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聖旨前為什麼要加這八個字呢?

2024-01-15     古今記實1

原標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聖旨前為什麼要加這八個字呢?

說起「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幾個字,相信凡是看過古裝影視劇的朋友都耳熟能詳。似乎我國封建社會的皇帝詔令都是這麼下達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這也說明現在很多影視劇編創製作人員的膚淺和他們歷史知識的貧乏。

的稱號了,定名號為始皇帝,意思是皇帝這個名號從他開始;秦始皇把原來誰都可以用的一個字朕,獨霸起來,自稱為「朕」,以後,不准任何人再使用朕這個字;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和永久性。

也就是說,「

皇帝」、「詔

」這些字眼,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漢朝沿襲秦朝,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權制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用於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後一直被歷代帝王沿用下來。可是,「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朝以前,卻從未在歷史中出現過。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句話的正確讀法,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最早的使用者,是大明王朝的創始人明太祖朱元璋。

我們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民,妥妥的一個草根。他沒有上過學,沒有文化,家裡幾口人都是餓死的。他認為自己能夠當上皇帝,那就是老天爺的恩賜。由此可見,他內心裡是充滿自卑的。

為了樹立自己的皇帝權威,強化皇權天賦理論,登基以後的朱元璋經常喜歡把「奉天」掛在嘴邊,比如他處理朝政的大殿,就叫「奉天殿'',他手持的皇帝大圭上刻著「奉天法祖」四個字,在他下達的聖旨開頭,也加上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六個字。

比如清朝的聖旨,開頭就只有兩個字:

制曰(yue),

根本沒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樣的表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462be7ee20aa13c6827284f3751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