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家長說得越多,孩子就越優秀

2019-07-26     俏媽富爸課堂

對孩子的尊重,我覺得對於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父母,能做到少說話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少說無用的、讓人不舒服的話,多做有用的事情,這是做到尊重孩子,最實際的一個方法。

可能很多父母會感覺憋著難受,的確會這樣,平時動不動一說一大堆,說了不想停,說了還想說的人,突然之間要不說話,是很難的。但沒辦法,這一步是必須要改變的,減少說話的量,其實就是減少說教、指責和批評的總量,這樣才能讓孩子感覺好一點。減少說話的量,然後逼著自己提高說話的質量,說話的質量高了,才會讓孩子願意聽,才會讓孩子記住。

如果克制不了自己,想要嘮叨和囉嗦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面對現實,比如可以這樣殘酷地對自己說:我說得再多,我的話對孩子來說就跟毒藥一樣,他們的感受只能是抗拒、痛苦和憎惡。這些話對非但沒用,對孩子來說,還相當污染環境。

很多父母隨著年紀的增長,如果沒有保持學習的習慣,他們說話會越來越不顧及孩子和他人的感受,只顧自己說得痛快,不去思考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如何去尊重孩子。

當父母們年紀變長,孩子們年齡增大,孩子一到十來歲,孩子基本上就沒有那麼好的心態去聽父母的嘮叨了,他們會白著眼睛,頭扭到一邊去,或者哼一聲,氣呼呼的走開去。如果你還不醒悟,繼續嘮叨,那孩子跟你翻臉,也是情有可原。

懂得「閉嘴」,是好父母的一種境界。父母閉嘴了,孩子才能自由呼吸,在家庭里,孩子的精神就才有空間騰挪舒展,他們才能比較舒暢的成長。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能學會對孩子的獨立精神空間進行充滿尊重的溝通,那麼孩子會感到溫暖,內心充滿能量。因為在孩子的內心,他們抗拒的是不尊重自己的父母,而依然渴望著尊重自己的父母關心自己、愛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一邊抗拒父母的干涉,一邊又不能完全脫離父母,當父母因為生氣放棄他們後,他們並不會感到高興,反而會傷心、痛苦,難以治癒。

所以,父母無論何時,都應該守護在孩子身邊,給予關心和愛,給予人生指導,給予他們不斷進取的動力。而一個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是做不到這些的。

會說話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任何時期,他們說的話非但不會讓孩子憎惡,相反他們說的話對孩子來說仿佛具有一種魔力,孩子會聽,會想,會按照父母說的去做。比如這個句式,就具有一定的魔力,會說話的父母經常說:我感到……因為……我希望……

例如:我感到很煩,因為我喜歡看到一個愛講道理的你,我希望你能在不生氣的時候,能好好地跟媽媽談談心。

這是一個表達尊重的句式,和善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想法和建議。

為什麼說這個句式具有魔力呢?對比一下就知道。在不使用這個句式的時候,父母很可能會這樣對孩子說: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讓人不省心,都這麼大了,也應該聽得懂一點道理了吧?要動腦筋想想呀,我說了多少遍了,你要聽進去啊!我為你付出了多少,你心裡知道嗎?哼,你眼睛轉來轉去幹什麼?我看你是一點都不知道!

沒有使用句式時,父母並非在表達,而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並對孩子進行不停的指責和批評。孩子聽了父母的話的反應,必然是反抗,不是頂嘴,就是翻著白眼沉默不語。孩子從父母的話中,可以看出父母是沒有跟自己溝通的誠意的,他們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的。

但使用了我感到……因為……我希望的句式,父母的立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不再發泄情緒了,而是在表達了。

「我感到很煩」,表達自己此刻的感受,我此刻的感受是我很煩。「因為我喜歡看到一個愛講道理的你」,這句話表達了自己感受不好的原因,說的是自己的心事,而不是對孩子的不滿和批評。「我希望你能在不生氣的時候,能好好地跟媽媽談談心」。這句話讓父母把自己的合情合理的建議溫柔地告訴了孩子,不帶情緒,不帶指責,孩子聽了這句話後,他的心裡會舒服很多,他明白了父母的真實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對自己關閉著心門,居高臨下的批評自己,要求自己。此刻孩子會認真對待父母的感受和建議。

和孩子的溝通,尤其是和青春叛逆期孩子溝通,父母要更在意的是與孩子平等的表達,這個平等的表達的意思是要敞開自己的內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把心門緊閉,只會對孩子發射一連串的語言炮彈,這是其一。

其二是要正視孩子的感受,關心孩子的感受,好奇孩子的感受,關心和好奇孩子的感受,這樣就能做到傾聽。父母不必同意孩子的想法,但必須要知道孩子隱藏在感受之後的真實想法,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和想法,才能制定出策略來跟孩子溝通,站在孩子的身邊幫助孩子。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內心感受和想法了無興趣,對孩子的內心感受和想法一無所知,那麼又如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幫助呢?

所以,父母需少說話,父母不善平等的表達和溝通,多說了必然都是說教和批評,如果不尊重孩子,說再多的話說到嗓子沙啞、喉嚨發炎都是徒勞的。除了讓孩子感到痛苦之外,沒有任何建設性的用處。

父母要說話,就要敞開心扉,用我感到……因為……我希望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跟孩子進行純粹的平等的溝通。父母做好了榜樣,孩子也會做出積極的回應。

同樣的一個句式,只需要把「我感到」,改為「你感到」,把「我希望」改成「你希望」,就變成了另一個句式,「你感到……因為……你希望」,這個句式是表達父母對孩子感受和想法的認可與尊重。

當孩子充滿對父母的不滿和戒備,不願意再跟父母說話的時候,父母使用這個句式可以這麼說:「你是不是感到媽媽說的話不對,你感到傷心了,因為媽媽沒有尊重你的想法還有你的私人空間。你希望媽媽能多聽一聽你的話,多給你一點獨立空間,是嗎?」

如果父母這樣對孩子說,孩子會積極的回應父母的,問題會得到解決。這一句話,頂得上千言萬語。

這兩個句式,一個是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個是認可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刻意的去使用這兩個句式,會讓父母在孩子心裡變得更加可愛,也會讓孩子在父母面前變得更加懂事,這是傾聽和尊重在發揮著作用。父母要重視這兩個句式,因為它們就好像是兩個模板,把傾聽和尊重規範起來了,只需要父母能刻意並堅持去使用句式,慢慢的就能學會傾聽和尊重。

刻意和堅持,是學了新知識後必要的功課,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要刻意的使用新的句式去說、去做,慢慢的你就能把這兩個句式刻在大腦里,形成自己的語言習慣。

如果不是的話,幾天之後,你會把這兩個句式忘得乾乾淨淨。

文 | 徐玲老師

關注公眾號:俏媽富爸課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84DLmwB8g2yegNDwM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