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憶,現在凈割韭菜

2023-04-09     電影派

原標題:童年回憶,現在凈割韭菜

二十年前的柯南,連火車急停都需要跳進紅酒來緩衝九死一生。

現在的他,碰上磁懸浮列車脫軌都只是輕微擦破點皮。

甚至還能抓著床單當降落傘從樓頂穩穩落地。

加入復仇者聯盟指日可待。

確實,要求一部連載快三十年的作品。

始終保持在一個穩定的高質量水平。

是有點苛刻。

但這幾年的《名偵探柯南》。

都隱隱有種朝著崩壞一路狂奔不復返的感覺...

無論是動畫後期為了填補進度製作的大量離譜原創案件。

還是前幾天引爆熱搜的新劇場版中,關於戀愛線走向的爭議...

都讓人無比懷念早期的柯南。

尤其是近期在大熒幕重映的那部劇場版。

可能是許多人心中這個系列的最佳——

《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中的很多元素。

放在它所上映的2002年,完全稱得上先鋒大膽。

它在二十年前就開始把VR技術、DNA追蹤以及人工智慧納入設定。

把主角的舞台設置在了一款虛擬遊戲之中。

劇情由柯南與工藤優作一虛一實雙線推進,伏筆精彩不累贅。

同時可能也貢獻了系列作品中,對於日本社會問題最尖銳直白的一次批判。

*以下涉及劇透,介意的家人們可以先收藏,看完電影再來看文章哦

天才少年澤田弘樹在開發了人工智慧「諾亞方舟」後離奇自殺。

兩年後,辛多拉公司研發了一款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體感遊戲「繭」。

但在發布會現場,「繭」的開發負責人 樫村意外被害。

循著他死前在鍵盤上留下的代表「開膛手傑克」的線索。

柯南一行人通過「繭」來到了17世紀的倫敦尋找真兇的蹤跡。

可與此同時,弘樹留下的人工智慧「諾亞方舟」突然劫持了遊戲現場。

他聲稱將用這場遊戲完成大清洗,讓日本這個國家重生。

當所有參與者出局的時候,諾亞方舟將釋放足以破壞所有人大腦的電磁波。

也就是假如沒有人贏得遊戲的勝利,那麼這五十位體驗者,將永遠無法醒來。

毛利小五郎得知情況後質問:

「你有玩弄人類生命的權利嗎?」

諾亞方舟則這樣回答:

「我是沒有,就像大人沒有權利玩弄弘樹的生命一樣。」

很明顯,弘樹的死亡應該另有隱情。

原來作為計算機天才的弘樹小時候並不能適應日本的教育環境。

這裡只把弘樹當作一個沉溺於電腦的怪小孩。

「壓抑孩子的個性成長,思想僵硬的教育機關。」

「不僅是教育機關,連日本這個國家都不承認個性這種東西。」

最後他只能離開父親並於母親一起到了美國生活。

而在被辛多拉公司的社長看中後,又意外發現了社長的秘密。

因此在各方逼迫下,最終走向了悲劇。

作為繼承弘樹遺志而存在的人工智慧——

諾亞方舟把一切歸因後,得出的解決辦法就是:

將「遵循父母所鋪的路走就行」這種社會現象破壞,日本就會改變。

而這,也正是《貝克街的亡靈》想講的最終主題。

所以標題中「貝克街的亡靈」到底指的是什麼?

當然你可以十分具象的在那個故事裡找到指代。

但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籠罩在許多人頭頂的「陰影」。

為何這麼說?

其實在劇場版開篇的幾個情節里,你就能明顯感受到主創對於某些社會議題的表達欲。

回想一下在「繭」的發布會上,手握體驗資格的都是什麼人?

