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從31.7億跌到1160萬,這塊金字招牌,觀眾已經不再買帳了

2024-10-04     小江看世界

今年的國慶檔可謂是一場電影市場的「大型翻車現場」,本來預期滿滿,結果卻接連出現「票房滑鐵盧」,讓人直呼意外。雖然《志願軍2》票房表現還算不錯,但整體市場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特別是幾部被寄予厚望的電影,如《749局》和《爆款好人》,都以慘澹的票房成績收尾,讓觀眾和業內人士都頗為失望。

《749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上映之前,這部由王俊凱主演的大製作被粉絲和影迷們給予了厚望,誰能想到,票房和口碑雙雙崩塌,完全「高台跳水」。哪怕王俊凱的粉絲們全力護主,力圖挽回局面,但爛片的標籤已經牢牢掛在了這部電影上。粉絲護不住,票房更救不回,這部年度爛片的名號似乎已被釘死在國慶檔的歷史上。

再看《志願軍2》,雖然上映3天票房就突破了3億,成績看起來不錯,但這個好消息背後藏著更大的挑戰。別忘了,這部電影是陳凱歌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整個系列的製作成本高達15億。而第一部僅拿下了8.68億票房,意味著接下來兩部票房都得達到20億才能回本。很可能《志願軍2》會成為歷史上少見的國慶檔冠軍卻不能回本的例子。

與《志願軍2》相比,葛優主演的《爆款好人》簡直成了國慶檔最慘烈的「失誤」。這部電影可謂「涼涼」,虧損達到了1.9億,觀眾甚至感嘆:連葛優的金字招牌也救不了它!你說,這是不是太諷刺了?明明是由葛優和寧浩這樣的大腕聯合打造,按理說,票房怎麼也不至於如此慘澹。可是,票房從系列前作的31.7億直接跌到1160萬,誰能想像這個差距?這真是大跌眼鏡。

寧浩這個曾經憑《瘋狂的石頭》紅遍大江南北的導演,顯然在這次《爆款好人》中失了準頭。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中年平民網紅的沉浮故事,本來想揭露網紅世界的「秘密」,但在觀眾眼裡,這個「秘密」還不如現實中的網紅們來得魔幻。三隻羊、雨姐等現實中的大網紅各種操作已經顛覆了大眾的想像力,而電影卻依舊停留在「水軍刷單」這種老掉牙的橋段上,顯然已經跟不上觀眾的節奏了。

觀眾對《爆款好人》的失望,不僅源自故事的平庸,還因為對明星拼盤的厭倦。近年來,觀眾對《我和我的祖國》系列已經產生了疲勞感。從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的31.7億票房,到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的28.27億,再到2021年《我和我的父輩》的14.77億,票房一路下滑。如今《爆款好人》更是跌到了1160萬,說明觀眾已經不再買帳。

《爆款好人》崩盤的根源,也許就在於它作為《我和我的祖國》衍生作品的「重複性」。觀眾已經對這種明星大拼盤的形式感到疲倦,沒有新意和驚喜的作品自然難以吸引大家走進電影院。

有趣的是,吳京也在籌備一部系列衍生電影《鐵騎》,同樣是《我和我的父輩》中他自導自演的《乘風》單元的擴展。吳京的號召力毋庸置疑,但從《爆款好人》的表現來看,明星效應已經不再是票房保證。畢竟,一部電影能否成功,故事、人物、視覺效果缺一不可,而不僅僅依靠明星的光環。

可以預見,未來的國慶檔和整個電影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度競爭的階段。觀眾的口味在變,審美也在提升,電影人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贏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而對於像寧浩和葛優這樣曾經的「金字招牌」,也需要思考如何重拾昔日輝煌。

總結來看,今年國慶檔的一連串「意外」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電影市場的激烈競爭,更揭示了觀眾對品質的期待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未來的電影人如果不能在內容和形式上持續創新,那麼就算背後有再強大的明星資源,也難逃「滑鐵盧」的命運。那麼,你認為這些電影的表現真的不可避免嗎?你還期待未來的國慶檔會有哪些驚喜?期待你的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57e9a61c0ab8edda03fecd29c71e6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