海鮮、豆類和堅果)和油(如植物油和魚油)。建議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45%~65%,蛋白質10%~35%、脂肪20%~35%。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8項準則: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規律進餐,足量飲水;會烹會選,會看標籤;公筷分餐,杜絕浪費。
「東方健康膳食模式」建議,堅持穀類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平均每日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合理搭配。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燕聲
編輯||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