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到京東,為何最近都愛上了泄露「內部機密」

2023-12-14     三易生活

原標題:從阿里到京東,為何最近都愛上了泄露「內部機密」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近期國內電商行業的變化,「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剛剛發布了一份極其亮眼的季度財報後,當地時間11月29日,拼多多在美股的市值首次超過阿里巴巴,雖然隨後有所回落,但這次超越顯然有著不太一般的意義。用阿里員工的話來說,「此刻難眠,也不敢想……那個看(著)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

面對拼多多這般一騎絕塵的氣勢,友商自然再無法穩坐釣魚台了。

然而有趣的是,阿里和京東方面日前不約而同選擇了「創始人在內網發小作文」的方式,來進行「回應」。據了解,在上述阿里員工發帖感嘆後,久不露面的馬雲對其進行了回復,並發文「祝賀拼多多、為阿里人加油」。另一邊,京東的劉強東也在員工發布長文痛批公司數條「罪狀」後親自回應。通覽劉強東的回覆,幾乎可以用「責任在我、絕不躺平、咱們能行」這幾個關鍵詞來概括。

那麼問題就來了,阿里和京東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方式來表態呢,難道是沒有別的渠道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是在被拼多多趕超這件事情上,兩家大廠還真沒什麼太好的方式進行回應了。

其實縱觀過去不難發現,雖然早已不乏信息披露的途徑,但長期以來「機密外泄」始終是部分企業留給外界了解其內部運轉與發展方向的一條縫隙。

例如此前在2022年年底,騰訊CEO馬化騰就正是在內部會議中喊出了那句「視頻號是全場的希望」,從而向透露了騰訊未來的重點業務。同時劉強東也正是此前在內部管培會上提出,「低價不僅是電商的核心競爭力,而且是全球所有零售商永恆不變所有競爭力的根基」,打響了京東重塑用戶低價心智之戰的號角。

而「內部天機外泄」之所以被如此青睞,其中有相當部分的原因在於,當一場講話被標上「內部」二字再向外曝光時,往往自帶更多「真實」色彩,總能天然地獲得更多人的信任。而且隨著大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顯著,人們也需要一個非「官方」渠道,了解財報數據之外的企業,了解企業家到底如何做決策。

而且相比公開表態,關起門來說的敞亮話不僅更有分量,同時也能更加「靈活」。就拿此次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一事來說,對於阿里和京東來說,無論是恭賀對方、還是反思自己,直接正兒八經地表態顯然不妥,但面對市場的疑問,也確實需要給出自己的回應。

所以用這種迂迴的方式來進行會用,阿里和京東不僅可以向員工表達高層時刻關注公司治理與員工心聲,鼓勵大家獻言納策,同時也是以非正式的方式承認在管理、戰略上可能存在問題或失誤,進而觀察市場反應。所以,這其實也是阿里和京東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而創始人用小作文、並且金句頻出,甚至是「罪己詔」的方式表態也可以是一種營銷方式,藉機塑造公司形象。以這次劉強東的內網發言為例,不論是承認「抄襲跟隨別人」、還是強調「絕不躺平」,顯然都有助於突出改革的決心,從而拉近公司與用戶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是馬雲和劉強東等大眾熟知、但又已「離開」一線的高層出面,而非戴珊、許冉等人。

更進一步來說,「機密外泄」本質上也是對於輿論的一次次「議程設置」。這種被媒體所熟悉的傳播方式,如今儼然也被各大廠商熟練掌握,通過結合熱點事件,在適當的時候形成傳播熱點,從而形成一個特定時期的議程設置,最終為自身的下一步工作造勢。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網際網路行業永遠不缺熱點,如果沒有,各大頭部企業也會主動製造。

此外不難發現,這些大佬的內部講話幾乎總是一邊大棒、一邊胡蘿蔔。以這次為例,在分別點出AI電商、低價戰略等發展方向的同時,馬雲和劉強東也不約而同提到了低谷、冬天,改革等詞彙,為後續大刀闊斧的調整做好了鋪墊。

就在日前有消息稱,京東方面正進行人員調整,且涉及物流、科技、零售、工業等業務條線。雖然有京東內部人士回應,「沒有任何類似計劃,目前依然在招聘員工,公司總人數已經增加至59萬人」。但在劉強東已承認「組織龐大臃腫低效」的情況下,瘦身或許只是早晚的問題。

話雖如此,但明眼人也大都清楚,能被傳出的內部講話,往往並沒有什麼機密,有時甚至還帶有安撫市場、試探風向的意味。不過這並不影響外界渴望獲得更多信息,以及樂得吃瓜的心情。

回到電商行業本身,從馬雲和劉強東的內網發言中可以看到,目前這個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不再是簡單的價格戰和流量戰,而更多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突破、用戶體驗的提升和優化、市場拓展的深入和廣泛,以及技術、物流和服務的升級和變革。在這一階段,各大巨頭不僅要面對來自外部的競爭和壓力,還要面對內部的問題和挑戰。

正如馬雲所說,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如今電商行業的冬天,或許也正是這些巨頭們的新機遇。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5439c39407403894894e62661f8d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