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開血路,長城靠的還是技術升格:解讀四驅電混Hi4

2023-03-14     車市裴聊

「內卷」時代,汽車圈毫不掩飾。以東風雪鐵龍為首,用「巨額補貼」引發的降價狂潮席捲了整個車圈,「以價換量」成了許多車企的應急之道。

活下去固然重要,但是過分「放血」,對於行業、品牌並無好處,對於車企來說,慘烈競爭的時候你的選擇就有很低的容錯率。正確的戰略選擇與技術創新,或將是未來之本。

3月10,長城舉辦智能新能源「乾貨」大會,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長城汽車在推出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的同時,「懸賞」1000萬打擊網絡水軍。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在新能源轉型上略慢的長城回應外界的質疑,用紮實的技術乾貨、強有力的自信與底氣,將聚光燈拉回自己的身上,打響了2023年的第一槍。

回歸本質 技術創新才是駕馭未來之本

將技術發布會取名為「乾貨大會」、特意「懸賞」1000萬打擊網絡水軍,長城一系列的舉措向我們傳遞出一個信號:讓車企競爭回歸到汽車技術創新本身。

之所以長城強調技術的重要性,那是因為隨著新能源化的深入推進,電動化、智能化的變化日新月異,對於車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唯有通過技術創新升維、製造與眾不同才能駕馭未來。

長城汽車依託於長城森林生態體系,融合多種新能源技術來實現在新能源時代的競爭力。長城汽車森林生態以整車為核心,布局智能化和新能源以及研發製造三大領域,實現最具行業前瞻性的全面布局。

除了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本次長城提到的乾貨也包括最新的整車智能自研技術,重點有三:一是長城已開發出融合線控轉向、線控制動、CTC、一體化壓鑄鋁製車身等核心技術在內的智慧底盤系統,這意味著長城下一代新能源汽車不僅擁有更出色的體驗感,更重的的是,它拿到了成本競爭的先發權;二是具備全棧自研能力的智能座艙技術,旗下更高算力的V4座艙平台即將上線;三是具備從感知硬體覆射計算平台全域自研能力的智能駕駛技術。旗下名為「雪湖•綠洲」的智算中心,是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智算中心。

長城汽車一股腦的將旗下多維度、多方面的技術傳遞給業界與消費者,狠狠的秀了一把「肌肉」。在這背後是源於長城汽車長期潛心深耕,堅持過渡研發投入,真正掌握了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核心科技和生態體系,回歸本質,開啟新能源新時代。

開得爽 用的省 Hi4將助長城產品大升級

回歸到本次的主角——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這套全球首創的四驅電混技術有哪些特點?有哪些優勢?今天有必要著重解讀一下。

首先,Hi4技術名包括了三層涵義,H(Hybrid)代表混動,i(intelligent)代表智能,4代表(4WD)四驅系統。

綜合來看,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擁有三大革新技術,分別是三動力源雙軸分布的混動新構型、全新機電耦合傳動系統以及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得益於三大核心技術,Hi4帶來了質的提升,用長城自己的話說就是,「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讓用戶「買得起,開得爽、用得省、跑得遠」,做到「全工況效率最優,全場景駕駛無憂」。

首先,相較於市面上常見的混動技術,Hi4一律升級為混動四驅。其創新性地採用全新P2+P4雙電機串並聯結構,其P2+P4的結構不是我們熟悉的寶馬、大眾那種採用電機+多擋變速箱,通過變速箱進行並聯直驅的類型,而是以發動機帶動P2電機發電(但不通過變速箱驅動),通過電線讓後驅的P4電機進行串聯行駛。

這套結構最大的優勢是,前後驅動單元受一套系統控制,通過前後軸的動力解耦,既可以統一作戰,也能夠獨立工作。相比傳統四驅混動架構,Hi4技術節省了一套電機+電控的成本,整體成本基本接近傳統兩驅架構的成本(Hi4多出了後軸電機的殼體)。

此外,Hi4提供兩套動力總成,分別為1.5L/1.5T兩款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1.5%,得益於前後雙電機共同輸出驅動車輛,充分利用4輪附著力,完全釋放電機扭矩,0-50km/h加速僅2.88秒。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兩驅價格即可實現四驅性能和體驗。

全新Hi4以「全工況出行」為理念,圍繞用戶日常出行場景,基於不同工況特點和需求通過3擎9模的動態切換與智能能量管理系統,在各工況下處於最佳的工作模式,真正全工況效率最優,全場景駕駛無憂。

Hi4擁有3擎9模智能動態切換,即純電兩驅、純電四驅、串聯模式、1擋直驅、2擋直驅、並聯兩驅、並聯四驅、單軸能量回收及雙軸能量回收。對消費者而言,長城Hi4通過改変混動結構,擴大了傳統雙電機串並聯的使用場景,可實現全速域全工況動力性、經濟性、道路適應性的共同提升,配合智能能量管理系統,能夠真正實現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

Hi4還帶來一項改善駕控樂趣的技術,就是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常規狀態下,汽車可以實現前後50:50扭矩分配,讓操控性得到提升;四驅工況下,則可以實現前後軸扭矩100-0-100的自由轉移,讓一台車可以做到前驅/後驅/四驅的動力分配。

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全速域加速度最高可提升40%;二是扭矩分配範圍大、反應效率快。系統1秒可以實現約6000次數據監測,扭矩請求時間小於10毫秒。這讓配備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的車型,在彎道中前後、左右車輪可以實時獲得最佳動力輸出,大幅增強操控性能。此外,實時扭矩全域分配也讓SUV在越野時具備更強的脫困性能。

總的來看,長城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的到來,讓混動進入四驅領域——在保證省油和動力基礎上,帶來更好的操控性和越野性能,從而引領全球進入全民新能源SUV時代。

長城汽車高層也透露,2014年,Hi4技術將普遍應用於長城旗下產品,而首款搭載該技術的產品將是即將於4月份上市的哈弗旗下全新SUV梟龍MAX。這款產品的水準,或將驗證Hi4的實力。

最後總結

當下長城汽車因諸多原因,旗下品牌遇到了一定的問題,長城該如何反彈重回強勁軌道?外界都在觀望。

此次「乾貨」大會上,長城提出「回歸本質,科技平權」的主張,通過「技術向上」引領「體驗向上」,以全新Hi4的發布作為回應,更是其發力點。Hi4通過混動技術的三大革新,以四驅體驗,等價平替兩驅,重新定義新能源用戶體驗新標準,成為驅動中國新能源科技平權的新引擎。依託於長城森林體系的長城,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619fe5449cee990e05fc695f945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