警視廳副總監的孫子。

金融界資本家的孫子。

執政黨政治家的兒子。

簡而言之,這是一群肩負著日本未來的第二三代。

換種更辛辣的說法,就是灰原哀口中的那句:

「簡直就是日本醜惡世襲制的縮影。」

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

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權貴的孩子,終究還是權貴。

「世襲」二字就是籠罩在日本頭頂的那片烏雲。

所以諾亞方舟的意圖很明顯,用一種非人性的方式,直接切斷這種世代連接。

這也是主創們對於這個議題表達十分尖銳的部分。

而對此的表達,影片中還有戲謔的一部分。

前面說到弘樹發現了社長的一個秘密,一個足以危害到他生命的秘密。

那就是社長的真實身份,其實是「開膛手傑克」的後代。

身體里流著「邪惡」的血液。

老實說,第一次看到這的時候。

派爺的腦子裡只有「荒謬」兩個字。

就因為一個「後代」,然後害死了兩個人?

怎麼想都很離譜吧?

可你把他反過來想一想。

兇手的殺人動機,竟然是如此荒謬的一個理由。

這不更顯的「世襲」這一概念很諷刺嗎?

一上一下的兩層表達,讓這部《貝克街的亡靈》對於階級僵化的抨擊十分紮實有力。

這也是後來的劇場版中再也沒達到過的高度。

而且也正是因為對於主題表達的高度集中。

使得故事舞台即使被劃分為了虛擬和現實,甚至還有一個小說背景作為呼應。

但觀感都十分流暢自然,絲毫不會割裂。

伏筆與線索環環相扣。

柯南與福爾摩斯的彩蛋讓人會心一笑。

這也可以說是對於商業平衡的非常好的一次。

其實作為連載了數十年的作品,商業屬性是不得不考慮的一點。

在《貝克街的亡靈》之後,柯南劇場版的票房就開始呈現下滑。

一同下滑的還有tv版劇集的收視。

於是一些不得已的改變開始了。

特別是前幾年的劇場版,你基本上都可以整理出一套萬能公式。

而《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的定位。

好像也漸漸從推理,變為動作冒險。

人物的技能一個個都神乎其神。

《緋色的子彈》中赤井秀一那一顆從名古屋打到東京,各種違反物理學把牛頓棺材板摁死的子彈。

擊穿的不只有罪犯,還有觀眾們的世界觀。

而阿笠博士給柯南的裝備,也在往著毀滅地球的路上一去不返。

管敵人那的是什麼飛機大炮,柯南永遠只需要一顆足球。

這不經讓人忘記,其實這個系列最開始。

是十分靠近「本格推理」的定位。

或者換一句話,你看看出圈的那些案件,基本都是靠質量取勝。

而《貝克街的亡靈》讓人驚喜的一點,也是用「虛擬」給柯南按了一個「肉身」。

當他們進入了「繭」的世界後,柯南身上的所有裝備都失效了。

他唯一的武器,就是大腦。

更重要的是當舞台變成那個虛擬世界後。

玩家是可以出局的。

所以主角團,也會「犧牲」,主角光環不再有效。

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柯南會害怕了。

在最後一場戲中,小蘭從火車頂縱身一躍,與開膛手傑克同歸於盡。

柯南的第一反應是放棄,是認輸。

這在之後的系列作品幾乎難以看見。

而當觀眾習慣了那個永遠自信永遠能解決問題的小學生形象後。

這個系列對於大家還會有吸引力嗎?

可能他們也知道這個問題。

於是我們在後來有了各種人氣新人物,新cp。

有了各種身份反轉,發現琴酒在黑衣組織里其實被臥底包圍。

還有了各種堪稱搞笑的案件。

比如《高木刑警戴著手銬逃走》《密室解謎秀》《微笑之鄉的陰謀》《消失笑容的偶像》等等...

每集都炸裂到讓人懷疑是不是惡搞,可真的不是。

但確實這些操作,讓柯南的熱度維持住了。

不過我們最初愛看柯南喜歡的是什麼呢?

派爺想,應該不是想看一個超能力救世主拯救世界的故事。

而是那一個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卻過於常人的名偵探柯南。

他永遠相信:真相,只有一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63d84f02ffea4f46fa72a3c7689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