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其貼身侍衛發了三個毒誓,後代執行了四百年

2022-08-05     仲安筠

原標題: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其貼身侍衛發了三個毒誓,後代執行了四百年

明末時期,各地的起義軍接連不斷的出現。此時的明朝仍然是處於黨爭之中,即使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明朝的黨爭沒有絲毫減退,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明朝的大臣仍然只顧得黨爭,這無疑是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在明末時期,很多名將都亡於黨爭。

那麼袁崇煥就是其中之一。明末時期,能夠抵抗後金的大將是不多的,袁崇煥肯定是其中一位。只不過最終的袁崇煥被崇禎帝處死。當時的局面非常悽慘,袁崇煥被處以凌遲處死的死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千刀萬剮。這樣看來,袁崇煥無疑是非常慘的。

現如今對袁崇煥的爭議就是他死得冤不冤。這個問題在清朝就有了答案,乾隆帝給出了這樣的話:「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由此來說,就連乾隆帝對袁崇煥給予了肯定。

崇禎帝殺死袁崇煥,根本原因就是受到了小人的蠱惑,更為重要的是,崇禎帝自己本性多疑。袁崇煥的死讓後金看到了機會,當時的遼東在袁崇煥的鎮守之下,後金的軍隊根本無法進攻,這一點可以通過寧遠之戰看出。也就是在此之後,努爾哈赤鬱鬱而終。

說起袁崇煥,在萬曆四十七年的時候他高中進士,從此走入了朝廷之中。要知道通過科舉走入仕途的,一般都是文官,可是袁崇煥偏偏是一個例外。進入仕途之後,袁崇煥喜歡研究兵法,其後袁崇煥開始征戰沙場,由此開始袁崇煥建功立業。

袁崇煥擔任文官期間,後金的勢力開始不斷崛起,此時的袁崇煥擔當重任。更為重要的是,後金的軍隊已經開始逐漸進攻到了京城,遼東是後金最後的大門。袁崇煥鎮守遼東的時候,開始修築城牆,其次利用好大炮的優勢,形成了一個可防可進攻的陣地。

更為重要的是,袁崇煥本身的軍事才能也不可小覷,在這樣的情況下,遼東一直是後金無法進攻的地方。即使是後金的努爾哈赤,也不是袁崇煥的對手。正是因為寧遠之戰的出現,給了明朝戰勝後金的信心,這是明末時期對後金的第一次勝利。

當時袁崇煥殺死了毛文龍,這讓崇禎帝感到了氣憤。畢竟毛文龍是朝廷的命官,在當時來說,袁崇煥沒有權力殺死毛文龍。於是就有了傳言,說袁崇煥通敵後金,這更加讓崇禎帝感到了危險。只是崇禎帝在不知事情真相的情況下,殺死了袁崇煥。

崇禎帝誤信了傳言,加上崇禎帝的多疑,袁崇煥就被處以凌遲處死。就這樣,袁崇煥的頭顱掛在了城門旗杆上,無一人敢為其收屍。這樣的結局無疑是悲慘的,即使是當時的朝中大臣,有的也為袁崇煥感到惋惜。畢竟袁崇煥在當時沒有通敵。

只不過崇禎帝誤信傳言,導致了這位名將身首異處。袁崇煥雖然身首異處,但是他身邊仍然有非常忠心的士兵,這個人就是一位姓佘的貼身侍衛。當時這位姓佘的貼身侍衛深知袁崇煥是被冤枉的。於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在夜裡將袁崇煥的屍首拿走。

侍衛拿走袁崇煥的屍首後,在一個地方將其埋葬。與此同時,這位姓佘的侍衛還將自己的孩子們叫到了身旁,侍衛告誡自己的三個孩子,一定要為將軍鳴冤。更為重要的是,侍衛讓三個孩子發毒誓。第一是後代子孫們永遠不得為官;第二、佘家的後代們要世世代代為袁將軍守墓;第三自己死後希望能和袁大將軍埋葬在一起。

袁崇煥死後,人們幾乎都認為袁崇煥通敵後金。到了百年之後,乾隆帝即位,此時的乾隆帝對當時明朝的環境給出了一個說法,就是袁崇煥沒有通敵,更沒有選擇叛國。於是,人們對袁崇煥上百年的誤解終於解開,由此袁崇煥仍然是抗金名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4e48addd1acdcaac3912c5e40b3f5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