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肝癌病發,應當從哪些角度入手?4個日常習慣勸您早改

2022-06-30     金蘭中醫學社

原標題:防範肝癌病發,應當從哪些角度入手?4個日常習慣勸您早改

肝臟位於人體的右上腹部位置,是體內代謝、消化、免疫等功能的核心樞紐,在多項生理功能上有重要作用。

但令人遺憾的是,現代物質條件的改善與飲食模式的變化,雖然帶來了更多的娛樂方式與食物選擇,卻也在無形之中給肝臟平添了許多壓力,繼而加速了肝臟的老化與病變趨勢。

根據統計數據,近些年來全球肝癌患者的病發人數以及致死人數都在不斷提高,而且還有不斷年輕化的發展趨勢,其形勢已經較為嚴峻。

而經過對多位肝癌患者的調查之後,研究人員發現,4種不恰當的生活習慣,或許是肝臟重病頻發的直接誘因,若您也有類似情況,還請及時進行改正,以免悔之晚矣。

1.經常性酗酒

喝酒是很多人都有的愛好,從功效上看,酒精是一種神經抑制劑,適當的飲酒能夠緩和精神上的壓力、釋放心理壓力,對身心調理有一定的益處。

但長時間、高分量的酗酒,不僅對身體沒好處,還可能成為多種急性病、慢性病的直接誘因,肝癌就是其中較為嚴重的一類。

酒精在人體的分解工作大多由肝臟進行,若體內缺乏脫氫酶的話,乙醇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就會在肝臟位置長時間淤積,損傷細胞與組織健康,增加原癌基因的表達風險。

因此,想要維持肝臟健康,應當儘早限制飲酒量。

2.高油高脂飲食

在研究中心,人們還發現,那些大腹便便、喜好油脂的人們,出現肝臟疾病的風險更高。

這是因為肝臟在人體消化系統中充當著大型分泌腺,主要負責分解與利用脂質。

若總是過多地攝取脂肪,則肝臟的代謝負擔會格外增加,以至於影響其正常的生理活性。

而且,過多的脂肪補充還會誘發肝臟脂肪化,形成脂肪肝,這同樣是肝硬化與肝癌的誘因,請保持警惕。

3.食用變質食物

勤儉節約雖然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但若是過於節儉,卻可能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很多朋友居家做飯時,會習慣性留下未吃完的飯菜,以便後續食用。

但經過熱處理之後的食材往往也會成為微生物的「發酵池」,因此,如果得不到低溫密封的儲存條件,只需要幾個小時,食物中的菌落群就會大幅增加。

而且,食物在儲存過程中還會產生亞硝酸鹽與苯環芳烴成分,它們對肝臟的危害性不低,有一定的致癌風險。

為了健康考量,食物還是儘量食用新鮮製品為宜。

4.不注重個人衛生

肝癌還可能由各種肝臟炎症引起,其中的典型即為B肝。

誘發B型肝炎的B肝病毒主要來自於飛沫傳播與口糞傳播,因此,那些平時在公共場合不注意佩戴口罩、習慣和他人共用碗筷的朋友,可能會成為疾病的「中意對象」。

若想降低被病菌侵襲的風險,做好個人防護與個人衛生保持,或許必不可少。

【本圖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1f498d44cd246e0fa4b40f9890ff27f.html