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都不穿內衣褲?外科醫生說,有苦說不出來

2020-07-14     健康時報

原標題: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都不穿內衣褲?外科醫生說,有苦說不出來

本文作者:曾維根 北京朝陽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

做手術是一件非常嚴謹、嚴肅的事情,但是,今天我們來聊一件比較八卦的事情,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真的不穿內褲嗎?首先咱們來說一說,外科醫生做手術之前,在服裝上面要做什麼準備。

為了保證做手術的時候,環境是相對無菌的,做手術之前,醫生的外衣和鞋子是需要在更衣室裡面脫掉的(內衣和內褲沒有要求,可以穿著,也可以脫掉),然後,換上短袖的刷手服,衣服和褲子都要換,但是,這個刷手服並不是無菌的。

換好刷手服,戴好口罩和帽子,就可以進入到手術室裡面了,在做手術之前,需要用專門的洗手液清洗雙手和上臂,達到殺菌的效果。

然後,外面再穿上手術衣,這個手術衣是經過高溫消毒滅菌,是無菌的。穿好手術衣,戴上無菌手套,就可以開始手術了。

手術結束之後,先脫手術衣,然後回到更衣室,把裡面的刷手服脫掉,最好換回自己的衣服。無論是手術衣還是刷手服,一般都是重複利用的,會經過專門的消毒、清洗、滅菌、烘乾等過程。

講了這麼多,我們現在回到話題,為什麼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不穿內衣褲?

我只知道男外科醫生的情況,女外科醫生穿不穿,咱也不敢問,咱也不知道。 男外科醫生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穿,其實,大部分人都是穿內褲的,跟科室、醫院和個人習慣都有關係。我曾經見過整個醫院,幾乎所有的男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都不穿內褲,可能是醫院已經形成這樣的習慣了。

不穿內褲當然不是耍流氓,最主要是怕「濕身」!

因為做手術的時候,患者有可能會飆血、或者胸腹腔裡面本來就有出血,還可能有胸水和腹水,以及感染性的手術,手術中可能需要大量的液體沖洗傷口。還有泌尿外科做手術的時候,可能需要大量的水來沖洗膀胱。生孩子的時候,還有嬰兒的羊水。

手術台的高度,恰好在腰部這個水平,這樣做手術才會比較舒服,這些血水、患者的體液或者沖洗用的液體,很可能就會順著衣服留下來,淋濕你的襠部,你的內褲也會弄濕。做手術的時候,你就算是再小心,再仔細,也可能被濕身,有時候大搶救,患者的血液噴涌而出,你根本來不及關心褲子濕沒濕,救人才是第一位的。

手術服濕了不要緊,醫院會清洗消毒,自己的內褲濕了怎麼辦?

一方面,愛滋病、梅毒、B肝等傳染病可能通過破損的皮膚和粘膜引起傳染,如果患者有這些傳染病,醫生有被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沾上了血水的內褲,肯定是要換下來的,要不洗了拿回家,要不直接扔掉,很多外科醫生覺得清洗很麻煩,血漬也不是那麼好洗的,而且下了手術還有一大堆工作等著處理呢,所以,大部分醫生會把內褲扔掉。

一兩次還可以,要是天天扔內衣褲,那每個月買內衣的錢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而且,每天回到家內褲沒了,你老婆不得天天審問你?所以,大家就漸漸的不穿內褲做手術了。當然,不穿內褲上手術,有時候會比較尷尬,因為褲子是系帶的,如果沒有褲帶沒有綁緊,褲子就會掉下來,到時候可能就春光乍泄了。

可能有人會問,難道沒有防水的手術衣嗎?

當然有防水的手術衣,不僅可以降低醫生被感染的風險,也可以防止濕身。如果你經常看國外的醫療電視劇或者電影,你就會發現,裡面外科醫生穿的手術衣跟國內的是不太一樣的。

他們穿的是一次性防水的手術衣,做完手術就直接扔掉,不會重複利用,早在21世紀初期,美國手術衣的市場中,一次性手術衣的使用比率就已經>70%。而我們國內,絕大部分醫院,還在使用棉質的手術衣,重複消毒利用的手術衣,國內的手術衣根本沒有任何防水效果。那麼為什麼醫院不普及一次性防水的手術衣呢?

當然是因為貴!按照規定,手術衣是不能單獨收費的,和手術費是打包在一起的。假如一件手術衣50塊錢,一台手術四個醫生+一個護士,至少要5套衣服,這個成本就250錢,做一台手術的手術費才幾百塊,例如闌尾切除術,北京的手術費定價是560塊,那光是衣服就花掉250塊錢。

還有手術器械的清洗和折舊、醫療廢物的處理、手術中使用的紗布、針、普通縫線等一次性耗材,都是不能收費的,需要醫院投入成本,這樣算下來,做手術要虧本呀,所以,一次性防水手術衣的普及,遙遙無期。

總而言之,外科醫生不穿內褲上手術,真的是有苦說不出來!

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首發於「曾哥每日科普(ID:zenggemeirikepu)」,部分內容有調整,版權歸原作者。

本文編輯:張萌 審稿主任:楊小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355fnMBd4Bm1__Y6T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